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是在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毛泽东《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的发展,成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量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发表,使这一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遵义会议及其通过的《决议》,该思想得以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2.
在新民主义义革命道路理论形成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上经历了"城市中心--工农武装割据--以乡村为中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飞跃,准确把握这三次飞跃是科学理解这一革命道路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重要理论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192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首次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明确指出革命力量在城市被强大的敌人击败、短期内无法在城市取得胜利的条件下,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是:将党的工作重点从城市转入农村.地;依托这样  相似文献   

4.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是中国式的民主革命道路。在探寻这一民主革命道路的过程中 ,周恩来较早地提出了“先到农村 ,再图城市”、“工农武装割据”、“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等思想 ,为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开辟了一条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然后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城市的道路。从而找到了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在建国五十周年之际,认真研究毛泽东的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发展,对于总结我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有结合的历史经验,对于更深刻地理解邓小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形成过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是在革命…  相似文献   

6.
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走武装夺取城市进而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但遭到了失败。毛泽东带领部队来到井冈山地区,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沿着这条道路,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新中国在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以后,照搬  相似文献   

7.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走武装夺取城市进而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但遭到了失败。毛泽东带领部队来到井冈山地区,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沿着这条道路,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发表以来,曾引出"友人"是谁的问题.根据毛泽东的解释,"友人指周世钊".由此,笔者还提出要尊重与保护毛泽东的著作权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革命道路是从毛泽东拟定以汝城为中心《湘南运动大纲》开始的。汝城"新湖南"形成与发展、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建立、朱范合作和汝城整编、"汝城会议"、毛泽东创建龙溪、西边山革命根据地是这一探索的具体实践。这些理论设想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为主要内容中国革命道路的最早雏形,为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奠定了理论、思想、武装力量基础。  相似文献   

10.
“工农装武割据”是毛泽东在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过程中,于1928年提出来的。它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以革命根据地为主要阵地,在我党的领导下,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1929年至1930年间,邓小平又成功地将这一思想在广西左右江地区进行了伟大的实践,从而再次证明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正确性,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提供了新经验。  相似文献   

11.
井冈山精神: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道路.井冈山时期留下的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相似文献   

12.
"惟有区别才能领导",是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召开前夕提出来的.中国共产党区别不同世情国情党情,1921~1949年,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建立了新中国.1949~1978年,领导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1978年以来,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取...  相似文献   

13.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暴力革命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同志在深刻认识中国国情、彻底抛弃“城市中心论”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产生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的中心是土地问题等一套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理论。这些思想,为大革命失败后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奠定了实践和理论基础;对当前进行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显著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胡风"主观战斗精神"的内核,以纠正对其的误解和批评;指出舒芜的<论主观>在强调"主观战斗精神"这一点上与胡风的理论有相似之处,而舒芜的"主观"概念与胡风"主观战斗精神"的内涵则是不同的;论述了胡风的文艺思想与毛泽东<讲话>的精神实质、理论指导思想的一致性,而胡风对<讲话>尚未涉及到的以及已提出的问题,坦陈己见,从某种意义上说,起到了补充和完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公开发表的六十余首诗词中,为井冈山而作的有三首,表明毛泽东对井冈山情有独钟。毛泽东一上井冈山,摸索出一条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建立了新中国。毛泽东二上井冈山,告诫党政领导要牢记井冈山精神,艰苦奋斗建设好新中国。  相似文献   

17.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这条道路的开辟过程中 ,毛泽东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并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学说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他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指出了中国革命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条群众路线。这就是毛泽东唯物史观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党在这个时期成功地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追溯这条道路的思想渊源,是党在三大前后开始把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用来指导中国进行土地革命,这也是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思想形成的时期。我们党就是通过深入农村开展农民运动,在土地革命中从幼年逐步走向成熟的。  相似文献   

20.
《周易》对《文心雕龙》"原道"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道>篇是<文心雕龙>的首篇,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文心雕龙学"研究者对"原道"论进行过热烈的讨论.他们各执一端,各据其理.本文能过对"易道"之"道"与"原道"之"道"的比较、<易传>解易理论对"原道"论的影响等问题的阐析,探讨"原道"论的基本思想和<周易>对"原道"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