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空间逐渐成为了地缘政治博弈的新舞台。网络时代地缘政治一系列的新变化也使得我国西北边疆安全增添了网络地缘政治这一不确定性因素,西北边疆安全已成为中国网络地缘政治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中国的网络地缘政治战略模式应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强化"网络国土"与"网络边疆"意识,理性看待网络地缘政治对包括西北边疆安全在内的国家安全的挑战与机遇,构建以信息权为先导,以陆权、海权、空权、天权为基础,建立陆、海、空、天、网五位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化的地缘政治战略体系,掌握地缘政治的"网络权",占领网络地缘政治时代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2.
孔令杰  王国梁 《华章》2007,(11):99-100
中国周边地缘环境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环形结构可分为大陆环境和海洋环境两大类.[1](P.69-70)由于特殊的原因,中国的陆权和海权曾多次受到侵犯,本文从中国的地理特征出发对其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分析了中国当代的陆权和海权安全形势,并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疆在上海合作组织中的独特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作为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员国最为接近的省区,无论是从地缘政治角度还是从地缘经济角度,在上海合作组织中都具有独特的优势与作用;具有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与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的地缘条件,新疆可以利用独特的地缘、资源、人文等优势条件,加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在政治、经济、人文等诸多领域的深化合作。可以预见21世纪的中国新疆,将成为沟通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乃至欧洲的桥梁和中介,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循环与协作的"催化剂"和"推进器"。  相似文献   

4.
乌克兰地处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最重要和最敏感地区,无论俄罗斯还是西方国家都在乌克兰有着极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利益。近一年来由乌克兰危机引发的西方国家与俄罗斯之间的大博弈愈演愈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欲通过低油价和多轮制裁擒服这头强悍的"北极熊"。而俄罗斯面对"跌跌不休"的低油价和西方国家多轮制裁并未"坐以待毙",而是提出多项反制报复美欧的举措,而且近期战略目光"向东向南"看,试图用"亚太攻势"来抗衡西方。  相似文献   

5.
《大连大学学报》2015,(4):97-101
近年,伴随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及能源安全问题的升级,中亚于世界政治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亚丰富的油气资源及独特的地缘优势使其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各国纷纷出台了诸多中亚政治经济战略。日本与中亚五国建交二十多年来,日本的中亚战略不断升级转变,无论是在政治方面还是经济方面,其成果都比较显著。本文旨在全面总结归纳日本的中亚战略,总结其经验教训并汲取其可取之处,探究其对中国"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亚战略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史绍良  吴红松 《文教资料》2010,(20):109-111
清末的海防与塞防之争,集中体现了当时统治阶级对国家战略走势的判断,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上层对地缘战略的认知,体现了当时清王朝内部的政治博弈。以地缘政治为视角,塞防的根本问题是保证陆权,海防的根本问题是保证海权,二者之间的论争肇端于一百多年前,但为今日之中国亦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琉球交涉是中日之间在19世纪后期发生的一次严重外交冲突。在日本咄咄逼人的攻势下,中国在琉球交涉中反应较为软弱,这是中国在当时地缘政治形势下的无奈选择。晚清地缘政治的形势使中国由陆权国家向海权国家的转换非常艰辛,步履维艰;加之海防重点的选择及对琉球战略地位的误判;海陆疆危机的同时爆发;导致清政府在琉球交涉中底气不足,态度暧昧。琉球交涉在地缘政治视野之下对中国的国防战略,海权观念有较大的借鉴功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地缘政治的视角来看,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维护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是我国中亚、南亚以及东南亚地缘政治战略顺利实施的基础。在新的国内和国际形势之下,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面临诸多挑战和威胁。应对这些挑战与威胁,维护西部民族地区社会政治稳定的根本思路在于通过西部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建设来巩固并提升政府的合法性。当务之急还是要更新思路,健全制度,完善机制以及采取恰当的外交策略。  相似文献   

9.
地缘政治学的三种主要理论———海权论、陆权论和空权论这三种理论对世界格局和国际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 ,地缘区位因素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将是不容忽视的。它对维护我国地缘政治安全问题的思索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0.
"与×××保持高度一致",这是政治术语,也可能是政治领域里规定的纪律.这个话就不用搬到学术领域,学术不是政治.无论按中国学者的定义还是西方学者的定义,学术活动本身不是政治.  相似文献   

11.
印度洋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实施印度洋海权战略为解决中印领土争端、南中国海和太平洋海权问题开辟了第二条战线,是维护中国海权的一个重要措施。中国的印度洋海权战略以海军建设为中心,以西藏、云南和新疆为战略支点,构建连接中国和印度洋的石油走廊、金融走廊、文化走廊。  相似文献   

12.
西方大国近代五百余年的兴衰历程和近代中国屈辱史表明,海兴则国强,海衰则国弱。在全球化和陆上资源日益枯竭的时代,海洋正日益成为人类生存和未来发展所依赖的生命线,然而当代中国海洋主权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外部挑战,面对日益严峻和频繁的海权冲突,积极构建新时期中国海权观和中国海洋大战略尤为迫切。现实和未来中国和平崛起必须依托海洋大战略,提升海权和海洋意识,强化海洋强国战略,重视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和权益保障,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持久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是一项经济上的总体规划,但也被注入地缘政治上的重要意义和文明领域的影响。这既是中国软实力的施展,也是中国地缘政治影响力的投放。在获取地缘政治收益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防范地缘政治风险。本文旨在全面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地缘政治风险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规避地缘政治风险的策略,以实现"一带一路"推进过程地缘政治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中亚由于其特殊的地域位置,在全球地缘政治中有着鲜明的特点。自“9.11“事件后中亚在地缘、石油、反恐等方面作用日益明显,中美两国由于战略利益的需求,中亚地区对中美两国在21世纪初的世界舞台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人鸡蛋论     
<正>西方名人的一些有趣的"鸡蛋论",其中的哲理,你能领悟吗?"一只坏鸡蛋的危害是一只好鸡蛋所无法弥补的"(查丹纳的法律论);"鸡蛋越多就越难孵出小鸡来"(托富勒的改革论);"黑鸡下的是白蛋"(纳尔金的经济论);"不打破鸡蛋就煎不成蛋饼"(罗伯斯比尔的革命论);"炒熟的鸡蛋无法复原"(皮·摩根的哲学论);  相似文献   

16.
曹丕文论价值研究,前贤学者多侧重于对其"气"之内涵的研究,并且认为曹丕在其文中提出了一个文学标准问题。但曹丕在文中对"气"之内涵语焉不详,难以确证。在借鉴前贤的基础上,延伸对比研究曹丕在其文中所评价的"建安七子"的文学创作,在其价值标准和实际创作情形的差异研究中,认为曹丕《典论·论文》文学标准不是关键,文论价值重点在于"文学政治论",是以文学论政治的典范,其中心在于政治。  相似文献   

17.
在中西文论的交流与对话中,如何“西方文论中国化”问题成为中国学者不能回避的话题,也是中国学者在解读文学作品特别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时应该选择中国文论还是西方文论的尴尬心境的真实写照。在“西方文论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学者应该与西方学者站在平等的立场上,以互识、互证、互补、互利为基础,以中国古代文论为根,以西方文论为叶,从而成功实现西方文论中国化,为重构中国文论体系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8.
中亚地区的能源"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地区拥有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能源资源,世界主要力量在这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是该地区的能源。对中亚能源的追逐,隐藏着不同“玩家”的地缘政治目标。中亚国家也积极利用“能源”作为一种工具,奉行“大国平衡”的战略,以期最大限度地获得利益。中亚国家继续奉行实用的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推动不同出口方向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建设。从土库曼斯坦经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最终到达中国新疆的中亚天然气管道已经初步建成通气,这是2009年中亚能源领域最引人关注的一件事。除中国外,在中亚能源竞争中其它各方有进有退。但各方目前在竞争中所处的位置只是暂时的,世界主要力量在中亚的能源竞争将长期持续下去,竞争态势的变化会成为常态。  相似文献   

19.
2010年中亚地缘政治形势主要有三大变化:俄美在中亚再次出现协调一致的情况;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达到历史最高点;中亚国家的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2010年中亚五国各自寻求加强与大国、特别是加强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平衡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与此同时,中亚国家在对俄方向上继续维持双边关系的稳定发展.在对华关系上,中亚五国积极发展双边经济合作,寻求中国的经济支持.大部分中亚国家之间的关系不但没有改善,反而进一步恶化.文章聚焦于2010年中亚五国外交,通过分析中亚地缘政治形势以及中亚五国外交的变化,旨在探寻中亚五国外交变化的内在规律,并对2011年中亚五国外交的走向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20.
社会政治发展和"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发生,引发中国社会政治格局呈现四个特征。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在于权力的转移和权利的分配;要求扩大政治参与、实现自由平等的利益均衡;面临市场化带来的社会诚信日益缺失,传统伦理道德不断解构。国内外学者十分关注"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演变,聚焦在走向对抗还是合作的论辩。通过比较分析后得出:"无直接利益冲突"走向对抗的条件不存在,只能朝向抗争性的合作方向发展。为此,中国应该在整合政治资源的前提下,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消除社会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