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趣味问答     
李白被称为李十二,韩愈被称为韩十八,“十三”和“十八”指的是什么排行?翻开唐代的诗文集,随处可见人名中的数字,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储光羲《答王十三维》、刘禹锡《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皇甫冉《送柳八员外赴江西》、岑参《送王大昌龄赴江宁》、白居易《与元九书》等等。  相似文献   

2.
(一) 游河朔的时间岑参《送郭又杂言》诗云:“去年四月初,我正在河朔”。河朔指黄河以北,当与“河北道”之河北同义。《新书》卷五《兵志》云:“始时为朝廷患者,号‘河朔三镇’”,即指盘踞于河北道的三个藩镇。岑参曾在河朔地区漫游,这是他前期生活中的一次重要游历。岑参游河朔时所作的《敬酬杜毕淇上见赠兼呈熊曜》诗中有“忆昨癸未岁”之句,可以据此定斯游之年。癸未岁是天宝二年,则河朔之游在天宝三年。这与他游河朔时所作诗也是相符的,他在《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诗中说:“一从弃鱼钩,十载干明  相似文献   

3.
<正> 八十年代以来,有关唐代诗人生平事迹的考证,可谓成绩斐然。然而《全唐诗》中的大量作家,其中包括一批较优秀的作家,其生平事迹仍然是若明若暗而又未经认真考证的。本文拟对晚唐的三位诗人,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考证。 崔珏 《全唐诗》卷五九一璀珏小传;“崔珏,字梦之。尝寄家荆州。登大中进士第。由幕府拜秘书郎,为淇县令,有惠政。官至侍御。诗一卷。”  相似文献   

4.
关于柳宗元《曹侍御过象县见寄》一诗作于何时何地,学界颇有些争议,即使是主流意见也认为此诗作于柳宗元刺柳州时,为何有此说亦语焉不详。本文从诗的内容、所涉之地名等方面进行了考察,认为此诗作于柳州无疑  相似文献   

5.
郑谷卒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达津认为郑谷卒于梁开平五年(911)春,赵昌平定为“910年或年后”,然考察郑谷诗友齐己诸作,上二说,有不妥之处。 齐己《宋高僧传》卷三十有传:“姓胡,益阳人,秉节高亮,气貌陋劣,幼儿捐俗于大沩山寺,聪敏逸伦,纳圆品法习学律仪,而性耽吟咏……爱乐山水,懒谒王侯,至有‘未曾将一字,容易谒诸侯’句为狎。华山隐士郑谷诗相酬唱,卒有《白莲集》行于世。”《白莲集》中现存题赠、伤悼郑谷作品十七首:《和郑谷郎中看棋》(《白莲集》卷一。以下凡引《白莲集》只标卷数)、《戊辰岁湘中寄郑谷郎中》(卷一)、《乱中闻郑谷吴延保下世》(卷一)、《永夜感怀寄郑谷郎中》(卷一)《寄郑谷郎中》(“高名喧省闼……”卷二)、《伤郑谷郎中》(卷二)、《禅庭芦竹十二韵呈郑谷郎中》(卷二)、次韵呈郑谷郎中》(卷二)、《和郑谷郎中幽栖之什》(卷三)、《寄郑谷郎中》(“诗心何以传……”卷三)、《寄孙呈郑谷郎中》卷四、《寄西山郑谷神》(卷四)、《赴郑谷郎中招游龙兴观读题诗板谒七真仪像因有十八韵》(卷六)、《寄郑谷郎中》(“上国谁传消息过……”卷八)《江上望远山寄郑谷郎中》(卷八)、《寄郑谷郎中》(“人间近遇风骚匠……”卷十)另有《题郑郎中谷仰山居》(《全唐诗》卷八四四),《白莲集》未收,因与《江上望远山呈郑谷  相似文献   

6.
典籍所载晚唐五代诗人之生平仕历,多有舛误或疏漏不明者,倘不辩正纠误,考察补阙,则不仅将继续贻误读者,而且势必影响对此时期文学的深入研究。笔者近年多从事于清理晚唐五代诗人生平仕历事,时有所得,今择若干条公诸同好,敬祈方家指正。 厉玄任监察御史而非侍御史 《唐诗纪事》卷五十一记厉玄仕历云:“大和二年进士,终于传御史。”《全唐诗》卷五一六其小传亦袭之。上引二书皆未载厉玄为监察御史事。然二书所记恐有误,厉玄恐非终于侍御史任,亦恐天侍御史之任。考姚合有《陕西厉玄侍御宅五题》、《题厉玄侍御所居》(《全唐诗》卷四九九),周贺有《赠厉玄侍御》(《全唐诗》卷五○三),刘得仁亦有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李洞诗集中某些歧异的诗题进行考索、辨正;对其中两属的作品分清真伪,考其归属。又论证《唐才子传》记李洞在唐昭宗时“凡三上不第”之说,实乃误解《唐摭言》之记载所致。文章还根据现存资料,认为李洞卒年应在唐昭宗乾宁四年之后。  相似文献   

8.
王昌龄《宿灞上寄侍御璵弟》一诗当是作于开元28年冬(740年)赴任江宁县丞途中。细绎此诗诗意对了解王昌龄的思想和人格有重要价值。它透露了王昌龄的对朝廷忠贞不渝,乐观旷达的品质和性格,也反映出了王昌龄一贯的非战思想和主张。  相似文献   

9.
别离,是芸芸众生经常演出的重要人生节目,现代人尚且如此,何况是交通不便、通信困难甚至常常是兵荒马乱的古代?唐人抒写离愁别恨的别离诗。名篇成百上千,就像一阕大合唱,从初唐一直唱到晚唐,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直唱到张泌的“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  相似文献   

10.
传统观点认为 ,杜诗《夏日杨长宁宅送崔侍御常正字入京》写于大历三年荆州。这是错误的。从该诗所言及的“西江”、“扬雄宅”、“长宁”、“夏日”并结合历史典籍来考证 ,该诗应写于永泰元年泸州。诗中的杨长宁与杜甫有一定的交往 ,与戴叔伦等颇熟。该诗是一首应酬诗 ,其写作技巧较为圆熟 ,是杜甫应酬诗中质量较高的一首  相似文献   

11.
韦昭注《国语》云:“凡作篇章,篇义既成,撮其大要为乱辞。”洪补申之云:“《离骚》有乱有重。乱有总理一赋之终。重者,情志末申,更作赋也。”朱熹曰:“乱者,乐节之名。”元陈皓《礼记集说》:“乱者,卒(?)之节。”  相似文献   

12.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由于时代的影响,他有儒家思想、佛家思想和道家思想,而影响他的立身行事和诗歌创作的却是儒家思想。他接受了正统的儒家思想中有积极作用和进步意义的思想,并且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局限,不可避免地他也接受了儒家思想中的落后反动思想。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一杜甫常称自己是儒者,是研究儒术的,如在《忆昔》中说:“愿见北地傅介子,老懦不用尚书郎”,在《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审》中说:“社稷缠妖气,干戈送老儒”,在《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中说:“儒术诚难起,家声庶已存”,在《独酌成诗》中说:  相似文献   

13.
论李昉之诗     
王静 《现代语文》2006,(10):14-15
宋末元初元方回《送罗寿可诗序》曰:“诗学晚唐不自四灵始,宋划五代旧习,诗有白体、西昆体、晚唐体……白体如李正、徐常侍昆仲、壬元之、王汉谋。”。在宋初“白体”诸家中,李防可谓当时主要的宗白诗人,据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一云:“畴诗务浅近,效白乐天体。晚年与参政李公至为唱和友,而李公诗格亦相类,今世传《二李唱和集》是也。”  相似文献   

14.
杨万里于淳熙十四年(1187)作《荆溪集序》自叙其学诗过程说:“予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学之愈力,作之愈寡。”本文拟就其学半山、学晚唐问题作些粗浅探索: 第一章 一、浅谈杨万里学习王安石的问题 杨万里喜爱王安石诗。他在《读诗》一诗中说:“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  相似文献   

15.
颂诗蠡测     
一、《周颂》之《闵予小子》《访落》《敬之》《小毖》四篇释义四篇旧为成王时诗,是矣。其作于克殷诛管、蔡之后,抑作于未诛管、蔡之前,说诗者颇有分歧。今以为当作于大乱未平之时,不当作于已平之后。知者,《闵予小子》云:“遭家不造,嬛嬛在疚”,狁或就武王之丧而言。若《访落》之“将予就之,继犹判涣。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判涣”,当即跋扈,谓殷遗民与管、蔡之乱也;“多难”,亦不能说仅指居丧;此其一。《小毖》又云:“予其惩而毖后患。莫予葬蜂,自求辛螫”,更不能说:此指先王之丧。《汲冢周书·作雒解》云:“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父俾守商祀,建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在柳州作《柳州戏题》诗。诗云:“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复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诗虽为戏题,却是有感而发,感慨深远。“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用《甘棠》一典,表示自己虽无显赫的功绩政德传于后世,却在柳州栽种大批柳树,实行了一些有利州民的政策,于戏谑中透露出贬谪后不甘消沉和奋发自勉的心情。晚唐范摅《云溪友议》“南黔南”条云:“先柳子厚在柳州,吕衡州嘲谑之曰:柳州柳刺  相似文献   

17.
张籍现存450余首诗中有30多首重出于他人诗集,对于这些"重出"诗,佟培基《张籍诗重出甄辨》已作比较深入地考辨,本文就佟文未考定的、证据不足的两首重出诗作补充甄辨。认为《送李评事游越》确为张籍之作;《赠项斯》为王建之作,题应为"寄贾岛"。  相似文献   

18.
笔者近年来,在撰写《丘逢甲评传》的过程中,发现有一首诗未收入丘逢甲的诗集《岭云海日楼诗钞》中。这首诗,题为《与平山、近藤二君及同志诸子饮香江酒楼,兼寄大隈伯相、犬养春官日本东京》:诗云: 谁挟强亚策,同洲大有人。愿呼兄弟国,同抑虎狼秦。慷慨高山泪,纵横大海尘。支那少年在,旦晚要维新。诗人在“慷慨高山泪”下有一注语:“日本有高山正之,其人维新先进也。”此诗见于丘菽园《挥麈拾遗》卷四。诗前有丘菽园的一段说明文字:“仙根诗之钞  相似文献   

19.
时代不同,诗歌情感自然呈现差异.本为悲情萦绕的送别诗,在盛唐和晚唐却有着不一样的滋味,这不仅仅是“悲”的程度深浅所能概括的。笔者以《文苑英华》所收诗歌为例,并重点分析送人赴任之作,以突现其差异。  相似文献   

20.
唐代诗人写了诗后,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发表”: 呈示寄赠这是最普遍的方式,如李白的诗《赠汪伦》、《沙丘城下寄杜甫》。有些诗虽不以“寄”、“赠”为题,但也是赠送给别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