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首先对高层建筑物抗震设计概念做出分析,分别从场地选择,总体布置、结构形式三方面进行。其次重点介绍抗震指数计算方法,从设计角度出发对计算方法进行总结。最后阐述了有效的高层抗震设计方法,并对地震发生阶段建筑物受力形式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2.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PBSD)是新一代结构抗震方法,是未来抗震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文章对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的地震水准、结构性能水平及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全面介绍,并对基于性能的能量分析方法的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底部框剪多层砌体房屋的应用日趋广泛,但其抗震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从设计的角度对提高底部框剪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性能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此类房屋结构体系受力特点及抗震中的薄弱环节。然后,着重分析了此类房屋结构在概念设计、计算分析等抗震设计方法的若干关键问题,文中提出的抗震设计的关键措施可为工程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底部框剪多层砌体房屋的应用日趋广泛,但其抗震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从设计的角度对提高底部框剪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性能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此类房屋结构体系受力特点及抗震中的薄弱环节。然后,着重分析了此类房屋结构在概念设计、计算分析等抗震设计方法的若干关键问题,文中提出的抗震设计的关键措施可为工程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肖喆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0):268-268,269
针对一栋高度为146m的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详细介绍了其结构超限抗震设计情况,相关技术措施以及相应的计算分析结果,以供类似超限高层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砖混结构校舍受震害影响较重,从抗震构造措施及抗震设计计算两个主要方面进行抗震加固分析讨论。按照砖混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简单易行的砖混结构校舍抗震构造措施的补足方法,为类似工程的加固设计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7.
包广林 《科技风》2013,(12):167
汶川大地震再一次给了我们惨痛的教训,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抗震途径,即民用建筑抗震设计对结构抗震提供了重要而有利的影响。由于地震发生的不确定性,依靠定量计算设计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不能代表结构在地震中的真实反应。结合震灾启示,本文对民用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性以及结构抗震设计内容进行了阐述,为广大工程设计人员进行抗震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论文主要概述了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以及垃圾焚烧厂势在必行,通过对云南某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进行动力弹性及弹塑性计算,分析工业厂房建筑在抗震设防地区的适用性及可靠性。通过实际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得出最终结论,进一步验证了厂房布置能够满足抗震设计原则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型钢混凝土梁式转换,运用基于结构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采用建筑结构通用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MIDAS GEN进行建模计算分析,对采用两种不同材料转换构件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进行结构受力和抗震问题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动力时程反应分析方法,利用FLAC对其取水隧洞进行了抗震分析,得到了其衬砌内力包络图。针对不同的设计方案,比较圆形隧洞和马蹄形隧洞的优劣性。计算结果表明,圆形隧洞受力优于马蹄形,计算结果可为隧洞抗震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砖混结构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本文从砖混结构的抗震加固角度出发。首先对砖混结构中的混凝土、砖砌体和木结构检测进行分析研究。然后根据检测结果再对其进行抗震鉴定分析,利用底部剪应力法计算建筑的抗剪承载力,对于抗剪强度低于设计值的墙体进行加固设计,并对加固后的墙体进行抗剪承载力验算。实例分析表明,加固后的墙体其抗剪承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能够抵抗地震水平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了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高层连体建筑有限元模型,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法进行地震响应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说明。通过分析,高层连体建筑第23层在天津波作用下水平方向顶层位移的最大值为0.07765m,发生在2.26s时刻;在天津波作用下水平方向顶层加速度最大值为1.90251m/s2,发生在1.64s时刻。研究结果表明,该高层连体建筑是抗震性能良好,能够满足工程要求,同时可以为其他高层连体建筑的抗震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潘振平  王岗  覃朗 《今日科苑》2010,(16):24-25
结构抗震设计中,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SSI)是一个难题,计算模型中不可随意简化;联系各国有关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效应规定的抗震规范,提出结构中常见的桩基础抗震设计理念及思路,并对模型的人工边界进行了讨论;工程应用表明,新型结构支盘桩对结构抗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浅议结构抗震设计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结构的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对静力理论分析阶段、反应谱理论阶段、动力理论阶段三个阶段的理论研究和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介绍了现代抗震设计方法,即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并与传统的抗震设计理论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其先进性和优点,其必将成为建筑抗震设计思想的核心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不同类型高层结构抗震设计的分析,将结构的"延性"由抽象的概念具体工程化,并提出了高层结构的抗震设计"概念和构造措施胜于结构计算"的观点。最后,作者结合工程实例对高层结构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由于建筑抗震设计的复杂性,在实际工程中抗震概念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钢筋混凝土材料性能的离散性、变形成分的多样和影响因素的众多.很难建立一个通用的可用于精确计算的本构模型.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分析还是较难的一个因事情.在有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以后,大大提高了分析的效率.本文就是文时静力弹塑性分析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优势.然后讨论了采用ETABS进行pushover计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大型通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DINA对合肥地铁某换乘车站地震动力响应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与分析,研究车站考虑抗震工况时的配筋设计及抗震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建筑结构设计中楼梯设计的问题进行探讨,从规范规定和设计理念出发,对各种结构形式下楼梯计算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筑抗震设计时楼梯设计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建铁路站房较多采用混凝土框架加折线形钢网架屋盖的混合结构体系,结合某新建的大跨度站房,采用SAP2000软件对混凝土框架加钢网架屋盖的结构进行动力分析,利用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方法研究了此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研究表明该结构体系合理,抗震性能良好,研究结果可为其他铁路站房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地震区建筑结构设防与不设防,震后结果大不一样。要使工程建设真正达到能够减轻以至避免地震灾害,做好抗震设计及抗震构造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根本措施。根据实践经验和对有关资料的总结,对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