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兴山县图书馆是八○年七月同文化馆分家建立起来的。建馆一年多来,单位渙散软弱,机关工作效率低,馆藏建设一直是薄弱环节。表现有五个方面,一是图书藏借混乱,摸不清家底;二是馆藏优莠不分,妨碍宣传流通中的健康性;三是目录体系极端紊乱,多数是有书无卡或有卡无书,排架错杂,检索困难;四是历年来分编积压遗留大,上码下堆的“死书”多;五是期刊杂志零散混乱,没有分类编目。由于存在上述表现,读者长期来借阅图书,馆员无所适从,直接影响着图书事业的发展和为生产、科研、科普服务。通过学习中央领导同志对克服涣散软弱的指示和中央(81)30号文件,图书馆干部职工联  相似文献   

2.
书评应成为图书控制的一种有效形式。书评的生命在于随变而适,根据图书生产和图书传播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书评品种和类型有针对性地实现对图书的控制。在图书生产领域提出了“版前书评”概念,讨论了其实施生产控制的具体步骤。在图书流通领域,提出了针对图书的纵向流通和横向流通的不同书评类型,并提出通过浓缩性书评以颠覆“选者”的先入之见,直接面向个体读者,真正实现书评的图书控制价值。  相似文献   

3.
读者工作是图书馆工作中最有思想性、最为复杂和艰巨、最能收到直接服务效果的工作。读者工作千头万绪,最基本的是:以图书为一个方面,以读者为另一个方面,通过读者工作这座桥梁将二者联系起来(即所谓“为人找书,为书找人。”)。图书、读者和读者工作这三方面是相互衔接、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4.
李俊杰 《出版史料》2002,(4):100-105
图书商品是特殊商品,其核算管理也有特点。码价核算是我国出版、发行业历来形成的图书商品核算管理的特点之一。本文对新中国出版、发行业实行的“码价核算制”及其形成和发展的情况,试作简要介绍,并谈谈我的看法。一、什么是“码价核算制”什么是图书码价?按《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有关条目说法:“图书价值计量的称谓”是码价,也称码洋。我国正式  相似文献   

5.
图书采购由于馆藏建设机制的制约、购书经费不足和购书观念落后等因素,馆藏图书的深度和广度难满足读者需求。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通过建立“采访员工作室”,开展“新书荐购”、“跟踪调查”、“问卷调查”和“畅销书排行榜”等系列活动,搭建读者参与图书馆馆藏建设平台,以读者需求为调节手段,实现图书采购从静态到动态的运行机制,全面提高图书采购质量。  相似文献   

6.
条型码在图书馆应用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条型码的起源、种类及其在图书馆应用作了简要叙述,并针对条型码在图书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力求使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充分认识到条型码在现代图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条型码图书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7.
书店“创造读者”是现代社会图书经营谋略的一个新命题,是对市场经济机制下发行观念和销售方式的重要革新。为更有效地拥有读者、掌握读者,更主动地驾驭图书市场,研究和实行“创造读者”的发行战略是新形势下新华书店生存和发展的全新举措。 (一) 图书发行工作是直接面向读者的工作。书店销售图书决不能离开一定的读者对象,一旦失去读者,书店便失去了生命。这是因为,首先图书作为传播文化的载体,如果书店的书籍推销不出去,书到不了读者手中,也就没有读者的读书行为,  相似文献   

8.
当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然而图书出版作为传递知识信息的重要行业,在宣传出版信息方面却显得相对滞后,存在着“商业广告铺天盖地,图书广告寥寥无几”的现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加强图书宣传是做好出版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 《中国图书商报》在第七届全国书市上开展的读书调查表明:目前大部分读者仍然直接从书店(摊)获得图书信息,“只有4.3%的读者从广告、8.6%的读者从报纸新书推荐、7.6%的读者从媒体报道中知道书籍中的极少部分”。“好书宣传不够”是读者对出版界的重要不满之一。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图  相似文献   

9.
苏米尔 《中国出版》2023,(17):21-25
“AR+图书”的融合是近年来图书出版领域的一大亮点。这种媒介融合并非横空出世,其“前世今生”与未来图景都具有深刻的媒介动因。研究基于“冷热媒介观”对“AR+图书”的嬗变展开梳理,大体划分为“嵌入影像”式图书、“简单交互”式图书、“时空升维”式图书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在这一嬗变历程中,“AR+图书”不仅是媒介形态、传播方式的融合,更是对当今读者“品读性”与“交互性”、“抽象性”与“具象性”、“时间性”与“空间性”思维方式的深度融合,将对智媒时代人的行为方式与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诚如蒙牛集团员工中流行的那句话所说的:有信心不一定赢,但没有信心一定会输,有行动不一定赢,但没有行动一定会输。书是“做”而不是“坐”出来的。市场当前,图书市场品种繁多,热闹非凡。但成千上万种图书中,很大一部分是在凑热闹赶潮流,真正能激起浪花吸引读者的畅销图书可谓是屈指可数。怎么让自己的图书不成为“凑热闹”的积压书?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图书成为“摆堆”销售的畅销书?这里,笔者想说一个民间图书工作室的朋友周先生做畅销  相似文献   

11.
所谓“无仓储销售”,是指一般图书的发行不论新老品种,不用仓库进行中转分发,而是将书直接发到各销售部门,直接与读者见面的一种管理办法。几乎所有的县级书店都设立了专门储存图书的仓库,分别称为“图书库”、“内库”、“外库”、“老库”等等,只是叫法上的不一样...  相似文献   

12.
顾名思义 ,少儿科普图书的读者肯定是少年儿童 ,读者定位问题似乎是解决了。但实际上有为数不少的少儿科普图书在市场中因读者定位模糊而被冷落。究其原因 ,是因为“少年儿童”所指的范围太大了 ,定位在大范围的少儿科普图书 ,或是“雅俗共赏”、“老少皆宜”、成人化 ,或是“大的读没劲 ,小的读太难” ,指向不明确 ,目标不集中 ,势必难以吸引读者、赢得市场。所以 ,认真研究少儿科普图书的读者定位问题还是很有必要的 ,这是少儿科普图书选题策划成功的关键。一、以不同的年龄段定选题少儿科普图书的读者年龄界定 ,一般是指适合0~18岁这…  相似文献   

13.
图书采访,就是图书馆根据本馆的性质、任务、本地区的特点及读者对象,有重点、有计划地广采博征图书资料。这项工作,是图书馆藏书建设的一项带根本性的基础工作。图书馆以它特有的服务方式——流通图书来达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满足读者对书刊资料的多方需求。图书采访工作,是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先决条件。事实证明,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其藏书质量的优劣,藏书质量的优劣又直接受着读者利用这根标尺的衡量和检验。因此,图书采访在这根尺度上的地位就该是举足轻重的了。毛泽东同志指出:“一切实际工作者必须向下作调查”。从调查入手,本文就本馆的藏书利用情况来谈谈县馆的图书采访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读者最本质的属性是阅读,研究读者的中心课题,应该是读者的阅读活动。“阅读法”以整个阅读活动为研究对象,涉及读者、读物和阅读环境等三个主要因素,研究读者与图书在一定环境中的对立统一关系,研究读者的过程、方式、分类、特点等规律性问题。(一)在现代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中,对读者工作的研究已经摆在很重要的地位。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工作者开始认识到读者工作的重要意义。接受了“以读者为中心”、“读者第一”、“一切为了读者”等观点。所谓读者,就是指阅读图书的人。读者,是人与图书发生阅读关系的特定称呼。读  相似文献   

15.
1.8月上旬,由《中国出版》、《新闻出版报》、《博览群书》、《文汇读书周报》、《读者导报》、《新书周报》、《出版研究》、《编辑之友》、《编辑学刊》刊登各出版社参评书目,同时刊登统一选票。选票由读者填写后,直接寄北京阜成门北大街17号中国出版杂志社(务必注明“金钥匙”奖图书评选办公室收,邮编100037),选票截止日期9月30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2.按得票多少,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图书60种,优胜奖图书100种。 3.参加投票的读者按选中图书的多少,评选“读者奖”。选中一、二、三等奖书共50本以上者为一等  相似文献   

16.
创造读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造读者”虽是由发行直接导出的话题,但讨论这个问题则要复杂得多,不可能局限在发行策略的探讨上。我想,创造读者的前提应是创造作者、编辑。只有这个先决条件具备了,才有讨论“创造读者”的空间。我们凭什么去“创造读者”?当然得拿出东西来。这就是精品图书。所以,首先需要“创造”的,乃是生产精品图书的作者和出版者。创造他们以得出他们的创造,“创造读者”才不致沦为空手道。这一点,本文不拟多谈。身处商品社会,绝大多数人都有一个深刻的感觉,那就是自己的消费往往总是被引导着的,无论是自觉的,还是不  相似文献   

17.
“读者图书预订卡”,是单位、个人读者群体同新华书店往来的依据和“契约”。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充分发挥“读者图书预订卡”的功能,对于提高图书发行工作两个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可借”图书拒借是图书馆流通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造成的危害应该引起图书馆的高度重视.图书状态设置的缺陷是造成“可借”图书拒借的主要原因之一,图书馆应从读者的角度人性化设置图书状态,以降低图书拒借率,提高读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李云 《采.写.编》2023,(7):123-125
图书编辑出版质量决定了读者接受度和市场口碑,提升图书编辑出版质量也是铸就经典佳作的必由之路。很多出版社一味求新、求快、求热度的编辑出版思维实际上远不及网络出品速度,回归图书出版业本质价值体系,深耕细作,才是守正创新、提高竞争力的先决要素。那么如何提升图书编辑出版质量也成为最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以上这些,结合图书编辑工作经验,提出图书编辑以“读者>内容”确保内容价值守正创新,以“校稿+组稿+审稿+鉴稿”为基础框架,以“专家评审≠业务会审”评判市场接受,以“前端反馈=鉴稿标准”再审循环再编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4年4月,日本Internetcom和Inforplant股份公司就有关图书销售网络利用形态进行读者意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读者对电子书阅读器和按需印刷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对抗倾向,虽然不乏对崭新印刷技术和书籍形态充满兴趣的读者。调查对象以10~70岁日本网民读者300人为主体。其中10~20岁7%、20~30岁24%、30~40岁42%、40~50岁19%、50~607%、60以上1%。调查结果首先表明读者主要购书形式:86%读者回答“直接利用书店”;12%读者回答“直接利用亚马逊和其它网上书店”;1%读者回答“利用书店配送上门服务”;个别读者回答“利用24小时超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