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食家     
首先得声明,我决不一般地反对吃喝;如果我自幼便反对吃喝的话,那末,我呱呱坠地之时,也就是一命呜呼之日了。可是我们的民族传统是讲究勤劳朴实,生活节俭,好吃历来就遭到反对。母亲对孩子从小便进行“反好吃”的教育,虽然那教育总是以责骂的形式出现:“好吃鬼,没有出息!”孩子羞孩子的时候,总是用手指刮着自己的脸皮:“不要脸,馋痨坯;馋痨坯,不要脸!”  相似文献   

2.
莫做闻香到     
小时候曾听过一个故事,大意是:有个死鬼很馋,哪里有好吃的东西它就去哪里吃喝,人称“闻香到”。后来终于被一会法术者捉住,给大户人家当了奴仆。这故事本身无意义,无须讨论验证。只是我以为故事中的“闻香到”与时下新闻界的“馋记者”有许多相似之处,不信吗?请看事实——.  相似文献   

3.
我小时候住的那个院子里,只小恒和我两个男孩.我大小恒四岁,这在孩子差得就不算小了,所以小恒总是追在我屁股后头,是我的"兵".  相似文献   

4.
大学毕业后,弟弟去了一座遥远的南方城市工作,于是回家的机会就少了。所以每次弟弟回家待一段时间,全家都像过节般喜庆。爸爸妈妈总是提前好几天就开始准备好吃的,并对我说"你弟弟在外面吃的怎么也不如家里顺口,这次回来给他多做点好吃的,让他补一补"。到了弟弟回来那天,妈妈不停地让我发短信问弟弟到哪里了,爸爸虽一声不吭,却早早跑到火车站去等  相似文献   

5.
天生吃货     
朋友从杭州带了一块金华火腿。我盘算怎么吃时,脑子里突然想起一篇文章,叶圣陶的《潘先生在难中》。情节印象不深,独独记得一个场景。潘先生家的孩子咬着指头说:"我要吃火腿汤淘饭。"潘先生现了点窘态偏装作没事的样子说:"只消来两客蛋炒饭。"火腿汤淘饭,会比扬州蛋炒饭更好吃吗?当时就颇好奇这食物的滋味。令我垂涎的还有鲁迅先生的文章。不提别的,单单《社戏》里几个少年简单煮的罗汉豆,在水乡豆麦和蕴藻的香气里,  相似文献   

6.
小时候是个很乖的孩子 我对童年的记忆是一种田园牧歌似的朦胧感觉:阳光穿过菩提树叶子的间隙照进我家的客厅里,我的母亲,我的姐姐,或者是在店里干活的某个人总是在我的身边,不时过来抱抱我,或者给我一块糖果哄我安静下来.家里人常说我小时候是个很乖的孩子,我的政敌们恐怕很难相信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小龙套     
养孩子就像做投资,虽然说起来都是做长线,但总是希望时不时能来点分红、配股啥的。在我看来,做长期投资就得本着投资房地产的原则,在没出手前以房养房。同理,养孩子要减轻经济负担,我便动了以儿养儿的念头。  相似文献   

8.
贾樟柯 《出版参考》2004,(35):45-46
上初三的时候,我的一个结拜兄弟当兵要走.我去送他,他坐在大轿车里一言不发.我想安慰他,便说,这下好了,你自由了.说完此话,他还是一脸苦相,便有些烦他.在我的概念里,只要不上学,不做功课,不被老师烦,便是最大的幸福.而能离家远走,不被父母管教,那更是天大的喜事.我由衷地羡慕他,所以不太理解我那兄弟为何总是沉默不语,并且低着头不拿眼睛看我们.车快开的时候,我实在不想再看他一脸哭相,便说:"你是不是怕我们看你远走高飞,心里不平衡,假装不高兴来安慰我们?"  相似文献   

9.
自打吃喝之事从宫廷家庭走向社会后,三百六十行中,便多了勤行与闲行.  相似文献   

10.
乡村情感     
华杉 《湖北档案》2006,(5):34-34
想起家乡,我的思想中便会很自然地呈现出:小桥流水,村舍牛羊以及鹧鸪水车,还有辘轳井绳和村西月光滩的种种情景.那是一种悠远宁静温柔的感觉.在这种感觉中我设想自己是生活的一分子,因而便有灵悟,心中便生出一种愉悦.我把家乡想象成只有牧歌,只有悠远平和,在我生长快二十年的心灵上总是覆盖着的一片净土.  相似文献   

11.
有一次,我请朋友吃饭,席间揶揄几位做法官的朋友:"都说你们是'大盖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真羡慕你们的口福啊!"没想到他们几个却一脸无奈,倒出了一肚子苦水:"你以为我们愿意这样啊,现在吃饭都成了苦差事,不去都不行."这让我很诧异,不过回过味来想想也有道理,天天吃喝,换谁都会烦.  相似文献   

12.
"没有一种感觉比得上回家过年",霎那间,我潸然泪下。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总是踏着皑皑白雪过年。虽然天气很冷,小手冻得通红,可还是盼望过年,过年意味着有新衣服和好吃的东西,还有父母和长辈们给的压岁钱。带着童年过春节的记忆,我已经度过了生命中的二十几个春秋。变了的是时间,不变的还是春节回家过年。  相似文献   

13.
亲历美国社区图书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女儿读着一本叫<诚实>的书,书中问道:"你今天诚实吗?"五岁的女儿赶紧点点头,但又马上正经地说:"只有一件不诚实的事,现在我正想告诉你呢.就是我白天跟你说,我的嘴是我吃雪饼扎的.其实不是.是我咬钱罐小兔兔的耳朵扎的."啊!一本书居然有这么大的力量,让孩子马上说实话.我千辛万苦,从小教她要做诚实的孩子,从"诚实找釜头"到"牧羊少年",以为她可以是一个至少不说谎的孩子呢.  相似文献   

14.
小孩子是突然变成大人的,还是随着时间慢慢成长为大人的呢?今年过年回家,明显感觉自己的心境发生了一些变化. 儿时,总是倒数着过年的日子,去超市买各种各样的鞭炮烟花,和哥哥妹妹们一起在院子里放烟花,大年初一早早便起床,兴高采烈地穿上新衣服,跟着爸爸妈妈去亲戚朋友家里"收红包"……那时候,过年是我们一群孩子的狂欢.  相似文献   

15.
广播热线讨论关于未成年人教育的话题,颇有意思:家长抱怨现在孩子沉迷网络游戏,越来越不好好学习,他们认为网吧是罪魁祸首;孩子觉得学校简直就是一个监狱:考试总是没完没了,认为这是老师的  相似文献   

16.
你总是说我长不大,你总是说我不够成熟,你总是说我怎么年龄长了,却只是长成一个大孩子?可是,爸爸,你知道吗?每次你叫我的时候,你都是喊着女儿,因为在你的心里,我一直是你的女儿,在你眼中,我也就永远只能是个孩子了。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儿童文学家波罗·福克斯曾经说过:"当你念书给孩子听,当你把一本书交到孩子手上时,你便带给孩子无限的人生可能性,你便成为一个启发者。"挑选适合的图书送给孩子,以正确的方式阅读,成为了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的第2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  相似文献   

18.
拍照片:从记录孩子成长开始 27年前一个深秋的夜晚,"小王子"诞生. 我为他拍下第一幅照片,是裸照.这裸照不轻易示人,至今是我最得意的作品. 我为"小王子"拍照,从中得到许多乐趣.孩子的脸是最天真的,他的喜怒哀乐,全写在脸上.每次带"小王子"逛过公园,拍过照片,跨上自行车往回骑的时候,都要问问他的感受:今天玩得开心不开心啊?他有时说开心,有时直接就说:不开心!  相似文献   

19.
逃学乐     
《出版参考》2005,(2):29
离开私塾转入新式小学时,我学的总是学校以外的.到我出外自食其力时,又不曾在职务上学好过什么.二十岁后我"不安于当前事务,却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这份性格的形成,便应当溯源于小时在私塾中的逃学习惯.  相似文献   

20.
微记录     
正@口袋野史:建国初,毛主席视察东北,当他看到有的地方大吃大喝、浪费严重时,在东北局、辽宁省、沈阳市领导干部会议上,重点讲了七届二中全会的精神。他说:"我和恩来不是为了吃喝(才来这里),搞那么丰盛干什么?你们要做刘宗敏,我可不想当李自成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