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2 毫秒
1.
建设生态文明型社会,实现美丽中国,需要科技工作者的科技伦理意识来统领。理工科院校作为科技人才培养的摇篮,加强科技伦理教育,成为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文章以生态文明为视角,从科技伦理教育入手,对理工科院校加强科技伦理教育的必要性、科技伦理教育的现状及教育的路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在高职理工科毕业综合训练中加强工程伦理教育是培养高技能应用人才的迫切要求,也是高职理工科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设计工程伦理在毕业综合训练中的应用方案与实施,与传统的毕业综合训练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了在高职理工科毕业综合训练中开展工程伦理教育的现实意义,探索出了一条适合高职理工科的工程伦理教育方法,期望能对高职理工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批判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能够作为发展科技生产力、推动工程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发挥基础性作用。理工科学生是未来工程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针对理工科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应遵循从培养日常批判性思维习惯入手、着重强调批判性思维的伦理坐标、以科技伦理与负责任创新为指引等三点方针。  相似文献   

4.
理工科大学生是未来的科学家与技术人员,科技伦理教育为科技人员的伦理素养“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打下坚实的基础。科技伦理教育实践最直接的平台就是充分利用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以及“大思政课”平台,广泛地展开科技伦理教育,助力青年大学生成为勇于创新求真与科技向善的科技工作者。  相似文献   

5.
理工科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科技工作者,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用科技造福人类、服务社会的社会责任感。有必要从文化、制度、教育等各个层面,运用多种途径培育和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科技伦理素养。  相似文献   

6.
理工科专业的科技专业教育是教学生如何更专业"做事",人文素质教育则是教育学生如何更全面"做人".理工类大学生必须具有"科学与人文"的综合素质已成共识.文章通过分析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提出了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综合素质教育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与科技伦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在改善人民物质生活、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同时 ,也带来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为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科技工作者必须建立正确的科技和环境伦理意识 ,对此 ,高等教育 ,尤其是高等理工科教育负有重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工程伦理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要求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在理工科大学中结合学生专业进行伦理道德教育应该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易于为学生接受,且影响持久、深远。工程伦理教育就是理工科高校通过专业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结合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加强高师理工科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原则、方式和措施等问题,提出了加强高师理工科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由21世纪科学发展趋势、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解决当前高师理工科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薄弱问题等三方面决定的认识;提出了实施文化素质教育必须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提出了以课堂为主体,辅以多种课外手段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挖掘理工科教学内容中本身包含的丰富的文化素质教育素材,采取立足理工科课程,而不是随意加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方式来进行高师理工科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由于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计算机、手机通讯的普及,现在的大学生都喜欢通过网络玩游戏,看电子书,听广播等,阅读如青春、玄幻、武侠之类的电子书籍,文本阅读在现在的大学生心中渐渐印象模糊,特别是理工科的学生。理工科学生接触书本阅读的机会着实是少之又少。但是,文本阅读不仅仅是与社会接触的有力渠道,也能在教育方面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课下教育学生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因此高校要加强对理工科学生阅读的引导教育。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三次科学革命的理论思想给学校德育工作颇多启示:经典科学强调事物之间的线性决定,从而造成了德育实践中的认知反差,使学校德育工作无所适从,在人的培养中,忽视了人的非理性因素;量子科学则体现了教育者的合理“期待”作用,给学校德育以宽容的发展空间;复杂科学所蕴涵着的则是强调学校德育应从整体性入手,抓住偶然性因素,用耗散结构理论给学棱德育以宏观性指导。  相似文献   

12.
综合性大学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学教育融入综合大学后,面临着与众多学科的融合和自身学科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形成有综合大学特色的医学教育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是以理工为代表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为基础,而医学知识则为在此基础之上累积,而最终形成一座坚实的“金字塔”。只有遵循以上模式,才能培养出具有理工科的思维头脑,创造性的科研动手能力,坚强自信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德高、学博、医精的通专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成艳萍 《天津教育》2021,(1):184-185,188
义务教育阶段是开展德育的关键阶段,小学科学课程作为实施德育的重要课程,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端正学生正确价值观,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行和心理素质。本文以政治素养教育、思想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分析探讨了小学科学教育中德育导师育人的教学路径,期望对提高小学科学德育效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科学道德价值观和德育思路在于从科学和道德的相关性出发,阐释科学对道德的促进作用。所有的科学都具有道德价值。科学的德育思路体现在大学与大学课程的目标应该兼顾科学与道德,设计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道德课程,深入挖掘各门学科的道德文化价值,发展公共生活和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5.
针对新材料产业对人才需求具有鲜明的科学、技术、工程方面的积累性与跨学科的复合性、团队性等特征,分析地方高校材料化学专业的办学现状、理工融合办学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以及理工融合办学的可行性。秉持理工融合、科学思维与工程思维并重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厚实工程基础、良好科学素养、跨学科知识融合能力、较强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开展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通过建设理工兼备的师资队伍,搭建理工交叉的实践平台,构筑理工渗透的课程体系,形成理工并重的培养机制,构建地方高校材料化学专业理工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理工融合办学实践,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6.
德性是科学的天然品格.学术虚假、学术盗窃、学术廉价、学术歧视是科学研究者当今尤为突出的道德过失.科研工作者的道德过失常常发生在学术阶段.学术是前进在真理路上的知识,是科学明星升空的前奏,是学问诞生的必经之路.因为真理是定型阶段,科学是完成阶段,谁是真理的发现者,谁是科学的创造者,已经定论,已经公认了.唯有学术阶段是动态的、未成型的、未归主的,所以争论者、沾光者、冒名者、扒窃者都云集在这个阶段作祟.这是知识治安的空白地带,是学术安全最没有保障的地带,是学术多发事端的地带.振兴科学,必须首先拯救研究者的学术良心,从而让他们自我纠正在学术阶段中的道德过失.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引发道德困境的根源在于科学世界观本身.这种科技理性的思维方式导致了科技对道德教育本真意义的遮蔽.<现代科技发展与道德教育重建>一书探析科技时代德育困境的逻辑根源,提出走出科学世界观丛林的德育之路.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不但需要科学精神,也需要人文精神。本文从科学道德、科学目标及科学的价值三方面讨论了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王洪贤  渠章才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5):228+230-228,230
当下高校STS教育还存在重探究科学知识,轻道德学习的现象,这与它的教育目标——实现价值导向还存在差距。STS教育过程中要发现和宣扬科学活动中的道德价值,包括对受教育者的诚信教育、责任教育、竞争与协作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科学精神教育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教育性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教育性原则,意指高校中的科研活动都应有利于教育目标,尤其是德育目标的实现。本原则为高校科学研究行为设定了一条道德底线,它所规范的主要是教师的科研行为,所调节的主要是科研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本原则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科研活动发展到“大科学”时代的产物。为贯彻这一原则,当前在我国高校特别需要做的是:重新定义高校的科学研究;引导研究者更自觉地恪守科研道德和学术操守;将科研引入教学过程;摒弃科研的庸俗数量化指标,试行同行公开评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