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三口之家,最幸福的休闲方式莫过于栖居书房,与经典相伴,分享读书之情趣,领略文化之风景,其乐融融美丽而温馨。自儿子能够读书习字起,每逢节假日,书店就成了我们一家向往的圣地。徜徉在书海,儿子很快就与书交上了朋友。记得儿子刚上二年级,他就津津有味地阅读了拼音版的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对小说中的人物是如数家珍。为了给儿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让他养成读书的习惯,我们家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家庭朗读比赛就是应运而生的活动之一。为了能开展朗读比赛,儿子、我和他爸爸以民主平等的方式,拟订出了如下的规…  相似文献   

2.
当很多家长因为自己孩子撒谎的问题而感到头痛时,我想我是幸运的,因为我几乎没有这样的烦恼。从儿子出生的那一天我和丈夫就把“做个诚实的孩子”的思想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不断地注入儿子的思想中,并以身作则为儿子做出榜样。在家里,尽管我的钱包到处乱放,但儿子从没有悄悄拿走的意识;儿子在幼儿园做了错事也不对我们隐瞒,因为我们从来不对他大叫大嚷的,总是和风细雨地和他分  相似文献   

3.
自从有了儿子,我和丈夫比较注意对他的教育。孩子上学后我们努力为他营造好的学习氛围。在儿子面前,我和丈夫从来没有吵过一次嘴。因为我们知道和睦温馨的家庭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尽管如此,随着儿子渐渐长大,我发现他有很多地方让我们不满意,因此多了很多指责。他也很生气,经常埋怨我们不理解他。母子之间、父子之间的冲突渐渐多了起来。无奈,我们只好想尽一切办法与儿子沟通,在实践中摸索适当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4.
当我们有了儿子后,我们的生活就增添了新的情趣。每天下班回来,我和妻子都沉浸在同儿子的交往中。我们同他戏耍,同他谈话,同他散步,同他做可能做的一切。在这种交往中,儿子对我们的依恋之情日深,我们对儿子也越来越亲呢,尤其是我的妻子,更是如此。因为我的妻子不在校内上班,下班时间又晚,到幼儿园接送孩子的任务差不多都是我的,相对来说,我同儿子的接触更多一些,  相似文献   

5.
与儿子较劲     
见过我儿子发脾气的人都感慨:“你儿子的脾气真是犟,十头牛都拉不回来。”说实在的,儿子的牛脾气着实令我们头痛不已。当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大发雷霆,乱扔玩具,狠摔东西,甚至会头撞墙壁……为此他没少挨板子。但不管我们怎么骂怎么打,他还是我行我素。每次在他大吵大闹时,为了防止意外,我们只好投降———满足他的要求。然而,正是这种迁就使儿子变本加厉,得寸进尺。我们知道,这样下去对儿子的身心健康,甚至个性发展极为不利。于是,我们决定与儿子较劲,帮助他改掉坏脾气。有一次吃饭时,儿子忽然想起他爱吃的糖醋排骨没有烧,就阴沉着脸…  相似文献   

6.
蒋长兰 《幼儿教育》2002,(12):40-40
从儿子三岁时起,讲故事就成了我和他每晚的“必修课”。如今儿子六岁了,讲故事依旧是我俩每晚的话题。我们讲故事的方式也由当初的我讲他听,发展到现在的我问他讲、他讲我听、他编我听。我问他讲。比如讲《小鸭得救了》这个故事:一只小鸭  相似文献   

7.
轻尘 《家庭教育》2014,(3):16-16
当我读到一篇有关财商的文章,我才想起上周就该执行的有关儿子零花钱的事。上周我看到儿子桌上放着他父亲给他的30元零花钱时,我就打算跟先生商量着必须定时定量地给钱,而不能将大数额的钱一下子给他,毕竟他还没有过自由支配较大数目钱的经历。如果他有“爆发户心态”,如果他用完了就伸手向我们要,每个月他到底零花多少,一向对钱财不敏感的我们根本不知道。因为我们做父母的花钱不科学,儿子花钱也缺少计划,不懂节制,将钱“花在刃上”更是无从谈起。以前我偶尔问他钱花在什么地方,他总是一脸茫然地说他忘了。我知道,得改变给他零花钱的方式了。  相似文献   

8.
一天,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只跟我们说了他的语文成绩,我们问儿子数学考得如何时,儿子只说数学卷子老师没有发下来。我没有过多地追问。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知儿子对我们隐瞒了他的成绩,我的心一下子就沉了下去。我想给儿子一次机会,便问他数学试卷发下来了没有?儿子竟然面不改色地的回答说没有。我想,再给  相似文献   

9.
阿雨:也许别人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娇生惯养,但我们不。作为教师,我们夫妇深知从严教子的益处,即便于心不忍,也往往逼着孩子学着吃苦,所以,我们的儿子虽然才刚刚上小学二年级,但许多简单的家务活都能做,自理能力也比较强。然而,近来我们却发现,自从儿子在亲戚家住过一段时间后,他竟觉得我们对他太苛刻,不爱他,这使我们非常伤心。请问,我们怎样做才能使儿子明白父母的苦心呢?杨尚仁、蔡玉梅老师:让孩子体恤父母育子的苦心,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们夫妇的教育方法,阿雨感到非常好,也的确值得许多对孩子娇生惯养的家长学…  相似文献   

10.
儿子升入高中的第三天,回到家中告诉我“我们班新来了一个插班生,住在咱们家前面的小区,我们俩放学可以一起走。”“好哇!”放学路上有个同伴,一直是我们所希望的。儿子又有些神秘地对我说“他是个富哥。”看我不明白,儿子详细地告诉我:“他家是大款,他妈妈是经理,爸爸是老板,他舅舅、叔叔都在他爸爸的厂里干活。”这让我有些意外,虽然如今富起来的人越来越多, 但我们还没有这么近距离地与一个富翁相处,他肯定会对儿子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儿子在小班的时候,先后上了两个幼儿园.两位老师的态度对儿子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儿子三岁零两个月时,我们把他送到单位幼儿园.在这之前,我们经常看到其他小孩上幼儿园哭闹的样子,为了让儿子平稳过渡,我们做了些前期工作:带他到幼儿园玩大型玩具、看小朋友做广播体操和游戏活动.开学时,由我负责,把他交给老师安慰一下就走.半个月过去了,儿子越来越不愿意上幼儿园,每次到幼儿园都死死抓住我的衣角不松手.我们只好暂缓送儿子上幼儿园,继续雇保姆在家带他.  相似文献   

12.
一直都很乖的儿子这几天火药味十足,我们说的话他总要表示反对。那天,儿子放学后没有回家。第二天就要考试,他还这么贪玩,我们焦急万分。儿子回来后,没等他解释,我就冲着儿子发了一通火。我说:“如果不想读书,现在就可以去流浪,我们绝不会阻拦。”事实上儿子是在学校帮着老师准备第二天的考场。当知道缘由后,我向儿子道歉。儿子虽然接受了,  相似文献   

13.
我家儿子长着胖乎乎的小脸,很是惹人喜爱。许多朋友见了都要和他逗着玩,朋友故意向他索要食物时,我家儿子总是什么人都给,朋友们都夸我家儿子真大方。许多朋友问我:“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我便向朋友们道出了我的教子方式:我常做馋嘴妈妈。我在孩子幼小时就主动向儿子索要他手中的食物,当儿子用那胖乎乎的小手还不灵巧地把食物递给我吃时,我就一个劲地夸宝宝,我也会递给宝宝我的食物,慢慢地儿子学会了和我分享他的食物。有时在我不经意时,儿子也会递上他的食物,有时还固执地非要我们吃不可,常常逗得我们一家哈哈大笑,而我,…  相似文献   

14.
"六一"儿童节那天,儿子很郑重地对我说:老爸,我已经长大了,我们家的"涂鸦墙"可以撤掉了。儿子已经满14岁了,这个儿童节,是他人生中最后一个儿童节了。我们家那面花花绿绿的"涂鸦墙",记录了他的成长轨迹。5年前,刚搬进这个新家时,儿子才上小学二年级。儿子特别喜欢涂画,我们住的老房子墙上、床头、柜子的表面……总之,只要能涂  相似文献   

15.
儿子曾帅从小就是一个故事迷,每晚睡觉前总要缠着我们给他讲故事、念儿歌,枕着一个个童话、一首首儿歌才能入眠。给他讲了一年的故事之后,我们便鼓励他自己讲故事。起初,我们让他复述听过的故事,讲得不够完整的地方,我们再帮他补充,以加深他对故事内容的记忆,对情节的把握。后来我们便培养他自己创编故事或儿歌,有意识地激发他稚嫩而独特的想象。为了调动儿子“创作”的兴趣和积极性,我们采取了给儿子发“稿费”的办法,只要是他自己独立创作的故事或儿歌,经我们审核认可,每个故事、儿歌发给3角钱的“稿费”,而且当场兑现。并规定,他挣的稿费…  相似文献   

16.
教学案例 那天,我们教学的课文是毕淑敏的《学会看病》。这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没有像往常一样给儿子找药,而是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看病的故事。母亲用这种方式,磨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作者对这件事描写得极为朴实细致,几乎所有的文字都由语言和心理描写构成。  相似文献   

17.
据报载,北京科技大学一位三年级的学生,暑假期间每天清晨4点起来,帮做环卫工的母亲清扫马路,当记者提出要采访这对母子时,这位母亲担心因为自己是环卫工人而使儿子被别人瞧不起,拒绝了记者的采访。但我们间接了解到,小伙子曾对母亲说:“没有环卫工人,市民就好像生活在垃圾场一样。”儿子的坦荡与母亲的顾虑形成了如此鲜明的对比,是什么让母亲畏惧?也许正是“清洁工没地位”这样的偏见让母亲用拒绝采访的方式来“保护”儿子。笔者认为,儿子的形象在我们的眼中有着特别的光彩,不仅仅是他陪同母亲劳作的行为,更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他从容而平等地…  相似文献   

18.
邬晓玲 《上海教育》2011,(14):50-50
在英国的学习非常忙碌,因为忙碌,大家也就有了很多的感受,很多校长除了每周的总结文章外,都用日记、随笔、博客、微博等方式来记录这一段难得的旅程。我就想到了给我读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每天写一封信,告诉他我在英国每天的所见所闻。我也请儿子每周给我回一到两封信,告诉我他的感受。儿子的答案总是让我对所看到的一切再一次陷入思考。我选取了他回信给予呼应的一些镜头,让我们一起看看,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什么是他所向往的。  相似文献   

19.
童言有感     
从儿子出生,我们就一直在注意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教育好孩子,使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他还不会坐的时候,我就常常指着书上的图画给他讲故事,不知是书上的图案吸引着他,还是他能听懂故事,每当这时他总是不哭不闹,一副聚精会神的样子。随着儿子的长大,他渐渐恋上了图书,在他只有八九个月的时候,他就能坐在床上看好长时间的书,奇怪的是他也从不撕书。到他会说话的时候我就开始教他背儿歌和古诗,每当他能背出一首,我们便给他很多鼓励的话,儿子也从中得到不少乐趣。由于我们的正确引导,儿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同时也培养了他爱动脑的习惯。说起儿子爱动脑,我想起了儿子在两岁时的两段趣话,也是这两段趣话,让我了解了孩子,不断改进了我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朋友到我家,总有个感觉,就是一个“乱”字。地板堆满儿子掉腿去胳膊的玩具,墙壁上满是儿子的涂鸦,布沙发上油渍斑斑,DVD放不出来……长辈们也责怪我们太放纵儿子,让他在家里大闹天宫,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其实,他们只看到事情的一个方面,忽视了其他方面。六岁的儿子已经与我们分开睡,拥有了自己的房间;家里新买的数码相机、MP4,他能先学会用,然后教我们;早上他能自己热牛奶、洗碗……种种本领归功于儿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注意培养他自己动手做事、自己料理自己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