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水热法合成纳米Y沸石,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分析(FT-IR)、N2吸附等检测方法对纳米Y沸石的粒径、外貌、比表面积等物理性质进行表征。应用纳米Y沸石对一定浓度的氨气进行吸附,对比吸附前后纳米Y沸石的红外光谱探讨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本试验合成的纳米Y沸石粒径为200 nm左右、颗粒均匀,且具有纳米Y沸石的骨架振动,其BET比表面积为484.24 m2/g,孔容为0.85 cm3/g。纳米Y沸石对氨气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微纳米颗粒在流场中的运动和传热特性,确定颗粒绕流的临界尺寸以及微纳米颗粒合适的喷涂距离。创新点:1.建立微纳米颗粒的受力和运动模型;2.推导颗粒粒径和斯托克斯数的关系,确定颗粒绕流的临界尺寸;3.确定适于微纳米颗粒的喷涂距离。方法:1.通过颗粒运动和传热的三维模型,模拟颗粒在等离子体流场中的运动和传热过程;2.对流场采用欧拉法进行求解,对颗粒采用拉格朗日法进行求解;3.动态追踪颗粒的轨迹和空间分布,从而得到颗粒的速度、温度和空间分布。结论:1.布朗力会影响纳米颗粒的分布;现有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微纳米颗粒的行为。2.可以用斯托克斯数和粒径表征微纳米颗粒绕流的临界尺寸;当前工况下,临界粒径约为800 nm。3.基板会影响流场结构和颗粒的空间分布;在当前研究中,得出有利于纳米颗粒沉积的喷涂距离约为50 mm;对微米颗粒来说,喷涂距离应适当增大。4.微纳米颗粒的空间分布呈现不同的特点;纳米颗粒的分布区间更大,布朗力对纳米颗粒的作用比对微米颗粒更为显著。5.微纳米颗粒的运动和传热过程呈现不同的特点;纳米颗粒的惯性和热容小,因此它们的速度和温度变化更迅速。  相似文献   

3.
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了Si3N4粉体,通过对纳米氮化硅粒子的TEM的研究,发现随着温度的变化,纳米氮化硅颗粒表面粒子粒径不同.而对纳米氮化硅进行了红外吸收光谱的测量,观察到了频移和吸收带的宽化,说明纳米结构红外吸收谱具有蓝移和宽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开展沸石掺量对土体强度、变形和渗透性影响的力学试验研究。选取相同质量但不同粒径的沸石制备泥质含气沉积物样品,基于CT扫描探讨沸石法制备含气样品的效果。结果表明:沸石掺量低于10%时,沸石对土体的抗剪强度、变形特性、渗透特性不会造成显著的影响;沸石吸附氮气条件下,掺入沸石的平均粒径与所产气泡的平均直径呈线性关系,且沸石产生的气泡平均等效直径约为土颗粒d_(50)的30~40倍;沸石法制样前应对掺入的沸石进行优选。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碳纳米颗粒由于其独特的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从而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进入环境的碳纳米颗粒与有机污染物有很强的相互作用,并且碳纳米颗粒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可能会影响污染物的环境风险和迁移。因此,本研究总结了目前有机污染物在碳纳米颗粒上吸附的研究进展,为有机污染物及碳纳米颗粒的环境行为研究及风险评价提供重要信息。重要结论:有机污染物和碳纳米颗粒的主要相互作用有憎水性、静电、氢键和π-π作用,这些作用及它们的强度受碳纳米颗粒的表面性质、形态及有机污染物的分子大小、结构和官能团等影响。不同的吸附机理可能同时控制有机物在碳纳米颗粒上的吸附过程,而且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吸附控制机理不同。区分吸附控制机理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对预测有机污染物和碳纳米颗粒的环境行为和风险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采用常压纳秒脉冲氩气冷等离子体分解二茂铁/乙醇溶液制备铁碳混合物纳米颗粒,采用扫描电镜对产物进行表征,发现影响纳米颗粒粒径的主要参数是电极间距。当电极间距较小,即利用等离子体对液体进行接触式处理时,产生的颗粒粒径较大,约10 nm;当电极间距较大,即利用等离子体余辉对液体进行非接触式处理时,产生的颗粒粒径较小,约3-5 nm。当电源频率在100-1200 Hz范围内变化时,对颗粒粒径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Ce(NO3)3·6H2O为前驱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结构导向剂和碳源,用固相法在有氧环境和低温条件下,制备Ce O2@C纳米核壳结构.XRD、FESEM和TEM分析表明,产物粒径在10~30 nm,并且具有一定的多面体外形,表面碳层约2 nm.结果表明,利用SDS的—SO4-基团和Ce3+的键合作用,能够诱导Ce O2的有序生长,形成具有特定晶面的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鱼明胶为保护介质,在不同的鱼明胶-溴化银比值下,采用双注法制备AgBr/I纳米颗粒乳剂,以TEM观测颗粒形态,据此统计得出该乳剂中AgBr/I纳米颗粒平均粒径(d)及粒径分布系数(|±σ|/d).鱼明胶-溴化银比值在0.31 g/mmol-0.62 g/mmol范围内,颗粒平均粒径仅有微小变化,但粒径分布系数随该比值的增大而减小,表明颗粒均一性提高.采用微波光导法对该纳米尺度AgBr/I乳剂颗粒的光电子衰减过程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纳米尺度Ag-Br/I乳剂颗粒的光电子衰减过程为双组分,即初始快衰减和随后慢衰减,其衰减过程皆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该纳米尺度乳剂颗粒光电子寿命较常规乳剂颗粒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表面活性剂影响下硫化锌纳米晶的微观结构,以醋酸锌和吡咯啶二硫代氨基甲酸铵为原料,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辅助下水热反应合成了具有纤锌矿和闪锌矿混合结构的硫化锌纳米晶。运用XRD、TEM及选区电子衍射对多种形态和粒径的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产物中纤锌矿成分的比例随表面活性剂用量的增多而增大,同时纳米颗粒趋于粒径减小,粒径尺寸分布变宽,形态出现多样化,包括球形、多面体形以及六方片状,另外,高分辨透射电镜解析显示,颗粒中存在大量的孪晶和位错,许多相邻颗粒出现了取向连接生长。对表面活性剂在硫化锌水热合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纳米颗粒的生长机理做了推测。  相似文献   

10.
采用废弃塑料作为碳源,正硅酸乙酯作为硅源,硝酸铁为催化剂,通过溶胶—凝胶和碳热还原法制备碳化硅纳米颗粒.采用XRD、TEM和VNA对所制备碳化硅纳米颗粒的结构、形貌和吸波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得碳化硅纳米颗粒直径约为10~60 nm,当碳化硅纳米材料厚度为3mm时,在8~13 GHz的反射衰减小于-5 dB,最大值为-8.91dB.  相似文献   

11.
以含有模板剂的介孔氧化硅原粉(HMS)作为原料,通过浸溃法引入微孔沸石合成导向剂,再利用有机模板剂作为介孔产生的模板,通过干凝胶转换方法将介孔材料孔壁晶化得到微孔一介孔复合孔分子筛.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法对样品的结晶度进行了表征,采用氮气吸附等温线测定了样品比表面积和孔分布.结果表明:全硅HMS介孔分子筛在180℃经过6h水蒸汽加热转化后,无定形介孔氧化硅转化为微孔沸石,结晶度达到80%,比表面和孔体积分别为595m^2·g^-1和0.65cm^3·g^-1.而含铝HMS介孔分子筛,因铝的引入阻碍了沸石的转化.当HMS分子筛Si/Al比达到25时,在180℃经过6h水蒸汽加热,所得样品(MZ25.6)孔壁仍为无定型结构.  相似文献   

12.
TiO_2 纳米粒子包裹TiH_2 的制备结构及其性能(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金属醇盐法和金属盐碱性沉淀法制备的TiO2 纳米粒子包裹于释氢剂TiH2 外表.实验表明,经包裹后的氢化钛,具有明显的高温缓释效果.不同方法制备的二氧化钛包裹物,在高温下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能,影响释氢剂在高温下的释氢.  相似文献   

13.
通过硝酸镍溶液和尿素溶液,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出纳米氧化镍,以纳米氧化镍取代传统的普通氧化镍和碳棒一起制成纳米氧化镍电极,应用于铁镍蓄电池中。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比较了纳米氧化镍蓄电池和非纳米氧化镍蓄电池充放电特性,发现前者的放电性能明显优于后者,其充电性能也表现出更好的态势。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Therearefewofquantitativethermalanalysis(TA)investigations (Mulokozi,1992 )ofthegoverningrelationsbetweentheparametersofsolidphasereactionkineticsandtheaveragedi ametersofultrafinecalciumcarbonateandtheeffectsoffineparticlesontheirsolidphasere…  相似文献   

15.
In order to separate ZSM-5 zeolite powders from solution easily, a series of magnetic ZSM-5 zeolites were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synthesis with the addition of magnetic Fe3O4 panicles during the crystalline process.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infrared (IR) spectrum, energy dispersive X-ray (EDX), specific surface area,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adsorption capability. It was found that the magnetic ZSM-5 zeolites had good magnetism and 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amount of Fe3O4 panicles. Compared with the pure ZSM-5 zeolite, the adsorption capability of magnetic ZSM-5 zeolites was acceptable. When the magnetic zeolites were used to adsorb Pb^2+ from solution, the magnetic zeolite powder could be conveniently separated with magnetic separation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6.
采用粉末微电极来研究修饰和未修饰的碳纳米管电极的电化学特性 ,结果显示经阳极极化的碳纳米管比未极化的碳纳米管具有明显的催化效果 .TEM和SEM显示阳极极化能有效切断碳纳米管成长度更短 ,管口更多的碎片 .同时其电化学表面积和吸附中继体Os(bpy) 2 + 3的量增加 ,从而导致其在酸性溶液中对NO- 2 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在水热反应条件下,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纳米Al2O3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表面改性的纳米Al2O3进行了表征;探讨了pH值、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用量对表面修饰效果的影响;对改性纳米Al2O3电流变液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采用SDBS对纳米Al2O3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要在中性环境下进行;SDBS含量占纳米Al2O3质量的2.0%左右时,可以获得表面修饰效果理想的纳米Al2O3粒子;SDBS的加入影响了纳米Al2O3颗粒的表面性质,使其与甲基硅油的润湿性大大提高,改性纳米Al2O3含量为30%的电流变液在2kV/mm的电场作用下静态剪切应力可达1.04kPa.  相似文献   

18.
通过溶胶一凝胶法制取纳米级复合氧化物。用氢气还原复合氧化物获得了超细铁 -硼合金。研究证明 ,反应前体物粒度越大 ,合金中α -Fe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19.
以FeSO4为原料,NaOH为沉淀剂,加入添加剂构橼酸,用空气氧化法合成纳米铁氧化物,在不同pH值下考查添加枸橼酸对纳米铁氧化物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pH=8~9时,少量构橼酸有利于铁氧化物品体的生长;随着枸橼酸浓度的增大,铁氧化物结晶粒子半径逐渐减小,最终铁氧化物品体消失.  相似文献   

20.
超细白炭黑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改性剂的种类、用量对白炭黑产品的粒度、白度、松容重、吸油率、比表面积、孔体积及颗粒形貌的影响.样品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表明,改性产品的原级颗粒仍为纳米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