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固定资产投资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主要探讨固定资产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建立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动态模型,通过ADF检验、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等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理论与实证方法相结合,研究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可以积极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基于1980年至2013年河北省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数据的研究表明,河北省的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经济增长不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格兰杰原因。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滞后的而不是当期就有很大的影响,这与我国现实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投资是经济增长最为核心的直接来源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探讨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促进安徽省的经济更快地健康持续发展.通过对安徽省2000—2012年的固定资产总投资额和经济总量的有关数据进行归纳研究,运用多种统计计量经济模型,研究发现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互动反馈的关系以及不利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978—2003年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描绘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运行轨迹,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是显著的,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GDP的比值从1994年就开始下降,说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相对贡献自1994年以来有所下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下降,并进一步分析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下降的动因和机制。  相似文献   

5.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和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反映固定资产投资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并引入一个"效率系数",对比不同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回归法分析了国内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进而说明固定资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从整体上考察了1982年到2011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就业变化的关系,发现固定资产投资与就业增长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然后,从三次产业和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角度分析了固定资产投资与就业量之间的关系,发现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拉动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8.
基于1990-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以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对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动态计量分析。结果发现,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且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从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在整个考察期内有利于安徽省经济增长,并且时滞也较长。从方差分解结果看,短期内固定资产投资的冲击对经济增长误差的解释能力相对较小,长期则有较强的解释能力。结合分析结果,从增加投资规模、拓展投资来源、调整投资结构、提升投资效率四个方面给予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使得贵州省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正逐步向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迈进.但由于身处内陆,远离沿海发达省市和地区,以及一系列资源和历史条件的限制,面临着高投入、低效率的问题.本文以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对贵州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历史资料和统计数据的调查研究,结合运用计量方法,对贵州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利用我国30个省市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从截面、时间、指标三维度分析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在城乡、地区之间的差异。通过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得出城市及农村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构造F统计量发现,城市和农村均应选择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并得出结论:我国东部省份城市固定资产投资效率显著高于农村;中西部省份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差异不大,且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效率普遍略高于城市。  相似文献   

11.
论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增长理论研究方法的缺陷,使之在解释区域经济增长动力方面缺乏说服力。为解决区域经济系统的动力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个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模型,认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来源于制度,投资技术,企业家等四方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个推动力的作用是不同的,而且只有当其形成合力时,才能以最低成本获得经济增长。随后,作者应用该模型分析了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问题,并指出落后的传统文化阻碍了西部的发展,而资金和技术是解决目前西部发展的关键;相对而言,东部地区提高推动力的关键是加强管理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理论是对资本理论的创新;人力资本具有配置资源的能力,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人力资本投资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根本路径,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人力资本积累会导致收入分配平等趋势。因此,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考察职业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我国职业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正相关性,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能明显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哈罗德-多马模型的重新认识,结合中国新剑桥方程式及其货币供需方程式,提出并验证了投资经济增长模型。通过投资经济增长模型IV2=G以及IV=M揭示投资增长存在一个乘数效应,而该效应直接决定经济增长的高低,也直接决定货币供需变化。研究发现:近十多年来增长稳定在20%-30%之间的中国经济投资,使目前经济增长处于趋缓的6%~7.5%;但是,一旦消费增长,国民储蓄增加稳定,中国经济增长发展趋势将会高于目前,至少达到8%以上。该发现对中央以及各地方政府进行中长期投资规划,消费规划,以及储蓄规划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为科学预测中国宏观经济增长走势和中央政府如何科学制定灵活的经济宏观调控政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增长中城镇增长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区2000年-2007年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的paneldata数据分析发现,较快的经济增长带来的不是城镇失业率的降低而是提高。原因在于托达罗模型所分析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快速发展导致城镇失业的传导机制仍然存在。因此,需要反思目前中国城乡差别的制度,加大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进而达到经济增长和城市失业问题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运用教育基尼系数量化了我国1997-2012年30个省份的教育投资公平程度。建立合适的Panel Data进行实证研究我国教育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投资规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但是当基础教育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开始逐步递减;各区域的高等学历人才并不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非常低;目前东、中部地区的教育投资的公平状况明显好于西部地区,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可以较好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理论研究了我国全社会投资和就业的关系,并借助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33部门投资与就业的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我国全社会投资增长是就业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协整分析表明全社会投资增长与就业增长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面板数据模型表明投资对商业饮食业就业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8.
在对西方经济学的投资理论科学界定的基础上,对投资函数、投资乘数、投资波动与结构、投资效益和投资模型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和分析,特别是从学术角度对相关问题做些评述,并分析了我国应用情况与前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的计量方法,对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2000-2004年的教育投入弹性进行估计,揭示了这三个区域经济增长率与教育经费投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差异,并得出政府应加大对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和转移支付力度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选取泛长三角地区1978-200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计量分析方法,探讨了区域高等教育、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该区域中物质资本投入、区域科技创新水平、高等教育质量以及高等教育发展积累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高等教育规模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反向影响;由截距维系数可知泛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