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电视新闻的包装是新闻栏目定位的标志,是新闻栏目化品位的体现,其在新闻节目的形象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极富震撼力的画面和音效能先行抢夺受众的眼球,使节目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2.
作为党的喉舌,新闻宣传肩负着引导主流价值观和受众审美趣味的社会职责。在综艺大片泛滥搅动受众审美取向的时期,新闻节目更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保持健康的节目品位。那么,在这个泛娱乐化时代,新闻节目该如何做出品位,保持品位,提高品位呢?本文从新闻节目的制作流程、内容、形式、包装等方面对此问题加以探讨和梳理,为新闻节目如何保持先进性、时代性和品质品味提供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包装中形象定位是首要的,这是包装的基点。如果这个基点找不准不加思考地盲目定位的话,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可能还会弄巧成拙,事与愿违。所以,主持人包装首先应结合受众市场的需求、频道和栏目的定位、主持人本身的条件进行恰当定位。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包装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新闻包装是新闻栏目文化定位的标志,也是文化品位的体现,是新闻栏目品牌延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觉手段。电视新闻包装的元素有:片头、导视、片花、背景、字幕、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的准确定位对于节目的文化品位、理论深度、艺术品质、受众层次起到决定作用。主持人直接面对亿万观众,其一言一行均承受着大众挑剔的眼光,任何不妥或闪失都会对整体效果产生致命的影响,主持人所承受的这种巨大的压力决定了他的自我定位必须以受众为中心,以符合节目的要求为前提,对自我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在这一过程中,心理调试往往成为决定性的内在因素。本文试图从形象定位、心理定位、风格定位三个方面对主持人自我定位中的心理因素进行一番剖析。  相似文献   

6.
穆军  王君 《记者摇篮》2004,(7):37-37
包装这个词很流行,现在什么都需要包装,企业要包装,产品要包装,明星要包装.电视更需要包装。电视包装是电视台形象的组成部分和无形资产,然而现在许多电视台却不重视包装或在包装方面存在一些误区:定位不准、缺乏创意、有形无神、忽视受众心理、缺乏大包装概念。进而影响到传播的效果。那么如何做好包装呢?几点浅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刘晗 《新闻窗》2011,(1):103-104
电视包装目前已成为电视台和各电视节目公司、广告公司最常用的概念之一。没有进行整体包装的电视节目往往显得粗糙,而经过包装的节目由于有了好的名称、标识、片头、片花、色调、主持人或演员、主题音乐、节奏、节目定位、广告语、播出时段、编排策略、评价体系等包装要素,能体现出节目的水准和品格,从而吸引受众。  相似文献   

8.
电视从产生发展到现在,受众所接受的电视包装和宣传形式归根结底靠的还是语言,即广义的镜头和解说语言。随着电视传媒发展的日新月异,广大受众知识及欣赏品位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电视传媒的要求越来越高,由这种要求所造成的压力也越来越集中到广义的电视语言上。因此有不少业内人士开始对电视语言进行思考:怎样才能让电视语言适应社会进步、更好地服务于受众和社会?  相似文献   

9.
电视节目主持人不仅是节目的参与设计者、策划者、制作者,是节目对于受众的传递、表现与表达,而且,他也直接体现着节目的文化品位与审美品位,通过文化品位与审美品位,唤起受众对于节目的关注与期待,由此达到扩大节目影响,提高节目收视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电视包装误区及其包装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包装是电视台形象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无形资产。然而 ,一些电视台在包装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区 :定位不准、缺乏创意、有形无神、忽视受众收视心理、缺乏大包装理念。为此 ,笔者从宏观角度 ,创造性地提出了TIS(TelevisionIdentitySystem)包装策略———电视形象系统包装策略 ,具体包括电视理念识别系统的包装、电视行为识别系统的包装、电视视觉识别系统的包装。惟有如此 ,电视包装才能走出误区 ,包装好自己 ,进而提高节目竞争力 ,提高收视率 ,赢得广告客户。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中国电视文艺的文化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 《新闻采编》2008,(1):47-48
电视艺术是大众艺术,它必须面对最广大的受众,而这众多的观赏者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群体,他们出身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社会经历不同、个人喜好不同,由此导致文化素养与文化品位都不相同,因此,电视文艺的定位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定位。  相似文献   

12.
纵观一些电视新闻媒体的民生宣传,虽然特色、亮点不少,但弱点、缺点尚存。不是政治站位不高、特色定位不准,便是文化品位较低、融媒地位缺席,致使所做民生新闻节目远离受众,效果不佳。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电视民生新闻要把准"四轮定位"的原则和路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在晚间十点档这一黄金时段,电视节目尤其应该注重内容定位的个性化,内容定位的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包装和形式。本文主要从频道的单纯化,受众的细分化,引进节目的本土化,以及文化内涵的民族化四个方面,说明了内容定位个性化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进行个性化的内容定位。  相似文献   

14.
我们正处在一个厚报时代、读图时代,无论是哪一类报纸,每天都要刊发大量的新闻图片.用图片直接冲击读者视觉,用图片快速传递新闻信息,用图片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事实上,用大量优秀的图片来诠释新闻内容,包装报纸版面,已成为提高或彰显报纸品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刘勇 《现代视听》2013,(3):47-49
改变城市电视台电视频道的传统经营模式,树立品牌意识,注重宣传推广作用,按照中小城市的地域特色,以人为本、服务当地,按受众需求定位,从频道的品牌化包装、电视频道形象识别设计、打造名牌主持人三个方面,做好城市电视台频道品牌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科教栏目策划的实质是一种寻求创新和发展的高智能运作。要策划出可视性强、艺术品位高、形式多样、受观众好评的科教栏目,至少应在栏目定位、题材、内涵、传播策略以及包装等方面精心营构,讲究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如一个受尊重的人必然具有着一般人所缺乏的品位一样,一个得到广大受众喜爱的城市媒体,必然会有着“成色”十足的品位。因此,城市媒体若要得到更多受众的喜爱,与城市的发展比翼齐飞,就必须努力打造自已,迅速提升自我的品位。  相似文献   

18.
期刊的品牌定位是我国期刊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中国期刊立于世界刊林的一个重要议题。而被人们称为信息时代“骄子”的文摘类期刊的品牌定位,有的仍然徘徊在东施效颦、刻意仿造的境况之中,缺乏创新的勇气,没有从文摘期刊的思想性和人文关怀、受众的差异化、个性特色的价值取向以及战略品位上下功夫,做文章,求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由另类新闻实践看新闻创新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雯 《新闻传播》2009,(10):124-126
新闻创新是保持新闻事业生机和活力的关键。但近年来一些新闻媒体在寻求创新的过程中刻意追求“另类”,导致新闻传播活动偏离了正确的轨道。这些做法折射出新闻创新的几个误区:一是经济效益至上.过分迎合受众:二是市场定位不清:三是不重内容重形式.不重内涵重包装;四是标准弱化、宽容无度。据此.文章提出,新闻创新须以受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为衡量标准.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准确地进行自我定位,准确地设计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20.
媒介的核心受众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红 《新闻爱好者》2003,(11):16-17
媒介的市场定位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媒介自身定位和媒介的受众定位。当前,媒介之争已经成为受众之争。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受众就等于赢得成功,而赢得受众的第一步就是明确传播对象。所以,受众定位是媒介定位的关键,而核心受众定位又是受众定位的关键。无论哪一种定位,成功的秘诀在于,寻求市场“缝隙”和传播“盲点”,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深”。作为商业化运作的结果,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媒介格外重视受众调查,每一种媒体、每一家媒体都确立自己的核心受众,并根据受众的变化调整自己的传播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