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世纪五十年代末在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这就是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年)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学史上被称为“第三思潮”。它是相对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年)的精神分析学——第一思潮和约翰·B·华生(J.B.Watson,1878—1958年)的行为主义——第二思潮而言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目前西方最为流行的一个心理学派,在美国被称为心理学界的第三势力,影响很广,被心理学界按其创始人称为“马斯洛心理学”。现已有专门的学会和刊物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50~60年代兴起于美国。以马斯洛(H.A.Maslow,1908~1967)、罗杰斯(R.G.Rogers,1902—)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猛烈冲击着当代西方心理学体系。它既不赞成精神分析心理学把人一律当作精神病患者来研究,也不同意行为  相似文献   

3.
自从冯特开创了心理学的先河之后,各种心理学派如雨后春笋,流派纷呈。在1954年马斯洛的《动机与个性》一书出版时,已有两大学派即以佛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派和以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在西方心理学领域占据了主要地位。而以马斯洛为首的心理学家率先创立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猛烈地冲击着当代西方心理学体系,被称为心理学上的“第三思潮”。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不仅有重要理论意义,而  相似文献   

4.
随着心理学的深入研究以及与心理学邻近学科的相互渗透,人们对“价值”问题益发重视。如西方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W·Allport)指出:“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中,有三个中心概念,那就是自我、价值和态度。”异军突起的心理学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则强调人的生活目的、价值在个性(或称人格)心理中的地位,代表人物马斯洛(A·H·Maslow)把“存在价值”(Being—Values)与“成长需要”(Metaneeds)等  相似文献   

5.
试论现代心理学与东方佛教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佛教中有许多心理学思想,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流思潮表现出一种广泛吸取东方文化智慧,尤其是向佛教精神靠拢的趋势。特别是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心理与超自我心理学的学术研究,有力地促进了佛教与现代心理的兼融沟通。  相似文献   

6.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个新兴的心理学派,它和心理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有明显的分歧,现被称为“第三种力量”,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对美国的教育有很大影响。在教学思想方面,有些是我们可以吸收借鉴的。本文简述这一学派的理论和教学思想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现象学作为西方心理学两大方法论基础之一,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一种方法论,现象学遵循以意识经验为研究对象、如实描述、整体性、以问题为中心、先质后量、非还原论等原则。纵观整个西方心理学的发展,现象学对心理学的影响是深入、广泛而持久的,为意动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等多个心理学派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人本主义学派是当代西方心理学的一个有影响的流派,它崛起于美国五、六十年代的反文化运动与旨在治疗、发展、改造心理的人类潜能的运动中。1962年,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分会成立时,他们自称是心理学中反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传统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从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中汲取其哲学的基础,强调天赋的人性,提倡从人的主观意识本身出发,反对用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与精神分析的无意识动机决定论来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对学习问题的研究,一般划分为两大理论体系,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折衷的有以加涅(R·M·Gagne)为代表的联结——认知学习理论,或认知——联结学习理论。我认为这样是不够全面的,因为在本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心理学流派——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他们对当时美国国内的严重社会问题极端不满,也对苏联的“极权主义的社会主义”不满,主张研究人的本性或价值,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  相似文献   

10.
品德心理从萌芽到成熟是一个动态过程,前人多从矛盾论出发解释品德心理发展的动力,然而,对这一矛盾具体的解析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品德是人格的附着物,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关于人格动力有着较为明晰的观点,行为主义心理学归因于学习和强化,精神分析学派将之归因于本能,人本主义心理学关注人的潜能,认知心理学派则关注认知因素,从人格动力角度,来探寻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的相关视点,对于揭示品德心理发展的动力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是由许多持有相近观点的心理学者和学派联合发起的一种学术思想运动。这一运动的主要发起者是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强调人的意识的选择和自由,强调人在困境中的主动性,鼓励人们发展自我、积极向上,主张促进人格的发展。他们反对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性兽化和行为派的人性机械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现象学和实证主义作为西方心理的两大方法论,一直处于对立状态,但都对心理学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现象学作为一种方法论,以经验作为研究对象、直接描述、问题中心、整体性、坚持先质后量、非还原论、与具体方法相结合等原则.现象学对心理学的影响是深远的,为意动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等多个心理学派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  相似文献   

13.
以马斯洛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50—60年代兴起于美国,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兴起.为管理者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卡尔·罗杰斯是当代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学派是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新学派,被称为与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有分歧的心理学的"第三种力量",人本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必须说明人的本质特征,人的内在情感,潜在的智能、目的、爱好、兴趣等人类经验的一切方面,它特别重视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主动性和自由选择性,认为人的意识能超越加乎其上的界限,因而具有创造性和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并认为人能根据自己的意向,确定自身存在的价值.基于此,罗杰斯在阐述其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学习的自由》一书中,对传统教育的弊端进行抨击,并提出许多新的教育观念,研究探讨罗杰斯的教育理论,借鉴其合理因  相似文献   

15.
人本主义道德教育思想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本主义道德教育思想是以情感为定向的道德教育理论之一。它的人本主义观点主要来源于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和哲学思想,其中主要有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Maslow)、戈登·奥尔波特(Gordon All-port)和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等人的看法。不过,我们的述评将以卡尔·罗杰斯的观点为主,因为“罗杰斯是一个在  相似文献   

16.
卡尔·兰塞姆·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是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言人。罗杰斯不仅受哲学上的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的影响,还受心理学中的机体论和格式塔学派的影响。他十分重视主观经验,提倡以自我感受为对象进行心理学研究。他把有机体的心理现象看作一个整体,并在研究和理论阐述中始终贯彻整体的思想。在心理治疗方面,罗杰斯深受新弗洛伊德主义者奥托·兰克(Otto Rank,1884—1939)的影响,重视患者在各种治疗关系中的主动性。罗杰斯的心理治疗理论在名望上仅次于弗洛伊德。  相似文献   

17.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是继现代西方行为主义心理学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之后而形成的当代西方三大学习理论的流派之一。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马斯洛(Maslow.A.H)、当前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为首人物罗杰斯(Rogers.C.R)和康姆士(Combs.A.w)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出后,受到日益增多的教育心理学家、教育家和实际工作者的重视,对美国教育有较大影响。在教育思想方面,有我们可以吸取和借鉴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被称为心理学“第三种力量“(针对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派而言)的心理学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成长与发展是人的本能,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趋向;人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地作出选择的权利;人的本性中情感体验是极其重要的.[1]在教学上,人本主义强调学生潜能的发展,学生身心与情感的发展,主张教学应该介入学习者的身心、情感、认知等方面的成长.在学习上,人本主义强调培养“充分起作用的人“,即在现实中是能自我提高的人,能适应社会有创造性的人,经常在自己身上发现新东西的人,自尊也尊重别人的人.主张有意义的学习,即基于理解的学习,自主、自觉的学习.重视学习者的内心世界,重视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基础与依据.文章简述了心理学三大流派即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认知心理学派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基本观点,探讨了各心理学派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指导意义,着重阐述了这三大流派心理学家提出的"试误说"、"强化学说"、"发现式教学法"、"有意义学习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等心理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讨论了这些理论的可操作性以及其本身具有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20.
课程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单元,人的心理是课程设置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心理学派中的高校课程观的历史考察,阐释心理学对高校课程设置的影响,揭示课程设置中存在的心理学问题,阐述运用心理学基础指导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