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晚报》从1958年创刊以来就开始发表小小说,叫做“一分钟小说”。在当今发表小小说报刊如林的情况下,《北京晚报》的“一分钟小说”是如何坚持自己特色的呢?《北京晚报》上所发的“一分钟小说”可归为以下三类: 一、贴近生活,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新观念。近年来,中国大地正在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的繁荣,物价的浮动,人才流动,万元户个体户的出现,以及正在开展的政治体制的改革,这一切使人充满希望,同时又给人带来许多的矛盾和困扰。作为“一分钟小说”,如果能很快地从各个侧面反映这种变化着的五光十色的生活,读者就会感到亲切。这正是报纸副刊的  相似文献   

2.
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的“一分钟小说”,大多在千字以内,最短的仅六百余字,分把钟可读完。不少作家、业余作者和读者对“一分钟小说”很感兴趣,热情支持。“一分钟小说”出世以后,来信、来稿激增。最初两个月内,晚报副刊平均每天收到的小说作品30篇,每月有八、九百件之多。这些作品,有的来自知名作家,大多出自业余作者之手,有相当数量是“处女作”。北京晚报复刊后的8个月内(截至10月中旬),共发表“一分钟小说”39篇。其中以四、五月份刊发较多,平均每星期超过两篇。许多读者来信希望多发这类作品。有的读者说:“‘一分钟小说’的生活气息浓厚,在短  相似文献   

3.
读者之声     
△青海乐都县地质四队崔海峰: 我从1985年开始订阅《新闻与写作》,现已按年装订。从订贵刊开始学写新闻、小说、诗歌、散文等,已在地市级以上报刊、电台发稿100多篇。去年,我运用贵刊“小小说创作谈”的知识进行创作,在《中国地质报》的纪实小小说征文活动中,在总共刊登的70篇征文中,就有我写的2篇。贵刊有不足之处。从我订的这三年看,几乎没有看到什么漫画作品和漫画创作方面的文章。建议开设“漫画专页”和“漫画创作谈”栏目。新闻摄  相似文献   

4.
<正>“小小说在郑州”是业界对《小小说选刊》杂志及郑州百花园杂志社(以下简称“百花园”)的肯定与赞许。《小小说选刊》近年期发行量近60万份,居全国文学期刊之冠,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的“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等称号,成为小小说、微型小说界的领导品牌。在我国文学期刊特别是纯文学期刊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小小说选刊》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其品牌化的经营之道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小小说和短篇、中篇、长篇小说一样,不但要写人,而且要写出个性鲜明的人物来。有些初学写作的青年认为: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要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比较容易,而只有千把百字的小小说要想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来,委实办不到呀!其实不然。在我国文学宝库中,曾出现不少脍炙人口,人物个性鲜明的小小说。例如南宋皇都风月主人编的《绿窗新话》,其中有《越州的女姿色冠代》一篇,仅有六十二字: 唐宣宗时,越守现美人,姿色冠代.上初悦之,忽曰:“明皇以一杨贵妃,天下怨之,我岂敢忘”.  相似文献   

6.
一、什么是问题小小说在新时期文学的百花园里,小小说以它独特的结构形态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得到了迅捷的发展,成为读者喜爱的一种文学样式,引起了评论家的注目。小小说形式虽小,结构自由灵活,表现手法明快洗练,能及时地敏锐地反映社会生活,因此,它非常适合报纸刊载,故有人称之为“新闻小说”、“信息小说”。在小小说众多的题材和形式中,“问题小小说”是值得注意的一类。据不完全统计,在近几年各类报刊发表的小小说里,“问题小小说”占三分之一以上。它在方寸之地中,描绘社会生活中富有典型意义的瞬间场景,或针贬时弊,或状摹世情,真实地反映出生活的各个侧面,各个角落;寥寥几笔,勾勒出人世间芸芸众生的千姿百态、复  相似文献   

7.
读者之声     
△江苏省阜宁县邮电局薛加成我是一名年轻的报刊发行员,1985年底在接待订户订报刊的时候,结识了贵刊。去年我订阅了一份《新闻与写作》,从中使我受益最大的是郑贱德的关于小小说写法的文章。通过学习和反复琢磨,我对小小说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写作方法加深了了解。去年10月份我开始了小小说写作,首篇即中,被《江苏邮电报》采用,第二篇获得了该报举办的“征文”活动优秀奖。《新闻与  相似文献   

8.
到底谁对     
10月6日,《北京晚报》和《北京青年报》同时发表了一篇游客坠崖的消息。  相似文献   

9.
小小说要有好的开头,也要有好的结尾。好的结尾,常常使读者感觉余味无穷,发人深思。作家冯骥才在《谈创作思维的习惯》一文中说:“我喜欢这样的结尾,把话留下半句,把感情推出去。作品终结时,能将作品的思想推选一层,这一层又完全交给读者去想象。”小小说更应如此。好的小小说都应当“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就叫含蓄。含蓄,本是任何样式的文艺作品所共同重视的;然而,由于小小说字数少,就更要发扬这一特点。可以这样说,没有“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就难于有真正的小小说。结尾浅露的直说,是无法“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含蓄的结尾方法,有以下几种: 引起回味,让读者有所得。这类小小说的结尾,就是巧妙地运用省略号,让读者透过那省略号,品  相似文献   

10.
萧乾著《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近日由三联书店出版。二战期间,萧乾先生先作为香港《大公报》兼职特派员,后为战地记者,曾在欧洲战场逗留了七年。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本书,收集了作者五十多年来所写的战地报道和回忆文章数十篇,其中包括“回顾与反思”、“现场报道”、“旧地重游”、“跑江湖采访人生”四个部分。一九八五年萧乾先生发表在《北京晚报》副刊的一组《欧战杂忆》(十篇)也被收在书中。  相似文献   

11.
一2001年3月,我用5天时间,写成一篇近3万字的纪实作品,题目叫《一个中国警官在厄瓜多尔的奇特经历》。写就之后,《人民公安》杂志、《北京晚报》、《华西都市报》  相似文献   

12.
李超同学: 你的两篇小小说习作编辑部已转给我了。你在信中说:“不知怎样才能写出引入深思的小小说来”。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在初学写作者中倒是很有普遍性代表性。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你的习作《丢人》,掌握了小小说创作的一些基本规律,即摄取生活中的一个镜头,选取一个片断,主题也很鲜明,通过一个学生不认父亲而表现了一种虚荣心。但这篇习作没有艺术感染力,打动不了人,原因何在?一是取材一般化。这样的事例现在有,在我读中学的六十年代也曾见过,因此觉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新年伊始,我的一个学生给我发了一个邮件,询问卡夫卡一篇名为《掉到井里的人》的小说。我一时茫然,在我的印象里《卡夫卡全集》中似乎没有这篇小说。于是,我找出《卡夫卡全集》小说目录重新翻检一遍,果然没有见到这样一篇小说。难道是《卡夫卡全集》有所遗漏,而所遗漏的恰恰就包含这篇小说吗?记得数年前我曾就此问题请教过叶廷芳先生:他主编的《卡夫卡全集》是否收录了卡夫卡所有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88年5月6日,《西安晚报》刊登了一篇小小说《抓小偷》,作者本意是写“我”怎样勇敢,不顾危险抓小偷的事,但作者者描写过程中,由于不懂有关法律,竟出现了“我”搜小偷的情况,岂不知我国《刑事诉讼法》早有明文规定,除侦察机关外,其他任何公民也无权随便搜查他人,而文中的主人公又系一普通公民。何以随意搜查他人呢?无独有偶,记得《西安晚报》88年4月13日还刊登了一篇《莫明其谬》(之二)的杂文,作者批评甘肃武威市柳市长时竟写道:“柳市长大概忘了,上级派他是来作武威人民  相似文献   

15.
《出版史料》2004,(1):56-56
鲁迅写的文言小说《怀旧》,是用笔名“周卓”发表在1913年4月《小说月报》第4卷第1号上,是他写的第一篇小说。而写成于1918年4月的《狂人日记》是用“鲁迅”笔名发表在同年5月出版的《新青年》  相似文献   

16.
新儒林寓言的戏谑演述──评戴维·洛奇的《小世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维·洛奇是英国伯明翰大学教授,当代著名作家。他的长篇小说《小世界》(《SmallWorld》自1984年问世以来,已被译成多国文字,获得了极高的世界声誉,被中国学者盛赞为西方的《围城》。1998年2月,作家出版社郑重推出《戴维·洛奇文集》,其中即包括了由赵光育先生翻译、罗贻荣先生审校的《小世界》一册。洛奇是一位学者型的作家,他一面进行小说创作,一面从事文学批评,在两方面均建树颇丰。这种双重身份使他的小说创作具有强烈的理论自觉。洛奇在他的代表论著《小说的艺术》中曾系统地提出了小说创作的理论主张,书中对“作者闯入”…  相似文献   

17.
这次人大和政协会议有一位“场外记者”——北京晚报的张沪,她虽然没有拿到大会的记者证,却全心全意地想把大会报道好。由于记者名额有限,这次北京晚报没有派记者参加大会报道。张沪主动向报社领导提出:首都人民很关心这次大会,我们虽然进不了会场,也要想办法尽可能多搞一点报道。在短短十几天里,她采写、组织了十二篇与大会有关的报道,包括: 采写消息四篇:《吴波谈让贤》、《徐向前谈不兼任副总理》、《杨尚昆、杨静仁谈不辜负人民委托》、《郭维彬成为王光美家的一员》。  相似文献   

18.
一道 《出版史料》2001,(1):69-69
《隔膜》是叶圣陶的第一本小说选集。它的出版经过,叶圣陶说:“《新潮》出版的时候,顾颉刚兄要我写小说,我就写了几篇寄去。写小说并不是那时候才开头,在五六年以前我就写过二十来篇,多数是文言的,有三四篇是白话,从印本撕下来自己订成一本,一直没有想起印什么单行本,到现在,那本子不知道哪里去了。再说给《新潮》写了小说之后,接着《小说  相似文献   

19.
1989年3月,我怀揣着一张由河南省《奔流》杂志社寄来的“笔会通知”,从豫西的一个小山沟来到郑州。 当时,我是一个刚在杂志上发表小说的业余作者。不久前,《奔流》杂志决定将我的一篇小说《夕阳,在蝉翼上……》作为“新人新作”发表,主编丁琳老师亲自写来一封信对我进行鼓励,这次又邀请我参加笔会,此时此刻,我的心里真可以说是激情难抑。  相似文献   

20.
“十年浩劫”使北京晚报、《燕山夜话》和邓拓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联系。北京晚报复刊。人们自然地联想到《燕山夜话》及它的作者邓拓同志。这种联想的感情色彩是强烈的,复杂的,一言难尽的。然而,北京晚报可以复刊,《燕山夜话》的栏目名称可以沿用,它的主人却永远不能复生了。怎么办?大家七嘴八舌,议出个《百家言》的栏目,仍然发表近似《燕山夜话》的知识性杂文,不同的是,将由大家来写。正如廖沫沙同志在北京晚报编辑部所编《百家言》一书的序中所说:“这是地地道道的群众论坛,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多种多样的,一句话:做到了杂。从文、史、哲、经,直到天文地理、山川人物,可以说包罗万象。自然它们也从不同的侧面接触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实际,这才是名副其实的杂文。论作者,听说也来自四面八方,真是七嘴八舌,议论风生。”从1980年2月复刊起截止到今年7月,《百家言》栏共发表杂文近千篇,稿件来自除台湾省以外的祖国各地,仅发表过作品的作者计有六七百人,远非百家了。《百家言》栏的短文,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漫谈,它要求具有一定的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古今中外,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均有所涉及。而在给人以知识的同时,又不同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