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社会新闻对于晚报来说是主流新闻的“富矿”,晚报需要社会新闻,社会新闻需要晚报,但社会新闻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值得细心研究,大力提倡.不断提高。在本期“泸州晚报杯征文”栏中首推的《地方晚报如何把握社会新闻正确的舆论导向》一文,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2.
目前,文化新闻在不少城市晚报呈现削弱状态,主要原因之一是对文化新闻的采写缺乏创新。自2004年至今,《宁波晚报》对文化新闻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推出了大量系列“文化特色新闻”,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有不少策划与稿件还取得了轰动效应,其中几篇系列报道还分别获得市级、省级新闻奖和全国晚报新闻奖。主要创新实践有:策划报道“天下宁波人”,做强“热点文化新闻”、深挖“冷点文化新闻”,举办“宁波的中国之最”征文活动等,使这类文化特色新闻像其他主流新闻类别一样登堂入室,成为《宁波晚报》吸引读者、打开市场的“杀手锏”之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城市晚报对文化新闻的重视程度不断消减,大量的社会新闻、时政新闻以及其他实用类民生资讯,在数量、篇幅、版面等压缩了文化新闻的空间。文化新闻在不少城市晚报逐渐遭到冷落,主要还是文化新闻自身缺乏创新的缘故。且看一些城市晚报的文化新闻,有的将“娱乐”、“星闻”资讯作为主要卖点,缺乏地方特色与品位;有的文化活动的报道,读起来像“温吞水”。读者对文化新闻需求的口味与层次在不断提高,如何提升文化新闻档次、重创晚报“文化品牌”,让这些文化新闻像其他许多主流新闻类别和资讯一样,广受读者的欢迎呢?从2004年至今,《宁波晚报》在这方面作了诸多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张家口晚报》通过开展“走、转、改”活动,把新闻策划、新闻活动、新闻报道、新闻写作等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进一步提高晚报的可读性、贴近眭、实效性和服务性,进一步提升晚报的公信力、亲和力、传播力。  相似文献   

5.
陈建国 《新闻世界》2004,(11):70-71
地方新闻是地方媒体坐拥的一个富矿,充分挖掘这座富矿.这对地方媒体强身健体、抵御外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断地强化本地新闻在版面上的地位,不断地增加本地新闻的版面.始终充当本地新闻发布的“第一媒体”.这是《大江晚报》创刊九年来坚持的一贯做法。从2003年6月1日至今,《大江晚报》将第三版辟成了一个专门报道昨夜、今晨芜湖发生的新闻的专版,名叫“昨夜今晨”。版面开设一年来,以及时、客观、贴近生活、敢于说真话、为百姓办实事而受到读的喜爱,成了《大江晚报》又一个深受读欢迎的“拳头”版面。读说:“昨夜今晨”版是《大江晚报》向读奉献的一道“鲜活、麻辣、家乡味十足”的“新闻大餐”。  相似文献   

6.
“我们走了很远的路,就是为了寻找一盏灯。”这是诗人顾城的一句诗,也是《上党晚报》10年新闻历程的真实写照。10年前,迎着新世纪的曙光,《上党晚报》扬帆启航。10年来,《上党晚报》始终把自己的根脚深深扎入太行山这片沃土,在老区人民的关怀和支持下,抽穗拔节,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7.
陈剑平 《新闻爱好者》2004,(12):F002-F002
~~《汴梁晚报》把身边的新闻做精彩@陈剑平$开封日报社!《汴梁晚报》副总编辑  相似文献   

8.
一、经济新闻已成为晚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全国各地晚报发展的新情况来看,经济新闻是晚报近年来扩版的主体之一。以《新民晚报》为例,该报从复刊至今,已有四次扩版,每次都增加了经济新闻报道量。到1998年第四次扩版时,已经发展为32版,经济新闻占据两个版,新增了《股市纵横》、《万事通》、《汽车》等经济服务类版面。  相似文献   

9.
老D看报     
安达  谢炎午 《今传媒》2004,(1):54-56
《西安晚报》2004年1月11日第3版的《“宝马肇事案”背后的声音》一文.集纳了《人民日报》、《新京报》、《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齐鲁晚报》、《江南时报》、《外滩画报》等8家媒体的15篇经典时评,主要有“权威声音为何姗姗来迟?”、“谁该为传言辟谣?”、“公民有合理的怀疑权”、“把属于新闻的还给新闻”、“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
扩大新闻信息量,是在报纸扩版、电视增开频道的同时,人们对广播新闻改革的一致要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晚报浏览》,突破以往模式,率先走资源整合之路,在扩大广播新闻信息量方面,独树一帜。这档力求按新闻规律运作的全新栏目,既是广播新闻改革的一次大胆探索,又体现了广播新闻的发展趋势。一、与晚报联合,走新闻资源整合之路由于新闻渠道狭窄、报道内容单一,广播新闻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人对大量信息流的需求,因而在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晚报浏览》,与晚报联合,是自己的特点,也是栏目…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扬州晚报》创刊整16个春秋,16年来,其新闻图片以独特新颖的晚报风格引起新闻界的关注,其定期出刊的《扬州晚报.视觉新闻》版更是凭借图片的视觉效果和形象语言的特有魅力,追赶中国新闻摄影的新潮流;并以每周一期的  相似文献   

12.
《参考新闻》版是《长沙晚报》2003年1月份进行全面改版时,新推出的一个版面。版面的定位为:国际国内要闻版的补充,充分体现“晚报特色”。内容上的追求是:增雅趣、拓视野、助思辨。  相似文献   

13.
报纸“体育新闻娱乐化趋势”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传本 《新闻界》2005,(3):101-101,98
纵观近十几年来报纸文体新闻的发展和变化,“娱乐化”的趋势已显而易见,只不过,“文化新闻”的这一趋势更为明显。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各报对文化新闻的报道,均直接放在“文化新闻”专版或“文化新闻”栏目中,但到了90年代中期前后,许多报纸、特别是都市类的报纸,已把这样的专版或专栏改名为“娱乐新闻”。老牌的都市晚报,诸如《北京晚报》则在文化新闻的报道上同时用“娱乐新闻”和“文化新闻”两种版栏统之。这种外在形式上的变化已足以看到“文化新闻”娱乐化的趋势,本文主要探讨“体育新闻”的娱乐化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个老新闻工作者,自1981年至今,已在新闻战线上摸爬滚打了20多年。在新闻工作中,与《新闻爱好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是我的良师益友,同时,也为俺舞钢市培养出了100多位优秀通讯员。1992年,舞钢市创办《舞钢晚报》,我当记者,同时分管通联工作。自那时起,我每年都要给全市的1  相似文献   

15.
如果把地方晚报比作一桌富有营养的精神大餐,那么,新闻评论版就应该是这桌大餐中一道最具风味的特色菜。与新闻报道相比,新闻评论更具有可读性、互动性,它是晚报的一大阅读亮点,是吸引读者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地市级晚报,《江海晚报》多年前就设有新闻评论版面,2010年年初改扩版后,在副刊版开设了“夜话”栏目,作为新闻评论专...  相似文献   

16.
地方小报一般比较难出“大”新闻,特别是难以采写到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可读到去年3月10日江苏省《盐城晚报》头条新闻《总书记与盐城人共商国是》,你肯定会说:“哇!原来小报纸也能出‘大’新闻!”  相似文献   

17.
刊登在《武汉晚报》2002年8月10日上的消息《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类最高奖1等奖。这篇582个字的短新闻给我们采写新闻佳作提供了如下三点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8.
《新闻前哨》2005,(12):51-51
“披星戴月,迎接第一缕霞光,鄂东大地上留下我们的足迹,我们日夜徜徉在新闻的海洋……我们是自豪的鄂东晚报人,新闻方阵中一支朝气蓬勃的力量。我们是一群辛勤的蜜蜂,给生活酿造的琼浆……”11月18日,《鄂东晚报之歌》诞生。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都市报类的异车突起,晚报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一直深受业界关注,也让晚报界纷纷走上了改革甚至转型的道路。《汕头特区晚报》这几年通过几轮改版,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实践证明,晚报要有效应对都市报类的挑战,其一,必须充分发挥其核心竞争力,打好时间差,抢发当天新闻;其二,善于吸纳都市报所发展的新特色,包装新闻,把新闻做深做透做足。做到既能先声夺人,又能后发制人。  相似文献   

20.
江卉 《新闻三昧》2005,(2):30-32
新闻发现这一命题最早由《武汉晚报》原总编辑潘堂林于1996年在《怎样发现新闻》一书中提出。在8年多的时间里,我国新闻界对于它从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和阐述,这些阐述比较多的是从新闻发现的概念、作用和思维等方面进行研究。对于怎样能够真正获得新闻发现,怎样具体地发现新闻研究不太多。本从新闻发现的四种模态切入,具体探讨新闻发现所需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