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本文将基础物理知识与磁共振原理的学习有效结合起来 ,并将磁共振原理应用于人体组织成像方法做了简明分析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成像的原理中射频脉冲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现有教材及相关资料中关于射频脉冲在磁共振成像序列中的作用原理的介绍相对较少,给学生的学习。老师的教学以及相关行业的医务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中带来困难.正确认识射频脉冲的物理本质,理解磁共振成像原理中基础脉冲序列即自旋回波序列,以及反转恢复序列中射频脉冲的作用机制和物理规律,可以更好地为临床磁共振成像序列的学习、分析、和创新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光抽运原理和磁共振方法测量同位素铷的丰度,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4.
介绍和分析光抽运的原理及其对光磁共振实验中扫场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光泵磁共振实验中扫场及线圈产生水平场方向的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增加光泵磁共振实验的设计性和研究性,本实验不提供小磁针,让学生在没有磁针的情况下,通过对实验原理的充分理解和把握,由自己通过实验来判断扫场及线圈产生的水平场的方向。文章介绍了没有磁针的情况下,用光抽运信号判定扫场方向及由光泵磁共振信号判断线圈产生的水平场方向的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语言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从f MRI技术成像原理,fMRI技术的优缺点以及fMRI技术在语言理解中的应用做出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简讯     
□纳米级磁共振成像技术●《自然》杂志美国IBM公司宣布,该公司研究人员在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将使未来的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立体的分子内部结构图像,清晰度达到纳米等级。研究人员通过直接探测固体物质内部单个电子发出的微弱磁信号,使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分辨率达到纳米级。将目前观察人体器官用的医疗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精度提高了约1000万倍。这项成果将对从蛋白质到药品、从集成电路到工业催化剂等各种物质的研究产生重大影响,因为这些研究都需要详细地了解物质的原子结构。例如,能够直接看到蛋白质详细的原子结构图,知道某些…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针对其原理的实验实训教学一直是难点。由于成本高昂、设备巨大、扫描参数固化,教学效率低等原因,直接使用MRI真机和小型磁共振教学实验仪一方面无法完全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批量化的MRI技术实验教学,另一方面降低了操作的难度,局限了MRI的应用潜力,弱化了对学生图像质量的分析和控制能力培养。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调研思考,提出了小型MRI模拟设备与虚拟软件相结合是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利用小型模拟设备进行结构教学,虚拟MRI实验实训软件进行原理教学,该软件能够模拟MRI的整个过程,正向与逆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理解与掌握MRI相关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1+N+1"的虚实结合的实验实训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9.
为了克服磁共振图像重构精度低的问题,方便医生诊断与治疗,提出一种将组稀疏残差去噪和近似消息传递相结合的磁共振图像重构算法。在基于迭代软阈值的去噪近似消息传递(D-AMP)重构算法中,滤波的去噪算法将使用基于组稀疏残差约束(GSRC)的图像去噪实现。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组稀疏残差去噪的磁共振图像重建算法可有效缓解重建图像局部细节信息损失量大的问题,提高了图像重建性能,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无线鼠标使用时需要电池供电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电磁共振耦合原理,利用非辐射磁场实现电能高效传输的无线供电方式,给鼠标提供工作电源。结果表明,该方法为消费者节约了使用成本,又减少了废电池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磁共振成像设备性能的外部因素。方法:根据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特点,分别分析了对磁共振成像有影响的外部因素,包括设备周边环境、射频屏蔽、空调、冷水机等。结果:外部因素会影响磁共振成像设备性能的发挥,会影响图像的质量,会导致设备故障。结论:处理好对磁共振成像设备有影响的外部因素,是有效发挥磁共振成像设备性能、获得高质量图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将进入手术室磁共振成像系统对于诊断非常有用,但是外科医生却不能对处于系统装置中的病人动手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现在已经攻克了这个障碍,方法是拿掉中间的第3根管,留下两个磁性环状物。这个系统能产生在两个环状物间的物体(例如躯体)的天变形的图...  相似文献   

13.
在有机分子结构测定领域,磁共振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本项目以蜂蜜磁共振谱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蜂蜜NMR基础谱库,将异构的实验数据以统一的方式进行持久化存放。在此基础上,我们集成多种开源的NMR数据分析软件包,为用户提供一个从数据导入、处理到可视化输出的波谱波峰对比分析工作流平台。  相似文献   

14.
在铁磁共振实验中,通过铁磁共振曲线测量共振线宽十分重要,因为它表示铁磁材料磁损耗的大小。频散效应对铁磁共振曲线有明显的影响,该文从理论上分析了频散效应的物理本质以及它对铁磁共振曲线的影响,阐述了测量共振线宽的具体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电子顺磁共振(EPR)波谱技术是一种新的检测方法,用于检测顺磁性离子、自由基及顺磁性配合物分子的结构。近几年又发展成为一种操控自旋电子材料内部原子核外单电子自旋状态手段,用于单电子自旋相干态的制备,实现量子运算和信息传输。目前文献中报道EPR在化学、物理、生物和医药领域的应用很多。针对当前EPR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综述了EPR技术的应用原理和进展,为更好地将EPR技术应用在量子物理、配合物化学、自由基生物学、医学、药学等领域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与其他医学成像技术比,医用磁共振成像具有众多的优点,因此,在临床上和科学研究中倍受青睐。随着近年来磁共振成像设备的装机容量逐年提高,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如何面向市场培养合格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专业人才,是医学影像工程专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目前磁共振成像技术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该文就建立磁共振成像技术实验室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在科研和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效能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0):201-203
电子顺磁共振(ESR)技术是检测单电子的唯一的直接分析方法,该文将这种方法应用到了药学专业实验教学中。通过NO自由基的清除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直接接触了现代大型电子顺磁共振仪,熟悉了NO自由基的产生、捕捉机理及清除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形成了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  相似文献   

18.
对光磁共振实验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评述,包括实验中水平方向的磁场、光抽运信号的变化、光泵磁共振信号观察时光抽运信号混杂出现和谐波共振的情况、gF因数的测量方法,以及用光磁共振和光抽运信号测地磁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磁共振安全包括受检者安全及设备安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团队通过对进行磁共振科研扫描的人员实施标准化的磁共振安全教育,包括课上部分(理论知识、现实案例展示)和课下部分(磁共振岗位实习),可以保障受检者及设备的安全,保证科研扫描工作的顺利进行。不足之处有:科研扫描人员仅能进行基本的科研扫描,而且一旦出现危及受检者安全或设备安全的情况,容易引起纠纷。  相似文献   

20.
医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优越性明显,临床应用领域不断得以扩展,市场对于磁共振方面的技术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该文在大量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就如何建设一个培养学生真正切实有效地掌握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磁共振实验室做了一定探索,提出了一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