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读书的故事     
常常会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你是怎样当上作家的?原因自然不止一个,但是细究起来,小时候看的书多是其中重要一条。最初是怎样被书迷上的,已经一点想不起来了。那时候不知道以后要写这类的回忆文章,自然也没有把自己看过的书一一记录在册。据母亲说,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姨母从外地来做客,我在大门外一眼见到她下车,任何问好的话都没有,举起手里看了一半的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问她:“你看过这本书吗?”我想姨母心里当时肯定很惊讶,或许还会认为我多少有点呆。我的确是一个见了书就发痴的人。三年级那年的大年三十,母亲给我五分钱零花,…  相似文献   

2.
(配合四年级下册第13课《第一次抱母亲》)《第一次抱母亲》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看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难点是引领学生感悟母爱,学会孝敬。文中,“我”两次抱了母亲。起先是随意一抱,发现母亲竟如此的轻,发现自己竟如此的不了解母亲……这一抱,抱出了万般感慨。于是便有了后来的一抱,好好地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这一抱,抱出了动人的世间亲情。  相似文献   

4.
在母亲面前,没有奇迹。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常参加学校的文娱活动。一次,母亲来看我演出大头舞《庆丰收》。演出结束后,我问母亲:“你知道哪个大头娃娃是我吗?”“左边第四个。”我惊讶地看着她。参加演出的共有十个大头娃娃,个头儿一般高,服饰一模一样,动作也被教练调训得极规范。母亲怎么看出来的呢?“你的手是不是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快结束的时候,我看见左边第四个人微微甩了甩左手。你被什么东西扎疼的时候就是那样的神情。我就是凭这个认出了你。”母亲说。在阳光下,我默默地垂着头,幼小的心似乎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我忽然看到了母亲…  相似文献   

5.
肖群招 《江西教育》2009,(11):46-46
敏馨与舒芳,这两个学生关系最要好,被同学戏称为“黏麻糖”。她俩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一直是同桌,从未分开过;在班里,对人处事的态度也一致得惊人。可就在一堂课中,我把她们硬生生地“割”开,调换了座位。  相似文献   

6.
讨厌三年级     
潘诗滢 《小火炬》2014,(12):20-20
最近我有种不想上三年级的感觉,确切地说是讨厌三年级。第一个理由是,上了三年级。多了很多课,书也变厚了,我的书包像一块巨石,而我就像蜗牛,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地往亡爬。更悲剧的是,教室从三楼搬到了四楼,当背着重重的书包爬到四楼时,我就从“蜗牛”变成了—条软绵绵的“毛毛虫”。别说走了,我连多爬—步的力气都没有了。  相似文献   

7.
同学见面经常听到有人感叹和婆婆搞不好关系,总是别别扭扭。听说我和婆婆之间相处得像母女一样,都纷纷向我“取经”。我付之一笑,对她们说,其实我也没有为这件事处心积虑,只不过是一过门我就没有拿自己当外人,真正地从心里把自己融入这个家庭中;把自己当成婆婆的亲生女儿,像对待自己母亲一样对待婆婆,要是硬让我总结经验的话,一百以蔽之“婆媳之间这种爱需要诉说”。  相似文献   

8.
母爱的天空     
母亲务农。母亲22岁生我,后来为了生个女儿又因此生了我的两个弟弟。从我记事时起,母亲就把清华作为教育和诱导我的目标。当别的小孩还在广阔的田野和牛背上时,我正大步地在数字和语言的天空里快活地遨游。为了我们兄弟几个成才,在我读四年级时,举家搬到一个经济和教育都发达得多的镇上。这样做的结果是  相似文献   

9.
许多学生作记忆画时,不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为此,我在初中一年级进行了“猜谜语画动物”的记忆画教学。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猜谜语:“脸上长钩子,头上挂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细辫子。”刚念完,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是大象!”我问学生:“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有的说:“只有大象的鼻子才弯弯的,像一个钩子。”有的说:“大象耳朵很大,像两把大扇子挂在头上,腿粗得像柱子,尾巴很小,像一条细辫子。”“对,你  相似文献   

10.
先“接受”再“适应”我今年17岁,2002年2月随母亲来到美国。我来美国前读初中二年级,到美国后,我就读于美国休斯敦唐城的一所中学,现在我正要读十年级(相当于中国高中二年级)。大人们都说:你这个年龄去美国一定会适应得很快。没错,确实是这样。不过我一直不知什么叫适应,我总想事情既然来到了你身边,你就一定要接受,接受了再想办法如何把它做好。我认为接受一件事并不等于适应一件事,但“适应”却是迟早的事,所以我到美国之后,也经历了一个由“接受”到“适应”的过程,至于“接受”得怎么样,“适应”得好不好,我都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缺憾,我…  相似文献   

11.
《红蜻蜓》2023,(15):2-3
<正>我看文学作品大都是在青少年时期,后来看得更多的是政治类书籍。记得我很小的时候,估计也就是五六岁,母亲带我去买书。当时,我母亲在中央党校工作。从中央党校到西苑的路上,有一家新华书店。我偷懒不想走路,母亲就背着我,到那儿买岳飞的小人书。当时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岳飞传》,一套有很多本,里面有一本是《岳母刺字》;还有一个版本是专门讲“精忠报国”这个故事的,母亲都给我买了。买回来之后,她就给我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常参加学校的文娱活动。一次,母亲到学校来看我演出大头舞《庆丰收》。演出结束后,我问母亲:“你知道哪个大头娃娃是我吗?”“左边第四个。”我惊讶地看着她。参加演出的共有l0个大头娃娃,个头儿一般高,服饰一模一样,动作也被教练调教得极规范,而且还套着个大头套,母亲是怎么看出来的呢?“你的手是不是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舞蹈快结束的时候,我看见左边第4个人微微甩了甩左手。你被什么东西扎疼的时候就是那样的姿势。我就是凭这个认出了你。”母亲说。在阳光下,我默默地垂着头,幼小的心似乎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我忽然看…  相似文献   

13.
一个作家的写作生涯,也像小溪似的,沿着流水向上游走,走啊,走啊,就会发现他也写过作文。我上小学时,就没少写作文。在小学一、二年级时写的是联句,比如老师写个“我”字,我就接着写“要吃糖”或“要买糖儿”。上改良私塾(私塾是私人教书,一般是学古文。“改良私塾”是学课本),学三、四年级课程时,我们基本上学写的是日记。我写的日记是豆腐账,从早晨起床一直写到晚上睡觉,能写一两千字。老师也不批评,还表扬我写得多。那时,老师也偶尔出一些作文题目让我们写。小学五年级后,我对作文特别感兴趣,尤其是记叙文、描写文。哪…  相似文献   

14.
让母亲骄傲     
有一次,与一个作家朋友聊天,我问他学写作的最初动机是什么?他想了一会儿说:“为母亲。为了让她骄傲。”——史铁生《地坛》那一年,我读小学三年级。像所有的乡下孩子一样,我也每天大清早便背上了心爱的小书包去上学,放学了便急急忙忙地赶回家,帮着母亲做农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父亲过世得早,只有我和母亲两个人守在一起孤苦伶仃地过日子。很小的时候我便已经懂得,我该用我嫩小的双手为母亲分担一点忧愁了。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手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十年的时间里,我忘却了许多许多事情,惟有对母亲的记忆依然是那么清晰,尤其是母亲的那双手,在我的脑海里鲜活得就像昨天刚刚握过似的。小时候,我最喜欢依偎在母亲的怀里,让她用手臂环抱着我。灯光下,我常常抚弄着母亲的手,跟她东拉西扯地聊天,又安逸又惬意。母亲的手很温暖也很粗糙,而且经常带着各种颜色,我总能从手的外观上判断出她当天干了些什么活儿。记得那时候,母亲隔不了多少日子就要染一次衣服,她把穿得很旧的或是补丁颜色差别较大的衣物放在一个大锅里用“袋色”煮染上颜色,用得最多的颜色是黑色、蓝色和枣…  相似文献   

16.
蓝天的颜色     
“蓝天像什么?”在回家的公交车上,一位母亲问我。 这位母亲身旁靠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拿着一本被揉得不成样子的语文书,咿咿呀呀地用不大标准的普通话读着课文:“弯弯的月牙像镰刀,忽然一下变成了香蕉,一会变圆了,又像一个月饼……”那是我熟得不能再熟的语文课本上的内容,我小学时也读过。  相似文献   

17.
做个“狠心”的妈妈,是跟我母亲学的。记得小女呱呱落地时,我们像捧嫩豆腐般地把个粉红肉团的宝宝捧了回来。宝宝的哭声像钢针一样扎着我的心。但干了一辈子医务工作的母亲却毫不动心,她硬要坚持四个小时喂宝宝一次,一天只准抱起宝宝玩两次。在母亲“狠  相似文献   

18.
我的母亲是一位老师。我第一位老师是母亲。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学校是个好老师,也给了我最深的母爱。学龄前,我是在北京和爷爷生活的。那时爸爸妈妈还两地分居,没有房子。等我上小学二年级时,才来到妈妈的身边,上学也就在妈妈的学校。那时,我的字写得歪歪扭扭的,是妈妈手把手教我写:“横竖撇……写得好!”过了些时候,我高兴地喊:“妈妈,我的字进步了,可以临字贴了!”  相似文献   

19.
我班有名“知识分子”,也是我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说起他,有时连老师都非常佩服。初识他广博的科学知识,还得从四年级自然课上谈起。  相似文献   

20.
别穿得像卖菜的每一个孩子都会觉得自己的妈妈很漂亮,我的儿子也不例外。在他7岁之前,他觉得我是天下最漂亮的妈妈,可上学之后,似乎忽然有了参照物似的,觉得妈妈个子矮、穿得不时髦。一句话:不够漂亮。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学的时候,学校要召开家长会。儿子把通知交给我的同时,叮嘱道:“妈妈明天穿得漂亮点儿啊。”“为什么啊?”“哎,电视上说穿得漂漂亮亮对别人是尊重,自己心情也好。”“怕妈妈被人家的妈妈比下去吗?”“那倒不是,可您总不能穿得像个卖菜的吧。”卖菜的怎么啦?我奇怪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