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最近一年多参加"走、转、改"活动,我感受最深刻的是,只要深入基层,真正走进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就可以挖掘到取之不尽的鲜活素材,写出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新闻精品。走基层,触摸到百姓脉搏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  相似文献   

2.
2011年8月,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党政社五部门联合召开会议,决定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此活动得到全国新闻战线积极响应,报刊、电台、电视台刊发播出了大量的来自基层的生动鲜活的报道,仅中央电视台在活动开展的前四个月就派出报道  相似文献   

3.
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按照"走转改"的要求改进创新新闻宣传,推出了一大批来自基层、生动鲜活的优秀作品,为增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得到党中央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走转改"活动的成功实践,使我们进一步深刻领会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丰富内涵,加深了对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增强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自觉和自信.  相似文献   

4.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一批生动鲜活的电视新闻报道,像一股清风扑面而来,让观众耳目一新。我们感到了责任,也感到了压力,也多了些思考。一、改文风,从改会风开始  相似文献   

5.
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半年多来,各地媒体认真贯彻动员会议精神,组织采、编、播人员以各种形式开展"走转改"活动。寻找"活水"不难,难的是抓住"活鱼",写出鲜活报道,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假若"走基层"仅仅是一句"口号",是一场"走秀",那么"走转改"活  相似文献   

6.
最基层的媒体要不要走基层在"走转改"活动的初始阶段,报社许多新闻工作者认为,县市区域报本身就生存在最基层,天天和老百姓打交道,没有必要再搞"走基层"活动.县市区域报真的不需要"走转改"吗?随着活动的开展与深入,对"走转改"的认识误区逐步得到纠正.现在浙江省的许多县市区域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走转改"活动,并形成了比较统一的思想认识.一是身在基层并不意味着深入了解基层.二是真正鲜活的好新闻是用脚走出来的,只有深入才能做好新闻.三是再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如果长期脱离基层脱离群众,也会变成两眼瞎,发现不了新闻,更发现不了好新闻、鲜活的新闻.四是走基层只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转变工作作风、采访作风,改进文风,写出百姓关心喜欢的新闻作品,进而改进办报理念、思路,为报社自身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7.
2012年8月30日,中宣部在北京举行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理论研讨会。会议认为,2011年8月起,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以来,一大批源于基层实际、内容生动鲜活、文风清新质朴的优秀作品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一大批奔走现场一线、善于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的优秀记者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8.
源头有"活鱼",基层天地宽!从2011年下半年以来,全国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地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记者们"一头汗,两脚泥",写出一篇篇鲜活的报道,带来一股股扑面的新风。"走转改"活动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对媒体和新闻从业者的长期要求,是持久战,不能毕其功  相似文献   

9.
<正>"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新闻媒体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服务基层群众的重要路径。在"走转改"这三个环节,"走基层"体现的是行动,"改文风"体现的是结果,关键的环节还是"转作风"。新闻记者在采访中要实现"转作风",就要切实做到身动、心动、感动。身动就是深入现场捕捉鲜活的新闻尽管互联网的普及和通信的发达使记者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得新闻线索和素材,但若要写出鲜活的、有价值的、贴近百姓生活的新闻,还是需要记者行动起来,深入火热  相似文献   

10.
2011年8月9日,全国新闻战线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对于新闻人而言,"走转改"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鲜活实践,是实现"三贴近"的有效途径。笔者以2012一年中央视《新闻联播》的"走基层"报道为例,对其报道数量,报道主题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走基层"报道可能引发的新闻理念革新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1.
2011年8月,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召开会议,提出在全国新闻行业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大批记者深入一线抓"活鱼",写出了大量鲜活、真实、感人的报道,被称之为有"地气"的文章。"地气"一词成了基层新闻单位学习讨论的热门话题。下面笔者就对"地气"的感受谈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群众在哪里,基层就在哪里;走近群众,就是走近基层。"这是《人民日报》2011年9月6日在头版发出的声音。基层不完全是个地理概念,哪里有民生、民情,哪里就是基层,走入群众的生活圈子,真切地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倾听他们的诉求,才会抓到生动鲜活、富有价值、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活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电视新闻工作者,笔者在"走转改"的报道实践中真切地感受到,基层一线才是新闻事业的源头活水。在许多"走基层"的电视新闻报道中,记者攀悬崖、走绝壁,和山区干部一起徒步80多公里接送学生;和市政工人一起钻入城市的下水管网中清理淤泥;和清洁工一起腰系长绳,垂下山谷捡拾垃圾……这些生动、鲜活的报道不仅还  相似文献   

14.
自"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新闻战线启动以来,新闻工作者脚下接地气,心中有底气,笔下添灵气,报道显生气,一时间"走转改"成为当下社会各阶层关注的热点话题。基层是新闻的富矿沃土,"走基层",单纯下去不是目的,而是要从基层获取鲜活的新闻素材,写出有影响力、有震撼力的报道。新闻工作者在"走转改"时,怎样才能  相似文献   

15.
社区新闻是社会新闻的延伸,社区作为城市最基层的一级组织,是新闻资源集中的地方。一年多来,平顶山市广播电视台开展的"城市第一线"栏目用事实证明,最鲜活的新闻来自基层,最生动的语言来自基层,社区新闻是个"富矿",社区新闻是一片亟待完全开发的处女地。  相似文献   

16.
<正>基层是电视新闻永不枯竭的源泉,只有深入基层,走到一线当中去,才能报道出鲜活的、群众爱看的作品来,那么在电视节目收视率为王的今天,为什么还会出现不能持续进行走基层报道这一现象呢?从目前各大媒体的发展情况来看,不能持续坚持"走基层"的原因很复杂。作为一名记者,特别是电视记者,"走基层"本应成为每天的必修课,但是近些年来,很多  相似文献   

17.
通过笔者在新闻记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的实践与体验,阐述党报新闻工作者要想上情下达,写出鲜活的新闻必须深入基层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陈明 《传媒观察》2011,(2):56-57
新华日报新开辟"来自记者联系点报道"专栏,鼓励记者深入基层、鲜活作文。从已见报的200多篇稿件看,字字闻得见泥土的气息,处处听得到基层的声音,篇篇显现着思考的灵光,不仅活跃创新了记者的文风,更有效地促进了记者从真正意义上改善采写作风,可谓收获多多,该栏目也正成为新华日报新的品牌栏目。  相似文献   

19.
《宁波革命老区行》大型新闻行动研讨会01今年7月底至9月中旬,宁波之声FM92.0精心策划推出了"走转改"大型广播新闻行动——"宁波革命老区行"。宁波之声和宁波广播协作联盟成员台的50多位采编播人员,先后分7路深入革命老区蹲点采访,踏访了60多个乡村,采访了100多位老区干部群众,采写了38篇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报道,创下了宁波广播史上单一新闻行动参与采访人数最多、下基层持续时间最长、探访偏远乡村最多的纪录。整组报道既充分体现老区的革命史实,又真实记录现实的最新变迁,从一个侧面充分反映了科学发展在宁波的生动实践,为  相似文献   

20.
"走转改"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简称。目的是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着力提升正确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服务百姓生活的能力。吐鲁番日报社按照活动要求,适时开展了"走转改"活动,组织一批一线记者组成报道团,深入两县一市一线"蹲点",采写了一大批来自基层、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