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练恒谦 《视听》2016,(11):83-84
新媒体不仅改变受众接受电视节目的方式,还动摇了电视媒体在传播媒介中的地位,因此电视节目的编辑创作方法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在电视媒介逐渐遭遇"寒流"的背景下,突破原有的创作模式,根据受众的变化改变节目的创作,将成为电视节目打开新局面的必经之路。在新媒体视角下改变电视节目编辑的创作方法,需要分析受众心理需求的特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优缺点,并遵循媒体的制作规律。  相似文献   

2.
一、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空间的新闻伦理失范的表现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媒体形成较强的冲击力,极大地抢夺了传统媒体的受众群体,致使其发展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基于此,传统媒体逐步借鉴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方式方法,这一方面使得传统媒体很好的适应了新媒体时代受众的信息需求特点,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传统媒体新闻伦理的失范。  相似文献   

3.
微博作为新媒体的重要形式,传统传媒机构都在积极探索和微博进行融合的方式。本文将从受众审美接受的角度,从适应受众、超越受众和受众参与三个角度对传统媒体的微博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产生,文学在新的语境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受众作为文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也毋庸置疑地受到深刻影响。新媒体的数字化、传播主体的多元化等新特征必然会导致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的不同,从而促使文学受众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在文学受众的阅读方式、接受主体地位、阅读目的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表现与传统媒体下的表现有相似的部分,也有很大不同,有着信息时代鲜明的印记。面对频发的网络事件,网络受众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这些态度体现出鲜明的特点,网络受众也更加值得研究和分析。本文通过分析网络事件,来研究受众心理。  相似文献   

6.
王静梓 《东南传播》2012,(9):114-115
近年来,新媒体发展的势头十分强劲,不仅有力地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使传统新闻的生产制作手段和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受众可以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发表观点,表达意见,受众的话语权空前强大,但是也带来了新闻信息碎片化、新媒体把关的缺失、媒体伦理失范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提高认识和增强解读信息的能力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海量的信息,网聚着大量的网民,传统媒体的受众群体就此分流。广播作为传统媒体,如何把有价值的信息有效地传播出去,以吸引受众,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管登峰 《新闻世界》2012,(7):213-215
本文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受众的观念现实为研究落脚点,在上海地域范围内,针对2012年"两会"这一样本话题,采用焦点小组访谈和认知树测量等方法,分析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受众与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受众在观念现实上呈现出的差异。研究表明:就受众个体而言,对于同一议题,由于媒介使用不同的缘故,传统媒体的受众在信息认知上差异较小,呈现趋同化状态,而新媒体受众差异较大,呈现离散化状态。而在态度评价上,两者刚好相反。本研究为跨媒体类型的受众观念现实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是对现有理论的一种有益补充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读图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所以图像在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媒体传播中,微信公众平台正是利用受众的心理,巧妙运用图像来推送信息,吸引受众注意。  相似文献   

10.
陆地 《视听界》2009,(5):65-68
新媒体是什么?见仁见智。简单地说,新媒体是以网络技术为中介,能够满足公众信息需求和传播欲的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媒体覆盖的不足,同时,包括广播媒介在内的传统媒体的受众市场、广告蛋糕也在被分割寸切。广播媒介是和新媒体比“酷”,还是回归和坚守本位?  相似文献   

11.
李婷婷 《传媒》2015,(5):71-73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大力倡导并践行“受众本位”理念时,暴露出诸多误区,迎合受众,强化刻板印象;情绪化语言,难以客观引导舆论;跟风模仿,同质化严重为此,传统媒体需努力完善职业规范,提升传统媒体公信力;明确受众定位,走差异化道路;开展多元化经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适应受众多样化的需求,助推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中专业性的加强和公信力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正>网络技术为视频媒介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花样翻新的互动视频与融合视频应运而生。显然,在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颠覆的时代,如何寻找自己的新生之路,已经事关传统媒体的生死存亡,大量的受众不再忠诚于传统媒体,转而投奔网络新媒体,适应这一变革的唯一出路是积极为网民打造丰盛的网络视听盛筵,这是无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在这一背景  相似文献   

13.
如果从1998年新浪网和搜狐网的相继成立之时算起,中国新媒体已经走过了十一个春秋。十一年间,随着中国的网民总人数迅速攀升至3亿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市场抢夺大战也愈演愈烈。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市场的不断细分,促使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重新寻找定位,拓宽诉求,开拓新的目标受众,以应对新媒体发展带来的冲击。在“本斯特别视点”专栏里,我们选登的这篇《传统媒体发展新媒体的问题及对策》,望能经读者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公共危机中传媒对受众的心理引导,本文以汶川大地震为个案,对灾区受众媒介接触及对媒介的心理反应两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从受众接触媒介的情况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危机传播中各有优势,互补互动;从受众对媒介的心理反应看,受众的需要、情绪、认知、评价等心理特征和媒介影响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在新经济时代,新媒体日益成为广大受众获得新闻的首要选项。新媒体成了众多热点新闻首发媒体,成为受众了解新闻信息、交流思想情感、感知社会舆论的便利渠道,曾经忠实的报纸读者也逐渐把新媒体作为获取新闻信息的第一选择。受众的渐行渐远,阅读、收听、收看习惯的变化,使得传统媒体要生存,就得接受挑战,应对挑战。传统媒体只有在新媒体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市场机制、公信力、运营成本、受众互动等多个角度入手,对传统媒体和自媒体的优劣特点进行了分析;围绕技术、平台、影响力三个方面,研究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冲击表现;结合平台延伸、手段转型、信息侧重三个部分,阐述了传统媒体和自媒体的融合表现。  相似文献   

17.
以互联网和移动媒体为代表的各种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在近二三年里,狂飙突进般地掠走了传统媒体大批受众的注意力。由于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在即时性、易得性、免费性和互动性等方面普遍优于传统媒体,对传统媒体无可避免地具有巨大的冲击力。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数字化时代"、"网络传播"、等词语经常挂在业界人士的嘴边,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新媒体具有诸多传统媒体不具备的优势,如快捷的传播途径与海量的信息,多样的传播方式和受众的参与性与交互性。传统媒体要寻求突破,谋求新发展,就必须主动适应新环境带来的冲击,放下身段,认真借鉴新媒体的长处。  相似文献   

19.
王坤 《新闻知识》2012,(1):85-86
对任何一门艺术来讲,受众的接受标志着艺术的最终完成。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作为受众,看到的影视艺术作品期待能与自身的心理模式相契合。本文从期待美学和传播学的视角,剖析受众的接受心理,进而探析影视艺术的创作要在满足受众期待视野的同时,积极引导受众树立高尚的情操,并且在期待中不断寻求创新,寻求创作者目标和受众接受达到完美的契合,以期对影视创作提供有益的指导,让更多优秀的影视艺术作品诞生。  相似文献   

20.
正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突飞猛进,给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带来了重大的挑战和冲击。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显示,截止到2013年6月,网民数量5.91亿,手机网民数量4.64亿,呈逐年增长态势。目前,微信用户达到6亿,同时在线1.5亿,在微信上的时间超过两小时。日益膨胀的网民基数,很大程度上对广播电视的受众产生分流效应,年轻受众尤甚。据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近期不完全统计,在18~29岁的调查对象中,更愿意观看网络视频的人群占比近八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