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学案例]<小珊迪>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小珊迪>,大致了解了小珊迪的为人.谁来说说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生答)  相似文献   

2.
教学案例 《小珊迪》中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动人心魄,催人泪下,为让学生深切感悟,一教师这样引导: 师:学了课文,小珊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生:小珊迪是个诚实的孩子。他饥寒交迫,很需要钱,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小珊迪》一文中珊迪求"我"买火柴的情景,即小珊迪求"我"买火柴的四句话。【片段一】师:在爱丁堡的街头,有一个可怜的小男孩向我们走来,他对我们说——(生接读四句话,语气平淡)师:孩子们,这是个可怜的孩子,谁来读出他的"可怜"。(一生读,"缠"字念成平舌音,读得很生硬)  相似文献   

4.
【案例】《小珊迪》教学片段:师:你觉得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生:我觉得小珊迪是个坚强的孩子。生:他是个守信的孩子。生:他是个爱弟弟,为他人着想,不为自己着想的孩子。生:他也是个可怜的孩子。师:你们喜欢这样的孩子吗?生:(大多数学生)喜欢!生:(有两个孩子)我不喜欢。师:为什么不喜欢呢?生:因为他太穷了。生:小珊迪没有爸爸、妈妈就没有了父爱、母爱,好可怜。我不喜欢。生:(针锋相对地)老师,我喜欢小珊迪。他虽然穷,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缺钱就把“我”的钱据为己有,还让弟弟来还钱。他这样诚实守信,我喜欢他。生:(立即附和)我也喜欢小珊…  相似文献   

5.
【片断回放】生“:我”让小珊迪去换零钱被马车轧断了双腿该负法律责任,马车车主把小珊迪双腿轧断了也该负法律责任。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何无人问津?师:孩子,你真善良!小珊迪不幸的遭遇引起了你深深的同情。读过安徒生爷爷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吗?生:(齐)读过!师:你还记得卖  相似文献   

6.
[案例]&;lt;小珊迪&;gt;教学片段:   师:你觉得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我觉得小珊迪是个坚强的孩子.   ……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蹲下来"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做他们学习的伙伴,多倾听他们对课本理解的意见,而不应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宣布判定课文"确切"意思,让学生只能生吞活剥,被动接受。一、关注学生思维,感受学生所"悟"课堂是焕发师生活力的开放场所,它不应受教师事先的主观设计所框定,更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体验。换句话说,课堂是不确定的,学生的思维是多元的,教师只有认真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尽情碰撞,课堂才能显得精彩纷呈,充满活力。如在教《小珊迪》一课,体会小珊迪生存境遇时,教师播放了一段多媒体课件后:师: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生:小珊迪在那么寒冷的天气里只  相似文献   

8.
《小珊迪》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课文,文中通过对小珊迪外表的描写以及作者与小珊迪的对话,揭示了小珊迪“没有幸福美好的童年,却有纯洁美好的心灵”的品质。教学时可抓住作者与小珊迪的“对话”有层次的导读来理解、体会,并注意对难  相似文献   

9.
《小珊迪》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靠卖火柴维持生活的孤儿小珊迪,在为"我"换零钱穿过马路时,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临死前托付弟弟还零钱,牵挂着弟弟没人照顾,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赞扬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其训练重点是检验一下一学期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0.
【片断回放】生“:我”让小珊迪去换零钱被马车轧断了双腿该负法律责任,马车车主把小珊迪双腿轧断了也该负法律责任。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何无人问津?师:感谢你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有趣味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该怎样思考?生:联系课文来思考。生:联系时代背景来思考。师:非  相似文献   

11.
加强考究重视朗读培养能力──《小珊迪》一课的教学设计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李平《小珊迪》一课是第七册第八组的一篇课文。作者通过对小珊迪卖火柴被车轧死的经过的描写,表现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也表达了作者对小珊迪悲惨遭遇的同...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案例案例一为加深学生对小珊迪“诚实善良”美好品质的感悟 ,一教师这样引导 :师 :课文已经读过几遍了 ,此时 ,你有哪些问题呢?生 :如果小珊迪受伤后没有让弟弟送还零钱 ,那位先生会责怪他吗?生 :如果小珊迪没有受伤 ,事情会怎么发展呢?生 :如果小珊迪没有受伤 ,他会怎样花那十一个便士呢?(其他学生发言略)师 :下面请大家各自选择一个问题 ,通过想像写一个片断。(学生写好片断后指名朗读)生 :小珊迪换回零钱 ,随即往回走。可就在这时 ,一辆马车迎面驶过来 ,只听“啪”的一声 ,他重重地摔在地上。他只觉得全身麻木 ,站起来低头一看 ,…  相似文献   

13.
《小珊迪》描述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一个饱受饥寒的孤儿——小珊迪为照顾自己的弟弟,流浪街头卖火柴,最后惨死在马车底下的感人故事,赞扬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时,既要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段训练重点,又要紧扣文章的感情基调,便于学生深入了解小珊迪的悲惨遭遇和优秀品质。兼顾这两方面的因素,可以按以下步骤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14.
《江西教育》2012,(11):15-15
<正>【教学片段】师:同学们从珊迪的外貌描写中看出了他的可怜,还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对小珊迪的同情?生:在小珊迪请求先生买火柴的四次对话中,我们更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一份同情。师:在那样的情况下,小珊迪会怎样说这几句话呢?闭上眼睛想一想,再读一读,想怎样读就怎样读。(生各自练  相似文献   

15.
《小珊迪》是人教版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靠卖火柴维持生活的孤儿小珊迪 ,在为“我”换零钱时 ,穿越马路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 ,临死前托付弟弟还“我”零钱 ,牵挂弟弟没人照顾 ,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文章语言质朴 ,但富于深刻的人文内涵。一、初读课文 ,整体把握1 师 :(板书课题后)《小珊迪》这篇课文 ,讲述的是一百多年前 ,发生在英国爱丁堡的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请同学们打开书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认认真真地读课文。读过之后 ,看谁能把这个故事具体地讲给大家听。(学生自由读课文后 ,抽一学生讲故事。)2 师 :刚才的同学把故事讲得…  相似文献   

16.
师:今天我们学习《小珊迪》一课(让学生齐读课题)。你们预习了课文,能知道这篇课文是以会么来标题的吗? 生:(齐答)以人物名称标题。师: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 生:爱丁堡在什么地方? 师:爱丁堡是美国的一个地名。生:一先令、一便士是多少? 师:先令、便士是英国的货币单位。一先令等于  相似文献   

17.
一、形象分析法教《小珊迪》《小珊迪》文章情节曲折,形象典型,事件和人物间关系明显,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好品质,是随着情节发展而逐渐显现出来的。教学中,在指导学生理清文章顺序时,激发想象,有助于帮助学生感知小珊迪的美好心灵并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教学第一段时...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果不能用现代人文精神解读文本,那么“,创设情境、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课堂设计就会成为一些缺乏生命力的教学环节,很难实现教师在学生与文本对话中的点拨与引导作用。我在执教《小珊迪》一课时,把人性和普通人的情感作为语文学习的切入点,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片断一:师:(充满深情又若有所思地)为了找还那四个便士,找还那部分不该属于他自己的钱,小珊迪被马车轧断双腿,不幸死去了。我在心里默默地想,如果小珊迪不急着把四个便士还给人家,他就不会被马车撞…  相似文献   

19.
《小珊迪》一课,这几年来笔者已经反复教过多次了,诚实善良的小珊迪形象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人。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小珊迪的遭遇与学生的生活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20.
学完《小珊迪》一文,我问学生:“你们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人感动?”学生有的说,小珊迪再三请求“我”和同事买火柴时让人感动;有的说,小珊迪被马车撞倒后,还不忘叫弟弟送零钱让人感动;有的说,小珊迪临死前心里还想着弟弟小利比……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