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再论教育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价值取向是教育的基本问题,它是主体对不同教育价值方案的一种倾向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它不仅受教育系统主体对教育本身的认识水平和需要的影响,还受政治、经济、化的作用。当前在教育价值取向上我国出现了以经济价值为主、其它价值为辅的趋势,而我认为在价值取向上要坚持以社会为主。把个体的教育价值取向有效的统一到社会中。  相似文献   

2.
任何活动都是在一定价值取向的支配下进行的,继续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亦如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将继续教育取向作为认识继续教育的一个工具来衡量具体的继续教育问题。本文所提继续教育取向是在哲学层面上对继续教育的思考。所谓继续教育取向,是指人们对继续教育的总的看法和认识。但继续教育取向又不直接用哲学观点来阐释继续教育,而是综合了人们对继续教育的哲学、社会、文化、方法论、个性倾向性等方面内容的一个总体认识。由于人们的哲学思想、价值观、方法论、文化背景以及个体的心理发展等方面认识上的差异性,必然会导致…  相似文献   

3.
论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 ,哲学社会科学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这种功能表现在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掌握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为人们在社会的多元取向中提供选择的价值标准和判断依据 ;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态度与能力 ;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实践提供必要的模式和思路 ,以及实现现代社会中知识的标准功能。当然 ,这些也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本身与时俱进 ,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教育改革与研究应该特别重视价值取向问题。学术界虽然对教育的价值取向做了很多各具不同合理因素的研究,但总体来说,人们的相关观点分歧较大,其认识还不够全面或不够辩证,还需要以唯物辩证法的思想观点与方法为指导,在充分认识受教育者个体和不同群体的教育需要、充分认识教育可能发挥的价值或功能和现实的教育条件的基础上,对教育价值取向包括教育改革与研究的价值取向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我们应该坚持实现个人的教育价值和社会的教育价值的和谐统一的根本取向之下,充分开发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有益潜能,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以充分实现个人的教育价值;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方面发展和不同社会群体的合理教育需要,以充分实现社会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5.
引领新时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具有多重理解维度。在理论层面上,新发展理念是一体多元,共聚合力的完整发展观体系。在价值层面上,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和谐人际关系的价值取向。在实践层面上,新发展理念化解社会主要矛盾,重点解决时代难题。在国际层面上,新发展理念能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引言 价值观是指人们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和现象对自身或社会的重要性时所持有的内部标准。它囊括了个人和社会的指向,也是人心灵深处的行为准则,这些准则决定着个人未来的行为方向。 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就是“职业价值观”,它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或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 我国职业价值观的大部分此类研究停留在一般青年、大学生层面上,没有分化出来,而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及地域性,一般意义上的理论难以指导具体的实际,本研究的特色在于首次把山东省不同地域高师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招生改革的价值取向长期未得到准确定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目标价值取向上坚持"以人为本",在社会价值取向上坚持公平公正,在技术价值取向上坚持科学选才,应重构高校招生改革的价值取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我国高校招生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层面价值取向的冲突学前教育理论层面的价值取向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程而不断发生变化的。近二十年来,我国学前教育理论层面的价值取向的集中成果应该体现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师指导纲要(试行)》的基本理念中,其中的价值取向与过去有着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价值取向决定价值选择,“不同的价值取向,对教育实践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内,它可以使教育向着一定倾向发展。甚至在特定意义上,人们按照一定的教育价值取向,通过主体的能动作用,可以创造出具有特定价值模式的教育。人们要教育发挥什么功效,要新生一代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即创建什么类型的教育和培养什么类型的人,这些教育的根本问题,无不受教育价值观决定”。(孙喜亭:《教育原理》)从本质上说,我国教育价值取向是一种注重工具性的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这种教育价值取向无疑带来了社会的重大发展,但由于其忽视了个体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也导致了教育的诸多弊病。当然,建国60年来,  相似文献   

10.
罗环 《教育导刊》2007,(9):8-11
"课程价值取向是人们基于对课程总的看法和认识,在制订和选择课程方案以及实施课程计划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性。"〔1〕任何一名从事教育的人,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践工作者,都有自己的课程价值取向,它综合了人们对课程哲学、社会、文化、方法论等方面内容的一个总体认识,影响人们对课程的整体认识,影响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在研究过程中重视课程价值取向的分析,可以使我们从较高的角度来认识课程的问题。本文在对传统课程价值取向审视的基础上,提出了当代学前教育课程价值的新取向。  相似文献   

11.
当代视野的马克思公正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正是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作用和地位、行为和回报之间相平衡的关系。实现社会公正是马克思思想的首要价值和基本目标。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自由发展和平等生存是社会公正的本质规定,应然公正与实然公正相统一是社会公正的实践原则,制度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实现途径。马克思的公正思想对我们促进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社会和谐思想经过否定性辩证法的批判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浸润得以形成,它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三方面关系为内容维度,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诉求,以共产主义社会为目标指向。自由劳动和科学实践是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两条鲜明的逻辑线索,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的生成理路中所蕴含的以唯物实践为主导的方法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路径指向为:以人为本,坚持群众路线;勇于改革,谋求发展;追求公平、公正,实现共同富裕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思想,成为我国科学发展的方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构建和谐社会作为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需要各行各业以及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的伟大任务。本文探讨了人民法院在促进民主与法制建设、维护稳定、保护人权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作用与地位。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体现了中华民族建设美好社会和实现美好生活的社会理想,体现了文明的发展与时代的要求。在当下,我们国家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以民主法治为基石、以公平正义为内在精神、以诚信友爱和充满活力为重要特征、以安定有序为外部表征,最终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社会公平一直是引导人类进步的价值导向。作为未来理想社会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社会公平是马克思主义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处于和平建设年代,始终把实现社会公平作为党长期追求的重要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社会公平凸现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6.
执政党的优良党风能够促进社会认同和社会凝聚,引领社会的道德取向,这是执政党党风建设最大的社会价值,也是执政党党风建设对于社会的正能量作用.当前,中国共产党如果把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作为党的建设的突破口,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价值追求,就能够充分发挥党风建设的正能量作用,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  相似文献   

17.
社会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基石,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是现代制度设计和安排的基本依据。正因如此,准确、慎重地理解公正意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本文着力于从国家、个人两个维度把握公正的内涵。从国家、阶级维度考察公正,引申出公正之阈限;而以人为中心的维度则推演出公正之无限。偏颇某一方面都明显不足,这要求我们将公正之阈限与无限结合,以期更全面理解公正之意蕴。  相似文献   

18.
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相对稳定的思想观念,是人们道德行为的内在体现,与道德行为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社会上频繁出现的"道德失范"现象就是人们一定价值取向的反映和表现。对"道德失范"现象进行价值观透视,目前道德状况不佳的深层次原因主要表现为:价值认识的片面性,价值标准的混乱性,价值实践的随意性。因此,文章基于这些因素考虑,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道德失范"现象的相关对策措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增强人们的道德自觉自信意识,促进道德风气的根本好转,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更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和践行,为了解决中国当今现实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在发展的进程中达到一种相宜相生、和睦相处、和衷共济的融洽状态;和谐社会的价值就是和谐社会对人的功效和积极推动作用,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代价值,从根本上就是推动我国人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综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文化的作用表现在对社会发展的导向,对社会的规范、调控,以及对社会的凝聚作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上。应通过建设和谐文化,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为和谐社会培育必需的社会环境,用和谐文化培育人、塑造人,丰富人们的精神内容,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使和谐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使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