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报纸作为“新闻纸”,在信息传播方式迅速发展的今日,仍然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报纸发行时效,对于报纸的影响力十分重要。尤其是对发行覆盖区域较大的报纸来说,其发行时效显得更为重要。异地印刷,也就是在远离报社所在地的城市委托印刷,目的就在于尽量缩短报纸从印刷厂到读者的距离。今天我们读到的许多报纸,就是在报社排版制作版面,然后传输到外地的印刷厂印刷的。  相似文献   

2.
我们哈尔滨州《播电视周报》创办于1987年10月1日,现有职工110入。近10年来,在各级领导和广大读者的关怀和支持下,报社全体职工齐心协力,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报社不断发展壮大,报纸发行量多年稳定在30万份左右。在办报和经营管理中一我们精心策划,大胆决策,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办报、管理,两翼齐飞,报社年年都有新发展。目前,报社已实现了采编、激光照排、印刷、发行一条龙体系。自力更生,自筹资金新建办公室、职工宿舍、印刷厂等5000平方米。全社年创产值达2000万元。报社固定资产达2500万元。一、办出特色,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3.
八个春秋,沧桑巨变。自1991年年初至今,李汉聚在商丘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党委书记的岗位上,已整整奋斗了八年。他团结带领报社全体人员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令世人瞩目:商丘日报自1995年改为对开大报后,陆续又创办了“星期刊”、“农村版”、“法制版”和“教科版”;报纸发行年年递增,如今已达到4万多份;广告年收入已突破400万元;购地约20亩,先后建起了2123平方米的四层办公大楼、6795平方米的两栋家属楼、1390平方米的印刷厂大楼及行管综合楼,彻底告别了租房办公、住宿的历史;采用激光照排技术,建起了自己的印刷厂,办报条件大为改观。报社固定资产由1990年时的36万元增加到如今的1150万元。  相似文献   

4.
目前大部分县市报社,尤其是创刊、复刊较早的报社都办有自己的印刷厂,呈一报一厂格局,这些印刷厂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应当承认,报社自己办印刷厂不仅保证了保质保量及时出报,而且曾作为报业经营的主要项目,为报社创收、“以厂养报”作出了贡献。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县市报社印刷厂逐渐失去竞争优势,业务量减少,不  相似文献   

5.
今年6月中国报纸出版电子及印刷发展研讨会在风景如画的云南昆明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报社印刷厂的代表共聚一堂.共同交流报社印刷厂的最新动态.探讨印刷厂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大家在讨论中达成了共识:报社印刷厂在新时期面临多方面的挑战.技术改革和制度改革是报社印刷厂前进道路上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系列重要决策部署。铜仁日报社以此为契机,在抓好报社建设的同时,慎重稳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将报社印刷厂和广告公司进行改制,组建为“铜仁梵净山报业有限公司”,实现办报与经营两分开。同时,大胆创新用人制度和办报机制改革,使报社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办报经营水平显著提升,改变了长期在全省靠后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众日报社淄博分社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新闻采写每年都有好作品荣获报社和省以上好新闻奖,连年被评为报社先进集体;经过不懈努力,用两年时间建成了一座总投资4000多万元的培训中心,并于1998年10月1日投入运营;淄博广告分公司迅速壮大,业绩进入报社市地分公司先进行列,1998年营业额突破1000万元(含实物抵顶),今年上半年营业额同比又有增长,成为有广泛社会影响和竞争实力的专业公司;新组建的淄  相似文献   

8.
1999年3月,菏泽日报社印刷厂在山东省市地报社中率先改制,成立了菏泽新闻印刷有限责任公司,由当时的亏损企业一跃成为年创利润近400万元的现代化印刷企业。2000年4月,山东报业印刷厂体制改革现场会在菏泽日报社召开;2001年10月,菏泽日报社“报社印刷厂股份制改造”项目荣获中国报协颁发的“中国报业创新奖”;2002年以来,有40余家市地报社到菏泽日报社参观学习。9年来,菏泽新闻印刷公司不断整合资源,强化管理,集约经营,用改革激发活力,靠机制提高效益,以政治凝聚人心,重管理,重技术,重人才,向现代化、高效益迈进,走在了全国市地报社印刷企业的前列。  相似文献   

9.
报业多种经营,是指与本报出版发行无直接关系的报业经营活动,即报社印刷、广告、发行以外的经营活动。报社印刷厂在印刷本报)外.承揽外派或开大书刊、包装品印刷;报社广告部在办好本报广告之外,开发路牌广告、画册广告等;报社发行部门在完成本报发行工作之外,代发其他报刊、图书,也应视为报业多种经营。不过,此类多种经营是与报业主业经济密切相关的多种经营。在报业多种经营的项目中,还有着大量与报业主业经营无关的产业。本女将着重探讨后一类报业多种经营。一个困扰报业的难题报业多种经营,特别是开展与报社主业经营无关的多…  相似文献   

10.
王健 《新闻通讯》2013,(7):45-46
曾几何时,邮局作为报社发行的唯一主渠道,无限风光一统天下。而随着邮局自身环节多,时效滞后,服务差等原因,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于是,各家报社纷纷组建自己的发行队伍,零售、征订一齐上,邮局则蜕变成在主城区周边及农村偏远地区发行的辅助渠道。现在,报刊社自办发行,虽然解决了时效滞后、服务差等问题,但同时又产生出差价征订、零售冲摊、虚假投递、退报率高、成本骤增等一系列新问题。下面就以上问题作一些有益的探讨,以期对我们的发行工作能有所帮助。组建发行队伍。严把用人关  相似文献   

11.
热爱是成长的激素1994年初,我调到前进报社总编室任出版编辑。那时编辑室人手少、任务重,编辑、记者都是一身挑。我干的活特别杂,除了画版、校对,还负责老干部工作宣传,兼任摄影编辑、记者,每周还要跑印刷厂下  相似文献   

12.
2006年3月19日,新疆石油报社印刷厂引进CTP机并正常使用,结束了新疆没有CTP机的历史。也结束了新疆石油报社印刷厂印不出高档彩色印件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襄阳报社在1989年底以前,经营创收和事业发展很不景气:每年的广告收入仅二三万元,周二刊的襄阳报全社15人挤在一座只有二三四层“空中楼阁”的小楼里办公住宿,全社固定资产不足40万元。自1990年开始,报社的经营创收和事业建设高速发展,在每年财政补贴不变的情况下,至今,报纸发展到周五刊,报社办起了印刷厂,成立了实业总公司,拥有占地20亩、建筑总面积达5900平方米的房地产(不含印刷厂),增加了各种运输车辆和通讯工具,全社固定资产总值达350万元。 如此发展,因素有多方面,潜伏的问题也不少,单从主观上总结经验,可以提出来研究的一个问题便是——报社经营  相似文献   

14.
一手拿枪,一手拿笔,战斗在沂蒙山上 1941年10月,我奉派到<大众日报>社第一印刷厂,负责监印和校对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和分局宣传部部长李竹如的两个报告.不想到达印刷厂的当天夜里,就遇上了5万多敌人对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进行冬季"大扫荡".印刷厂机器、铅字等均掩埋地下,印刷党内文件已不可能.山东分局机关已经转移.经与报社总编辑自学光联系,我参加了由他率领的报社第三战时新闻小组工作,在东蒙山一带,以第一印刷厂工人临时组织起来的四五十人武装为依托,一面就地坚持反"扫荡",保护工厂机器和当地群众的安全;一面利用战争问隙,编印出版<大众日报>战时油印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市报人》2007,(8):F0004-F0004
潮州日报是潮州市委机关报,也是潮州市唯一的一份国内外发行的报纸。 潮州日报创刊于1992年9月1日,报社共投入5000多万元建设了办公大楼、印刷厂、职工宿舍、食堂等,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形成了环境优雅的花园式社区。本报印刷和电脑设备配套先进,拥有瑞典产的桑那彩色自动印报机5台,实现卫星接收,电脑编版,激光照排,感光制版,彩色自动化印刷等。  相似文献   

16.
地市报印刷厂在计划经济时期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地市报社印刷厂现有的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需要,束缚了报社印刷厂的发展。如何走出目前的困境,是我们地市报人关心、思考和需要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咸阳日报》是中共咸阳市委机关报。现为对开四版日报,年发行量4.5万份。报社现设一室五部一厂:办公室、编辑部、通采部、编报部、广告部、发行部、印刷厂。原财务部机改后并入办公室。设专职财务人员3人,其中办公室主任(高级会计师)兼财务主管,另有会计、出纳各1人。报社印刷厂为下属事业企管单位,主要承担《咸阳日报》印刷任务。  相似文献   

18.
印刷质量是报纸全部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刷质量直接关系着报纸传播信息的效果。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实现企事业发达的重要保证。报纸印刷的质量不仅是报社印刷厂的生命,也是整个报社的生命。因此,抓好报纸印刷质量,对报社印刷厂来讲是一个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19.
我们从1985年1月开始自建发行网,由报社自办发行,至今已两年多了。实践证明,报社自办发行的路子是对头的。自办发行提高了报纸的投递质量,使读者订报方便、看报早,扩大了发行数量。到今年4月底,发行人员没有增加,洛阳日报的发行量比去年平均增长了22%,月均发行98846份,最高额达15.8万多份。比1985年以前邮局最高发行数6.2万份增长了154%;并且节约了发行费用。今年以来,我们除进一步巩固现有的发行  相似文献   

20.
理清思路1998年底,本报党委对报社的工作进行了多次研究,认为《江苏工人报》目前状况不容乐观:发行数近年来徘徊不前,此其一;二、广告收入在江苏排名较后;三、基本没有职工或其他读者的个人订阅。主要靠红头文件和组织手段发行.市场竞争乏力;四、工厂设备老化,印刷能力已明显不适应报纸的发展,而更新必须投入400万至1000万元人民币。报社工作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怎么办?报社党委认为,在报业竞争如此激烈的江苏,《江苏工人报》必须面向市场,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加快发展步伐,尽快缩短与两个效益都好的一流报纸的差距,争取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办成在全国叫得响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