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福生 《职业圈》2008,(17):128-129
人们对关的感受力大部分都是直接由形式引起的,形式因素包括声音、线条、色彩、形体等单位,这些形式因素的创造会引起人们对美的感受。没有关的形式,就不会有关的感觉,形式感是关的主要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霸王别姬>中京剧名旦程蝶衣人生历程的分析来透视其"从一而终"的悲剧美及整部电影反映的审美观点.从而启发人们"悲剧"是美的,造成"悲剧"的过程更具刻骨铭心之壮美,要用全面的眼光去审美,去反思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要把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要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从而使潜能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语文教学是多种美的有机结合,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徜徉,感悟到语文之美.  相似文献   

4.
美是教育实践的一种深度,没有这种深度,艺术实践将是贫乏和肤浅的;追求艺术实践美的取向是艺术教师始终怀有寻找精神家园的永恒冲动.了解艺术教育实践美的标准和外显特征,使我们认识到艺术教育实践的美是"真"、是"善"、是思维方式、是精神追求、是一种"情感智慧".  相似文献   

5.
徐英微  姜雨峰 《职业圈》2007,(20):77-78
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不仅是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且还应培养学生具有以形体为主的身体健康美、心灵美、行为美,以及感受创造这些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自然界任何事物所存在着自己独特的美.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世界最一般规律的学科,自然有它美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物理时去不断地发现、欣赏它的美,那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文章从八个方面来简单地讨论物理学的美.  相似文献   

7.
现实中人们所认为的美的事物,有客观存在决定的有人的主观决定的,有确实是美的有其实是丑的,有所有的人都认为美的有部分人认为美部分人认为丑的,有自然形成的有有人的参与而形成的。美学各种学说的美学家没有全面考察这些事物,各种学说、定义没有全面概括这些事物。  相似文献   

8.
文献分析表明,孟子所谓充实之谓美意味着美就是生命完满实现其整体特性时的存在状态。孟子的这种生命美学观是在孔子全幅开辟了生命世界并强调文质相辅相成的基础之上,通过接受子思诚则形的本体论原则与稷下先生将生命充盈与美联系起来的思想,对先秦和、全之谓美的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它强调了美是生命本身自足时的存在状态而不是一种外在文饰,论证了美善统一原则,并更细致地区分了美的层次、突出了美的非现成性。这种主张从根本上表明先秦儒家既强调善也崇尚美。在中西美学视域融合下其美学意蕴与意义值得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9.
赵先政 《文化学刊》2008,(6):133-135
中国戏曲服饰艺术与中国戏曲艺术载歌载舞表演的程序性、虚拟性和假定性相适应,具有程式美、律动美、装饰美和符号美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0.
肢体语言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手段,模特的肢体语言体现了第一性美、第二性美的完美结合,侧重特定环境中的无声动作交流,具有符号性.即用身势动作和面部表情这个物质载体,来表达潜意识.  相似文献   

11.
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是高校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摄影教学作为美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心理素质、综合的思维能力和高雅的审美能力有着独特作用.文章对数字时代普通高校摄影公选课的设置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作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杨晓青 《职业圈》2007,4(7S):81-182,200
美是教育实践的一种深度,没有这种深度,艺术实践将是贫乏和肤浅的;追求艺术实践美的取向是艺术教师始终怀有寻找精神家园的永恒冲动。了解艺术教育实践美的标准和外显特征,使我们认识到艺术教育实践的美是“真”、是“善”、是思维方式、是精神追求、是一种“情感智慧”。  相似文献   

13.
冰雪山水画之所以开宗立派、标树当今,就在于她美。 冰雪山水画何以美? 十一年前,我着手编著鉴评本《宋词三百首书画集》时,就提出了这一设问。当时是中国美术最为重要的一个转型时期。历经“文革”的反思,人们对美的体验渐由朦胧而至鲜明。新的直觉、新的个性被鲜明地提设至美的殿堂,让人去感悟、去思想。人们再一次发现,传统的土地上,除权力话语、权威话语外,还有精英话语。他们的思想性更有一种批判的魅力,创造的魅力。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出于著书且回答问题的需要,我认识了志学先生,认知了志学兄思想的深刻。  相似文献   

14.
李渔仪容美学包括仪容自身美与仪容修饰美两大部分。如果说仪容自身美(人体自然美)的创造,“天工”起了相当大的作用;那么,仪容修饰美的创造则完全赖于“人力”。运用“人力”(妆扮修饰)创造仪容美的活动,按照它们与人体本身贴近的程度来划分,依次是这样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徐英微  姜雨峰 《职业圈》2007,(10X):77-78
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不仅是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且还应培养学生具有以形体为主的身体健康美、心灵美、行为美,以及感受创造这些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张昕 《文化学刊》2011,(2):30-32
体育教学离不开美育的渗透,美在体育锻炼的基础上得以发展,体育与美育两者互相促进,互相提高。从体育与美育的关系以及体育教学中的美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探讨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的能力,旨在促进体育教学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歌曲翻译与其他翻译不尽相同,除歌词以外,歌曲翻译还受制于音乐.歌词具有诗意美和音乐美,歌曲翻译也必须体现作品的文学属性和音乐属性.从美学角度看,翻译实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它是审美主体(译者)对审美客体(原作)的审美要素进行分析、综合、转化加工,直至完成的审美再现活动.译者(审美主体)应努力发掘出原作(审美客体)的语言(音乐语言和文学语言)所要表达的一切,把原作的神韵和艺术意蕴通过译语再现出来,使受众如同直接欣赏原作那样被打动,得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8.
新闻美学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国内兴起的一门新闻边缘学科,而对新闻语言的审美分析有助于完善该学科的理论框架.当代西方美学家托马斯门罗把艺术的审美形式分为表层和深层两个层次.新闻语言属于表层,新闻作品的语言美主要体现在:简洁美、准确美、形象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所谓伊人     
(一) 美在真情。两情交好,由相识相近到相悦相慕,这原是一段漫长细致的相互审美过程。美的发现也必得借助时间老人。用男性眼光看女性,正如一句俗话所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古典西施或现代西施之美与不美,往往存在于欣赏者的主观镜头,你说她美她就美,你说她不美她就不美,从来没有个统一的规格和尺寸。即便是那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被奉为我国四大经典性古代美人的西施、王嫱、貂婵、杨玉环,也只是那一时代某一君主的欣赏口味,不足以“领导”全中华美女新潮流,更不能成为世袭的美的永恒法则。故而我认为,美人之美首先是产生在审美者的欣赏过程中,情感的因素占有很大的比重。达·芬奇的不朽之作《蒙娜丽莎》,那动人心魄的温柔微笑与其说是画家对生活的临摹,还不如说是画家将主观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清理前人"风骨"阐释的内在理路为基础,进而探询其历史建构的合理框架,通过对其渊源及走向的分析,最终确认被定位在"风清骨峻"之美的"风骨"美,一方面应该包含两汉文章风度在内,另一方面具有批示高扬气度的精神倾向.文章缘此而对两汉魏晋以来的诗文风格进行了以"风骨"美为主要参照的具体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