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灵 《青海教育》2011,(5):25-25
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大讲篇章,脱离语言教学。一篇课文,从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由教师讲给学生听,以教师的领悟代替学生的领悟。离开语言形式的静态架空分析,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作用不大。二是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知识课,把一篇篇优美的课文割裂为各种基础知识的“文词”堆,这种肢解课文的做法也不能给学生多少实际用处。  相似文献   

2.
戴毅 《教师》2012,(13):38-39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章句》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集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在现代记叙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重要词句进行体味、品读,对正确理解文章结构形式、内容主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阅读教学也明确提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浅谈"群鸟学艺"的教学与思想品德的渗透福建林天荣《群鸟学艺》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属阅读课文,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环节,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看书看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一、上好这节课首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教学得法,注意"教"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秦春 《教学与管理》2002,(10):48-50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耗时最多,效率最低。一直引起人们关注。作为阅读主体——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学了数百篇课文,段落大意、艺术特色、中心思想等记了几大本,最终却很少有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审美、探究能力。究其原因,与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无关系,他们大多是将一篇篇活生生的课文作为静态的物件,进行“碎尸万断”式的分解,而泯灭了课文的灵性,忽略了学生这一主体在阅读中的主观能动性,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引领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与作者进行对话与交流、理解与沟通,进而使学生情感得到薰陶、灵魂得到升华、人格得到提升.是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耗时最多,效率最低。一直引起人们关注。作为阅读主体——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学了数百篇课文,段落大意、艺术特色、中心思想等记了几大本,最终却很少有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审美、探究能力。究其原因,与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无关系,他们大多是将一篇篇活生生的课文作为静态的物件,进行“碎尸万断”式的分解,而泯灭了课文的灵性,忽略了学生这一主体在阅读中的主观能动性,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引领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与作者进行对话与交流、理解与沟通,进而使学生情感得到薰陶、灵魂得到升…  相似文献   

6.
感受眼泪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一篇篇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遣词造句、记叙、议论、说明、抒情等语言文字运用知识。因此,阅读教学的质量对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缺乏生动直观的形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不管是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还是选读课文,每一篇总能寻找到一个小练笔的"抓手"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课本为范文,读写结合,加强课堂小练笔。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挖掘文本资源,开辟学生课堂练笔的天地呢?  相似文献   

8.
重视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重情感、重积累、重语感培养。列宁也曾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文章都是有情物",写文章的人"情动而辞发",读文章的人要"披文人情"。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传情的诵读再现一篇篇情感内涵丰富的课文。  相似文献   

9.
现在不少阅读教学的课堂"花花哨哨,热热闹闹",一篇课文学下来,"学生读课文仍然结结巴巴,丢三落四,如同没有学过一样;问及课文语句,更是茫然不知所答。"(钱梦龙语)究其原因是,教师关注了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0.
发挥课文在学法指导中的“例子”功能崇文区教研中心赵景瑞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充分发挥课文的"例子"功能,为落实阅读教学的学法指导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例子"中的新观念"课文是例子"的观点,包含着许多新观念。1.课文的地位,由阅读教...  相似文献   

11.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新型阅读教学模式。“1+X”群文阅读教学有三种模式:一篇课文带动多篇课文、一篇课文带动多篇课外文章、一个单元带动多篇课外文章。结合已有理论及课例和自身教学实践,“1+X”群文阅读教学议题设置应指向人文主题、本体知识、阅读策略和思维认知。  相似文献   

12.
人称指称与英语语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一篇大学英语课文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人称指称分析,探讨指称与英语阅读教学的关系,从而为英语教学"自上而下"的教学方法提供一种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同一篇课文"教什么"的把握各有侧重。教师多采用"课文分析式""习题串珠式""依体定教式"等思路和方法,来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这些思路和方法各有利弊,而用"整合聚焦式"的思维,可以通览教材文本与教材助学系统,并将教学内容进行聚焦。  相似文献   

14.
1什么是语篇阅读教学模式英语阅读教学在整个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无论是在那一种教学理论指导下编写的英语教材,不编写课文是难以想象的。语篇阅读材料是英语学习赖以进行的基础。对课文的处理过程就是阅读教学过程。一方面,语篇是语言知识输  相似文献   

15.
小学中年级的读写训练,应以段为重点,具体讲就是让学生理解自然段的意思,写出内容真实具体,语句通顺连贯的片段,为篇的训练打好基础。小学语文第六册围绕这一重点,安排了两个训练项目:一是”怎么说就怎么写’;二是”把一段话写清楚”。现以《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的教学,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读中学说,说写结合。一、理清课文叙述顺序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说或写的重要途径。分析课文时,要帮助学生理清作者思路,学习作者有条理地进行叙述的方法。在学生通读《我爱故乡的杨梅》的基础上,我着巨弓慢学生理活作者的思路,明日…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还是要有点系统论思想的:作为一篇课文,在整体语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究竟要发挥什么作用,是需要通盘考虑的;同时,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思路,要有整体思想,找到适当的切入口,走进课文,科学设计“行走”路线,以一个问题领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使课堂教学具有整体感,也追求像写文章一样的行云流水感。学习中要切入课文具体段落、具体语句,但是这些要串在设计主线上,不要支离破碎。  相似文献   

17.
一般来说,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个切入点,即文章的精彩之处、中心之处,这是阅读教学的入手处。好的切入点是课文人物特点、故事情节、思想内容、篇章结构的聚散点。阅读教学中,选择好课文切入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怎样找准课文的切入点呢?这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根据课文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正确的导入方法。一、从文题切入课文的标题往往是全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这是文章的眼睛,是课文的窗口,通过它可以窥视中心,通过它可"窥一斑而知全豹"。教学中从文题切入,可以准确地把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时间最多,其作业也往往做得最多,结果却是教师和学生心里都没底。阅读教学几乎成了一个难以贯通的瓶颈。面对这个现象,许多有志者都在孜孜以求,不断地思考、摸索、尝试,希望找到突破阅读教学瓶颈的良策。一由两组调查引发的思考最近,我们突发奇想,做了一次相当另类的、非常规的阅读教学问卷调查。调查选择了两篇课文(《梦想的力量》《跑进家来的松鼠》)和两篇课外短文(《总是站起来的那个人》《毕业时老师的三个问题》)。根据进度,教材中的两篇课文学生都是不曾学过的。  相似文献   

19.
语篇分析是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手段,能够结合语境、篇章结构、体裁特征等因素逐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全部涵义。阐述语篇分析的原理,探讨语篇分析的应用,分析它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篇层面上的阅读技能,可以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何萍 《湖北教育》2005,(6):51-52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传统的阅读教学一般是以字词句篇为序对学生进行训练的。比较讲究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学生临场答题一般表现为先通读一遍原文,继而便是看试题,接着就针对试题去对文章作局部分析,最后研判作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