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掉队的大雁     
我的同桌雁雁在进入高三以前,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年级第一名,超出第二名80多分。高三开学典礼大会上,她充满自信地在全校师生大会上代表高三年级全体同学发言。老师们说“雁雁将使我校实现考上清华(北大)零的突破。”雁雁的父母也沉浸在女儿考上名校的美好幻想之中。我也打心眼里为有雁雁这样的同桌而感到高兴。  相似文献   

2.
一般人心目中的“雁”就是“鸿雁”.也即大雁.因为黎民百姓不是动物学家.不可能把形形色色的鸟种区分得邪么清楚。但从科学角度说.“雁属”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雁形目——鸭科中的一个属.该属的鸟;在中文中通常被称为“雁”。它有鸿雁、灰雁、粉脚雁、豆雁、白额雁、小白额雁、斑头雁、雪雁、细嘴雁、帝雁等10个种。[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2011年6月,“河北省雁翼研究会”在邯郸学院成立。邯郸学院的同仁们致力于雁翼文学研究,积极开展雁翼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汇编工作,2012年9月出版的《雁翼研究丛书》,正是雁翼研究丰硕成果的体现。雁翼,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文学家,然而关于雁翼的研究著作并不多见,关于他的评论文章也只是散见于一些文学刊物之上。可以说,人们对雁翼的认识与他对中国文坛的实际贡献还有一定的距离。《雁翼研究丛书》是一部全面收集和展示雁翼生平资料和研究成果的丛书,填补了雁翼研究的巨大空白。  相似文献   

4.
头雁的威望     
《教育》2011,(24)
有这么一群雁,它们在高空飞行,不时排成人字或一字,整整齐齐,威武壮观。这群雁,有只大雁带头,它叫头雁。从头雁数起,二雁、三雁……直到三十七雁。在头雁的带领下,它们飞行速度特别快,远远冲在其它雁群前头。这群雁出色的飞行,主要凭头雁得力。  相似文献   

5.
雁,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之一。雁在固定时节南来北往的特性,引发了历代文人无限的遐想,使他们在雁的身上寄托了无限的情思。他们或用雁来描写景物,渲染气氛,或以雁喻人,或把雁作为表情达意的信使。本文将从雁意象入手,来比较阅读李清照前期、后期的两首代表词作。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第五册《惊弓之鸟》的教学难点,在于更赢所运用的逻辑推理。更赢为什么知道天上飞的是一只受了箭伤的雁?他用的是演绎推理——飞得慢叫声惨的雁是受了伤的雁:(大前提)这只雁飞得慢叫声惨;(小前提)所以这只雁是受了伤的雁。(结论)  相似文献   

7.
泽人网雁     
宋濂 《阅读与鉴赏》2010,(3):26-27,56
具区之泽,百雁聚焉。夜必择栖,恐人弋也,雁奴环巡之。人至则鸣,群雁藉是以暝。泽人熟其故,爇(ruo)火照之,雁奴戛然鸣,泽人遽沉其火。群雁皆惊起,视之无物也。如是者再三,群雁以奴绐(dai)己,共啄之。未几,泽人执火前,雁奴不敢鸣,群雁方寐,一网无遗者。  相似文献   

8.
雁的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承载着丰富的信息,古代文人根据自己不同的情感体验,赋予了大雁很多人格化的象征意义,本文将雁的意象归纳为承载飘泊孤寂之情的孤雁,思乡感怀的愁雁,卓尔不俗的高洁之雁,逆境中奋飞的理想之雁等几组不同的意象,逐一分析挖掘雁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承担的重要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9.
奠雁,是中国从古代到20世纪前半期两千年来婚礼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梳理奠雁礼节的文献记载及其形成过程入手,将传世典籍、敦煌文献、敦煌壁画中的奠雁图以及生物学上雁的自然属性结合起来相互印证,揭示了奠雁这一传统习俗所具有的社会学意义以及奠雁在中国古代婚礼中起到的文化符号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小白额雁     
《中学生物学》2008,24(7):F0002
小白额雁体长56—60cm.体重1440-1750g。隶属于雁形目、鸭科、雁属。  相似文献   

11.
雁翼在其著作中对于开始分行写日记、开始练习写作、开始学习文学创作、开始文学创作等说法区分不严格,对于读者容易产生误导,现作者雁翼已去世,这些问题或硬伤已死无对证,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搞清楚。这些问题不搞清楚,雁翼研究根本无法展开。关于雁翼文学创作活动开始的时间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雁翼开始分行写日记、练习写作、学习文学创作都不是雁翼文学创作活动开始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争雁     
明代刘元卿《应谐录》: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行动轻缓的雁,指雌雁)烹宜,翔雁(好动的雁,指雄雁)燔宜。”竟斗而讼于社伯(地方官)。社伯请割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今世儒争异同,何以异是。  相似文献   

13.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出版的四卷本《雁翼选集》之文论卷存在雁翼从喜爱文学起就开始读艾青的诗[1]84是不真实的,雁翼对艾青的评价明显言过其实,所谓严文井给雁翼的书单存在问题,雁翼对于第一次负伤的细节的叙述存在矛盾等硬伤或问题.硬伤的存在直接影响着雁翼研究的开展和进行,因此,梳理和考证这些问题和硬伤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雁翼在其著作中对于开始分行写日记、开始练习写作、开始学习文学创作、开始文学创作等说法区分不严格,对于读者容易产生误导,现作者雁翼已去世,这些问题或硬伤已死无对证,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搞清楚。这些问题不搞清楚,雁翼研究根本无法展开。关于雁翼文学创作活动开始的时间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雁翼开始分行写日记、练习写作、学习文学创作都不是雁翼文学创作活动开始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雁警     
一群大雁落在湖心的沙洲上露宿,一只雁为大伙担任警戒。长途的飞行使它们都很疲劳,倒下来就都睡着了,只有雁警警惕地注视着四周,保卫着雁群的安全。突然,远处燃起了一个明亮的火炬,雁警立即大叫:“醒醒,醒醒!火光!”雁群从睡梦中惊醒,整个沙洲骚动起  相似文献   

16.
雁,貌不惊人,类不珍稀,却以其独有的特质,牵动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思。千百年来,诗人词客钟情于雁,托慨于雁,吟咏不绝,形成了独具民族审美特色的雁文化。“鸿雁于飞,哀鸣嗷嗷”(《诗·小雅·鸿雁》),这是最早的关于鸿雁的感喟:“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苏轼),雁是信用的象征;“天近易回三辅雁,地高先得九州秋”(袁枚),雁又意味着时令季节的变迁;听“平沙落雁”,看“雁排长空”,我们愈能真切地感受到雁与中国文人精神的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17.
每年深秋霜降之后,树叶开始转黄但还没有完全凋落时,雁群就预感到冬季即将来临,于是带领它们的子女,急匆匆地飞向南方过冬.来年开春,当柳树刚刚吐絮,它们又预感到南方炎热的夏季即将来临,于是成群结队飞到凉爽的北方消夏,生儿育女.雁的种类较多,分布在我国的有鸿雁、灰雁、豆雁、红胸黑雁、黑雁、雪雁、斑头雁、白额雁、小白额雁等九种以及它们的亚种.我们常说的雁一般是指鸿雁,也就是家鹅的祖先.它繁殖在我国东北、内蒙境内.而俗称的大雁,学名及雁,繁殖在西伯利亚和北欧.斑头雁则繁殖在青藏.它们向南迁飞的途径:一条从…  相似文献   

18.
雁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意象,其原始意蕴起源于《诗经》。《诗经》中涉及到的雁存在有序、情思、猎杀、哀号四个方面的属性。本文根据雁的原始属性,试析雁意象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及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渔家傲》注:“〔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仔细推敲,觉得这条注释甚有不妥之处。首先,把“衡阳雁去”解释为“雁去衡阳”,其中的“去”字究竟应该作何理解?是当“离开”讲,还是当“去到(飞往)”讲?如果当“离开”讲,便成为“雁离开衡阳”,这显然与范仲淹原词的意思大相径庭。如果“去”当“去到(飞往)”讲,即“雁去到(飞往)衡阳”,意思倒是通。但这样解释,一来与“去”的古汉语词义不合,二来把“雁去到(飞往)衡阳”说成“衡阳雁去”,这  相似文献   

20.
《雁翼新词》是雁翼创作的一部旧体词集。其中"泪"的意象运用独特,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雁翼新词》"泪"的意象凝结了雁翼对于民族苦难的忧虑,对鄙陋的世风的愤恨和对时代悲剧的伤感,也抒发了雁翼对母亲和故土深沉的感恩之情,表现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