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1取得时效的概念及由来取得时效是无权占有人以行使所有权或者他物权的意思,公然、和平和继续占有他人的物达到一定期间,而取得所占有物的所有权或其他权利的法律制度。取得时效是取得物权的方式之一,取得时效起源于罗马法。最初,取得时效制度是在公有制过渡到私有制时,为了调节财产所有人和需要人之间的矛盾,以使物尽其用。至罗马共和国末年,商品经济有了发展,取证问题相当突出,于是取得时效又发展为一种便利证明所有权不可缺少的手段。当罗马进入帝政后期,战乱频繁,为了安定人民生活,取得时效便演变成一种最终持续的事实状态,保护现有社会经济秩序,以利发展生产力的制度。在我国古代南宋绍兴三年也曾立法:耕种弃田三年应“请射”缴纳两税,并由官府确认其占有的权利,十年内原主仍可复业,十年外既丧失所有权。从中外古代取得时效制度产生的初衷来看,取得时效是统治阶级用来鼓励人们充分使用他人的废弃物,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法律制度。2在我国建立取得时效制度的意义2.1取得时效的适用能够促进物尽其用,加速财产的流转,增进社会效益,减少浪费。这是取得时效最早为人类所认识的价值,而且,取得时效的这一价值在当今仍有重要意义。从经济学角度看,取得时效使闲置资源得以重...  相似文献   

2.
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他人动产的占有人,在不法将其占有的他人动产让与第三人之后,如果受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时出于善意,即取得该动产的所有权或他物权。善意取得是一种旨在保护交易安全的制度。善意取得与取得时效不同并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3.
从对相关制度的比较分析中可见:在存在动产善意取得、先占以及对遗失物拾得物的占有取得等诸项制度的情况下,动产时效取得仍有其适用的逻辑空间;以不动产登记为核心的现代财产登记制度亦不能取代取得时效的适用价值;设立取得时效制度符合立法的效率原则.设计取得时效制度的核心问题是规范取得时效构成要件.准确界定时效完成后产生的法律后果,应协调取得时效与财产登记制度、取得时效与物上请求权消灭时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取得时效制度是古罗马法确定的一项所有权取得制度,2002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对取得时效制度做出了明确规定。笔者认为,草案在取得时效制度设计方面有创新,但总体上条文过于简化,难具可操作性。本文在对民法草案相关规定评析的基础上,设计了我国取得时效制度的立法条文,以期对中国民法典的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完善我国时效制度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诉讼时效”制度移植自前苏联,而前苏联之所以屏弃多数国家惯行的“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将时效制度统一于“诉讼时效”,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意识形态的简单对立。这一制度在实践中一直存在若干问题。“诉讼时效”这一概念在语词上也存在岐义性,不能准确的传达立法者的意图。我国应该采取“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制度。取得时效的一般条件应该为:自主占有、和平占有、公然占有和持续占有满法定期间。  相似文献   

6.
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维护交易安全.中国关于善意取得制度的立法只散见于司法解释,已经明显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善意取得制度构成要件的理论探讨,提出善意取得制度由6个要件构成:善意取得制度的客体要件;第三人取得财产时必须具有善意;受让人须通过有偿的法律行为而取得所有权;受让人须实际占有由让与人转移占有的动产;让与人须为无处分权人;让与人须为动产的占有人.  相似文献   

7.
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是指无处分权人将其占有动产或登记在其名下的不动产转让给第三人,若第三人在交易时出于善意即可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原所有权人不得追索的法律制度。文章从善意取得的要件,善意取得制度中略存争议的几个问题及善意取得在制度与法律上与其他善意保护制度的区别几方面加以论述。关于赃物是否善意取得,文章赞同有条件地对赃物实行善意取得。  相似文献   

8.
论善意取得     
善意取得作为当代民法上一项重要制度,是在日尔曼法"以手护手"原则的基础上又吸纳了罗马法取得时效制度,从而得以产生发展起来.该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依据在于,动产占有的公信力和交易秩序整体保护高于个人权利保护的法律理念.善意取得的法律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受让人取得财产是出于善意;转让人必须为无权处分财产的人;取得的财产必须是依法可以流通的动产;取得的方式须通过交易,有偿获得;无权处分人对于其非法转让财产的占有,须基于原所有人的意思.善意取得的后果,是原所有人丧失了对动产的一切权利,善意受让人成为动产新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占有是物权的起点,占有制度的存在,弥补了所有权制度和他物权制度的空白.占有与所有权、他物权共同支撑着物权制度,只有完整确立这三大制度的物权法才是完全意义上的物权法.大陆法系民法中占有制度渊源久远,异彩纷呈,相形之下,我国占有制度残缺简陋几近于无.笔者拟从占有、占有性质、占有条件、立法建议及比较法等方面予以分析并提出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0.
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为两个方面,即“占有”和“经过一定期间”。作为取得时效的重要构成要件之一:“经过一定期间”,即取得时效期间,其何时开始起算、何时中止、中断是取得时效制度中的核心问题,应以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立法规定、学说为基础,对这一核心问题以及其中的一些难点进行充分研究,这是取得时效制度应用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取得时效制度,是我国未来民法典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其中,如何设计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尤为重要。我国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应包括两个方面:占有和经过法定的期间。至于善意则不是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但也不容忽视其在取得时效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占有概念与物权制度密不可分。占有制度的发展,反映了占有与所有权分离的历史过程,占有具有三大功能:权利推定功能、权利取得功能、权利保护功能。中国应该构建所有权、占有与占有权、他物权三权鼎立的物权法格局。  相似文献   

13.
善意取得制度是近代民法上一项至为重要的制度。所谓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他人财产的让予人,在将其不法占有的他人的财产交付于买受人后,如果买受人取得该财产时系出于善意,则其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原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  相似文献   

14.
先占,即先于他人占有而取得该物的所有权.作为取得物权的一种基本形式,先占制度在物权理论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让人遗憾的是,我国现行<物权法>竟对其只字未提,不仅造成了理论上的矛盾与缺失,使得我国的民事法律自相矛盾,与外国法律也无法对接,更是在实务中形成了一些影响较大的盲区.诚然,现阶段建立先占制度可能会面对一些问题,但是因噎废食必然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民事立法尚未建立完整的善意取得制度。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为:第三人受让财产时应出于善意,并以取得谊动产所有权为目的;受让人有偿受让财产;转让人系合法占有人;转让合同应符合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6.
善意取得是所有权取得的一种特别方式,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所有权的善意取得涉及到民法所有权保护与交易安全的衡量与价值问题,物权法对所有权善意取得制度的规定对于促进和保护交易安全,维护经济秩序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关于时效制度的立法例,大陆法系存在统一式和分别式两种时效立法模式,两种立法例植根于其深厚的法律文化和传统,各有优缺,我国宜采用第二种时效立法模式。具体制度的安排上,一切以请求为一定给付的权利即债权都应适用消灭时效;以占有、登记为公示方法之物权应适用取得时效,由此消灭时效与取得时效宜分别规定在债权编和物权编,另设例外规定将不适用两种时效的权利排除在外,同时两种时效制度独立运行。  相似文献   

18.
关于物权法制定中动产所有权原始取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制定物权法时,应当详细规定:对无主物和非国家保护的动植物先占取得所有权;对拾得的遗失物,拾得人在尽了一定义务后可享有费用偿还、报酬请求权,在公告或通知6个月后仍无人认领时取得该物所有权;对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公告6个月内所有人仍不明时,发现人取得所有权,但文物归国家所有;以及善意取得、时效取得、添附(尤其是附合物归属、混合准用附合、加工人有条件取得加工物所有权)。  相似文献   

19.
物权法第106条规定了善意取得制度,然而却存在一些问题。不动产不应被纳入善意取得的适用范围,对于不动产的无权处分可以用公信原则来解决。脱离物不能适用善意取得,其所有权的归属最好通过取得时效来解决。  相似文献   

20.
建立我国民法中的取得时效制度有助于权利的实际行使,有效地防止权利空洞化。综观取得时效制度的发展历史和中国社会变革时期的实际需要,取得时效制度具有充分的法理依据,在我国建立和取得时效制度利大于弊。从取得时效制度的适用要件、时效期间、中止和中断以及取得时效的援用等方面,构建我国的取得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