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学锋 《兰台世界》2012,(28):71-72
自古我们中华民族就有崇拜龙的传统,龙文化也是我国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特色.在古代许多建筑上有龙的装饰,古代传说中有龙的各种描述,在许多物品上有龙的形象,许多民俗体育活动也离不开龙的影子,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五月初五端午节的龙舟竞技,具有龙文化的浓厚特色.  相似文献   

2.
朱明珠 《北京档案》2015,(10):44-45
延庆县汉代时称屠庸,唐为妫川,金谓缙山.至元二十二年,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出生在这里.20年后,这个曾孙当上了庙号为仁崇的大元皇帝,就把缙山改称"龙庆",并由县升为州.徐达扫北,元朝统治被推翻.明朝皇帝认为自己不是龙,不承认这个出生过元朝皇帝的地方叫"龙庆",于是,永乐皇帝朱棣下诏,把"龙庆州"改为"隆庆州".又过了一百多年,明穆宗朱载垕即位,为强化本身威严,把国内几处隆庆地名改掉,于是"隆庆州"又一次被改称,叫做"延庆州".  相似文献   

3.
2012年为农历壬辰年,生肖排列属龙,又称龙年.在我国,有不少与"龙"有关的文化,在龙年到来之际,品赏一下龙文化,亦别有一番情趣.龙歇后语在我国无数歇后语中,有的与龙有关,如"龙王爷作法——呼风唤雨"、"鲤鱼跳龙门——想高升"、"驴头插龙角——四不象"、"画龙点睛——功夫到家了"、"麻袋做龙袍——不是这块料"、"蚂蚱跳龙门——想得高"、"龙灯的脑壳——由人玩耍"、"蛟龙困在沙滩上——抖不起威风"、"龙珠跟着龙尾转——不对头"、"跳蚤充龙种——冒牌货"、"龙王爷的帮手——虾兵蟹将"、"龙灯的胡须——没人理"等.这些歇后语诙谐风趣,令人过目难忘.  相似文献   

4.
<名画记>记载南北朝时著名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南京)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全无眼睛.每当有人问起的时候,他就说,点上眼睛龙即飞去,人们不信,请求一试.画家就给其中的两条龙画上了眼睛,顷刻之间,雷电破壁,这两条龙当即腾空而去,那两条未点眼睛的龙依然在墙上,画龙点睛的成语即源于此传说.这种传说带有浓重的神话色彩,但人们自然会从中悟出这样的的道理:"点睛"能传神.  相似文献   

5.
问题提出的背景 2007年,针对"中国龙"是否改名在国内各大媒体上曾被吵得沸沸扬扬.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国龙"错译为dragon,违背了"中国龙"自身的意义和内涵,应该改译为loong;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从古到今,龙一直作为中国形象的一个代表性标志而为我们所普遍认同,没必要那么在意我们国家自己的图腾在别人那里会产出什么样的感想,所以不主张为中国龙改名.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在我国出版界,兴起经济承包责任制,把利润指标承包给编辑室,甚至索性承包给编辑个人。编辑室或编辑个人承包了利润指标,自然要求放权,放选题权,放印发权,放财权。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权力分解,承包者把编、印、发都揽在自己手头,谓之“编、印、发一条龙”。有多少个承包者,就有多少条“龙”,群“龙”飞舞,好不热闹。  相似文献   

7.
樊丽 《声屏世界》2009,(10):54-55
我国电视剧植入式广告的应用,可以追溯到1991年的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百龙矿泉水壶以陈设道具的方式在剧中出现。随着电视剧的热播,百龙矿泉水壶销量直线上升。此后,由于植入式广告在电视剧中的频繁出现,引起了观众的关注与讨论。有人认为它是行之有效的营销方式,也有人把加入植入式广告的电视剧称为“广告连续剧”。由此,我们要理性分析电视剧中植入式广告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8.
走马南山     
早就听说,城步南山是我国南方的呼伦贝尔,我国南方最大的现代化高山牧场.7月上旬,我们起了个大早,上街吃了一碗米粉就驱车上路了.不久,汽车行驶在新铺就的临(口)--溪(上)公路,溯流而上.旁边就是远近闻名的"南国第一漂"--龙底河.流水潺潺,青山滴翠,鸟唱虫鸣,更显静谧,只有车轮的"沙沙"声响.  相似文献   

9.
半月掇闻     
龙新民:中俄两国将加强科技书刊信息合作3月2日,新闻出版总署署长龙新民会见俄罗斯科学院院长奥西波夫一行。会见中,龙新民介绍了我国出版发行领域对外合作的有关政策,双方重点就加强科技书刊合作等内容进行了友好会谈。龙新民指出,多年来,中俄在出版领域有着密切联系和良好合作,两国的很多优秀图书都在对方国家拥有广泛读者。他强调,去年俄罗斯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成功举办了主宾国活动,今年中国将在俄罗斯书展上作主宾国,这为双方业界进一步紧密合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10.
谈小明(长兴林城镇天平桥村书记):百叶龙在我们林城镇天平村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以前舞龙在我们这里是一种群众的业余文化.百叶龙是以前我们的前辈传下来的,是一种吉祥物.我们农村都是农民,靠劳动、种田,要风调雨顺才能保证丰收,在这样的情况下,用百叶龙在丰收以后在春节、节假日庆喜的.  相似文献   

11.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每一个炎黄子孙都骄傲地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源远流长的龙文化,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我国的各民族几乎都有以龙为主题的传说和故事。  相似文献   

12.
“龙”是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代表,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广告资源.现代广告被认为是一种文化事件和塑造社会“拟态环境”的重要信息装置.在广告中使用以“龙”为代表的传统元素不仅能提高广告效果、塑造品牌个性、实现品牌的国际化发展、支撑我国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战略转型,更能达到宣传祖国文化、提高文化认同、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一 中国和印度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大国,吸引了全球的目光,"龙"与"象"在暗中角力的同时,也在彼此关注对方的崛起.  相似文献   

14.
从古代文献记载情况来看,伏羲、女娲、炎帝、黄帝、尧、禹等古圣先王身世都与龙、蛇有关。尽管有关这些古圣先王的记载在先秦时期就有了,但是,先秦文献尚未把他们的身世与龙蛇联系起来。把他们的身世与龙蛇联系起来是在秦汉以后,而且主要是汉晋文献。这个变化与秦汉以后人们把龙当作专制皇权的象征有着直接的关系。汉晋时期,把很多古圣先王的身世与龙蛇联系起来,就是人们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5.
《触龙说赵太后》是《战国策》的名篇。今本《战国策》却误把“龙”“言”两字并为一字,于是有了个“触詟”。《史记·赵世家》记为“触龙言愿见太后”。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所说与《史记》完全相同。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面世  相似文献   

16.
草龙,又称稻草龙或香龙。舞草龙是开化县农民庆丰收兆吉祥,祈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一种民间娱乐活动,流传甚广,在县城西乡、北乡为多见,其中以苏庄草龙为最讲究,最壮美。马金、何田、菖蒲等乡镇又称迎香龙,因草龙捆扎是以稻草搓扎粗大绳索,再扎成龙首龙尾,形同长龙,绳索上插上点燃的香枝而得名。舞草龙总是选在每年的中秋之夜,当团圆饭吃罢,皓月当空,舞龙队便高擎香火草龙,“狂奔狂舞,穿梭于村中大道,起舞于晒场田野”。夜空中的香火龙飞舞腾跃,吞云吐雾,忽而“龙头戏珠”,忽而又“龙身打串”,一时“龙头咬尾”若即若离,一时又“龙尾圈头”缠缠绵绵,伴随欢快的打击乐声,给人带人亘古的文化畅想之中。  相似文献   

17.
刚刚结束的上海国际车展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世界更多把眼光聚焦在中国.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中国情报检索语言发展脉络的探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是最早在图书文献资料的体系编列上运用情报检索技术与方法、最早把情报检索思想应用到实践工作上的国家.可以说,我国情报检索语言发展历史悠久,但是情报语言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却只是在本世纪八十年代初才开始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有两则寓言,一般的中国人恐怕都耳熟能详:一是“叶公好龙”,一是“郑人买履”。寓言中叶公与郑人都成了被人们嘲笑的对象,在今天看来,这恐怕多少有些误解。 叶公好龙之甚,以至于墙上画龙,柱子上雕龙,家中到处是“龙”。但真龙来了他为何又惧之?人家说他是假好龙,或者说是好假龙。我想他是一开始就未接触过真龙,在虚拟的龙的世界生活惯了,忘  相似文献   

20.
半月掇闻     
龙新民在机械工业出版社调研时强调:改革不搞统一模式11月15日,新闻出版总署署长龙新民在机械工业出版社调研时强调,发展是基础,改革是动力;改革不搞统一模式,成熟一个改革一个。但一定要把改革提上议事日程,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改革,攻坚破难,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促进出版繁荣。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一同调研。龙新民一行参观了由该社投资兴建的北京百万庄图书大厦,充分肯定了该社扩大图书产业链兴办书店的大胆举措。在认真听取了该社社长王文斌有关工作汇报后,龙新民强调,机械工业出版社作为一家专业出版社,多年来在保持专业特色,出版高水准、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