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作文》2007,(1)
[简说]某种程度上说来,作文也属于文学的一个范畴。只不过我们写出来的作文还没有像作家创造的作品发表出来,让更多的读者阅读罢了。事实上,尽管作文不像作家创造那样调动大量的素材和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面,但是在写作过程中,所体现的思维特征还是颇为类似的。文学是靠文  相似文献   

2.
2006年,文学娱乐化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人们看待文学与作家的眼光也变得愈加复杂起来。有人认为作家作秀也可以产生明星效应,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文学;但更多的人则痛心作家的形象受到玷污,文学的神圣遭受践踏。其实,我们认为,文学如果不能深入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再怎么“包装”,也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一个作家如果没有好的作品,再怎么“炒作”,也注定不是一个好的作家。目睹文坛一时之“怪现状”,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都要冷静下来认真思考,正如文学评论家谢有顺在一次演讲中所说那样,我们要“重树对文学的基本信念”,而作家写作也要自问“心灵的理由”何在。我们相信,时代的巨浪终会披沙拣金,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发现、积累这些写作的素材。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当开"源"头,引"活"水。一、打开心扉敞"心"源每个人心灵深处都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奥地利著名小说作家卡夫卡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  相似文献   

4.
学生在写作文当中容易“言之无物”,这是他们怕写作文的一个因素.如何挖掘学生的写作源泉,做到“言之有物”,有材选,有素写?本文就从学校素材、家庭素材、偶发素材这三方面出发,鼓励并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从而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5.
学生在写作中,往往把教材中出现的作者作为写作素材,比如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鲁迅以及外国的一些作家。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本来是件好事,这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取得效果的例证之一。但是,笔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利用这些作者作为素材时存在着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积累与表达     
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两难的现象:一是教师难教;二是学生难写。如何解决这两个矛盾,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笔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有几点小体会与大家分享。一、素材积累作为语文教师这一特殊的角色,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一切文学样式的作品皆来源于生活,学生作文也不例外。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生活体验和积累,即便再教多少写作方法和技巧于学生,写作时也还是无从写起,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布置很简单的一个作文话题,在我们看来应该很容易写的作文,到学生那里,便成了无话可说,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女性作家的个人化写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争议 ,它为我们的文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但不可否认的是仍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本文旨在探讨女性作家们对其个性化写作在认识、理解和具体写作上存在的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8.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我们的作文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可是仍然有不少同学担心写作文,害怕上作文课,见了写作文就感到无从下手,甚至捉襟见肘。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许多同学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留意观察我们身边绚烂多彩的世界,从我们身边挖掘写作素材,写身边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正一直在关注闫文盛的写作,他的文字叙述风格独特。这对于一个70后作家是难得的,不多少见的。大多数写作者功利欲望极强,很少有人耐得住寂寞,探寻人与世界的关系,灵魂的故事。作家闫文盛的文字时,让我眼前一亮,为之心动。他独立一般的写作,而是思考文学的本质,他的文字带给我们深刻地追问。而不是俗不可耐的生活琐事。他文字所达  相似文献   

10.
生活不是没有最真挚的素材,而是我们缺少了发现这些素材的眼睛。引导学生做一个爱生活的人,做一个敏感于生活的人,那么有了生活这本大书,何愁写作无素材。  相似文献   

11.
有位女作家说过:“一部杰作是如何产生的,永远是一个很难解开的谜。”一位杰出的作家是如何诞生的,更是一个很难解开的谜。在众多的谜当中,偶然之谜常常是令人因感而又使初学写作者羡艳不已并萌生跃跃欲试心情的谜种。许多著名作家是偶然走上文学之路的。许多世界名著是在偶然之中诞生的。偶然之谜的答案是什么?是必然,还是偶然?或是偶然中的必然?台湾女作家席慕容在《成长的痕迹》一书的扉页题辞中写道:为我猜到谜底,/才发现,/一切都已过去,/岁月早已换了谜题。猜文学之谜也是一种残酷,但生活中文学之谜依然层出不穷。作家…  相似文献   

12.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应邀在瑞典学院进行了文学演讲,题为“讲故事的人”。莫言的丰富故事,为他的写作提供了丰沛的养分,成就了他的一篇又一篇厚重的作品。其实,语文老师又何尝不能做一个“讲故事的人”呢?我们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引导学生打开写作思维,进入积极的写作状态,让学生走进生活的宝库搜索写作素材,从而得到写作的启迪,写出“接地气”、“食烟火”的“人间作品”。一次记叙文写作的要求是,写出人物的个性。  相似文献   

13.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师生都懂得一个基本的道理,那就是从生活中去寻找和发现写作素材。可是,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学生又往往很难找到生活与写作的切入口,很难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也就是缺少一种从生活中寻觅写作素材、激发写作灵感的能力。作为教师,就要设法培养学生的这种能  相似文献   

14.
写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写作中的素材,提炼于生活,却又升华于作者的空间。我们如何能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份呢?这就需要我们要教会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写作中流露,这种流露不是虚伪的夸张,而是要把生活中的素材有感情的抒发出来。  相似文献   

15.
作为张爱玲的文学传人,黄碧云在《盛世恋》中的表现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但毕竟作为两个时代的两位作家,时代的差别写作风格的不尽相同,使她们还是存在着一些差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盛世恋》是《倾城之恋》在现代生活中的继续和传承。  相似文献   

16.
毕飞宇是当下备受瞩目的一位年轻作家,但不论是其前期对于历史家族形而上追问的作品,还是后来对于现代化现实关注的作品,"伤害"常常成为他创作的一个主题.其作品中的人物,时时会让人感到存在的无奈与活着的疼痛.文学是人学,回到自我,回到存在,回到人类的内心生活,回到被金钱欲望遮蔽的精神高地.在展示这个时代的精神困境表达人类存在的无奈与活着的疼痛的同时,让文学成为人类栖居大地的最后一个精神家园才是作家的使命所在.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小学作文中,存着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那就是"假""大""空"。之所以会存在这一现象,主要还是学生缺乏写作素材,导致学生处于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多积累一些生活素材,然后将这些素材引入写作之中,使自己所写出的文章扣人心弦。本文主要围绕小学生生活作文素材的积累方法进行简要地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刘艳 《成才之路》2010,(9):44-44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叶圣陶曾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那么,作文教学我们要关注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生活是生命的溪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写作素材主要来自生活,平时习作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天下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从生活中选取素材,提倡写真实生活,只有生活真实,感情真挚,文章才会感人,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民间文学还是作家文学都是文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民间文学就是传承民间传统文化内容的。民间文学不仅为作家文学提供了借鉴,同时也为作家文学提供了写作思路及写作素材。因此,民间文学在文学中所占很高地位,影响力很大。通过对我国语文教学内容的调查可以发现,目前语文教育的重点是作家文学,民间文学被忽视了,很多具有较强中华民族传统和精神的民间文学作品并没有在语文教材中呈现,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造成了一定阻碍。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民间文学进行了定义,然后阐述民间文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价值,并分析了民间文学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中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开发策略建议,希望对我国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