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边秀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3):154-154,310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各类集团公司为了适应市场竞争、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以收购、兼并现有与其主业相配套的上下游公司的股权为手段的企业并购现象日益增多,其中不乏有收购原持有上市公司或大型集团股权的公司或持有原子公司的股权或与原子公司共同持有该公司股权等现象,这样母子公司或子子公司就形成交叉持股模式。以及为了实现企业资源的整合等目的,直接或通过子公司收购、控制与其生产、经营、物流等相配套的企业,进而形成了集团母公司对孙公司或子公司能施加重大影响的企业的间接持股。本文试图对间接持股及交叉持股的会计处理、合并报表的编制进行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各类集团公司为了适应市场竞争、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以收购、兼并现有与其主业相配套的上下游公司的股权为手段的企业并购现象日益增多,其中不乏有收购原持有上市公司或大型集团股权的公司或持有原子公司的股权或与原子公司共同持有该公司股权等现象,这样母子公司或子子公司就形成交叉持股模式。以及为了实现企业资源的整合等目的,直接或通过子公司收购、控制与其生产、经营、物流等相配套的企业,进而形成了集团母公司对孙公司或子公司能施加重大影响的企业的间接持股。本文试图对间接持股及交叉持股的会计处理、合并报表的编制进行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跨国公司子公司之间知识转移战略与绩效表现框架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跨国公司子公司的战略地位日益增加,为了最大化分散的子公司所做出的总的经济收益,需要一种能够将全球整合和局部响应相结合的跨国解决方案.基于此,对子公司能力发展与知识转移战略角色的形成、子公司在跨国公司内外部关系(子公司与当地集群的嵌入关系、子公司之间的竟合关系)、社会化基础(认知维度、关系维度、结构维度)、相关组织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协调机制)对子公司间知识转移的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形成子公司间知识转移的一个综合性概念模型,解决子公司之间知识转移研究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的问题,以及其与绩效关系研究不足的问题,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建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杜丽虹 《科研管理》2018,39(7):85-96
我国海外投资企业日益关注东道国创造性资产寻求,希望借此实现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那么如何获取东道国知识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在外商在华FDI活动中,我国企业往往借助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获取资源和提升技术水平,而在我国向发达国家的OFDI活动中,这一方式则不太适用,我国企业需要更具主动性和针对性的知识获取途径和共享模式,而由海外子公司向母公司的针对性逆向知识转移则更能有效满足我国企业的特定资源需求,并有助于我国企业实现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本文试图从逆向知识转移方式出发,探究其作为我国企业获取东道国创造性资产路径的可行性,同时深入研究其影响因素和内在作用机制。为揭示我国跨国公司母公司微观因素对逆向知识转移的推动作用,本文围绕母公司战略因素和子公司逆向知识转移评价设计问卷,以我国海外投资企业问卷调研数据为基础,采用中介效应检验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了母公司国际化动因,子公司影响力对逆向知识转移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证实以上两类因素对逆向转移的应用和创新效果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国际化动因体现为对海外创造性资产寻求的重视程度,子公司影响力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战略、文化和股权控制三方面实现对逆向知识转移的显著影响,而创造性资产的影响作用还通过转移意愿的中介效应体现,子公司影响力则借由渠道建设的中介作用实现。最后综合实证分析和华为案例佐证的结论,本文构建基于母公司战略和子公司影响力、转移意愿和渠道建设的逆向知识转移作用机制,为我国企业实践提供对策建议:(1)鼓励我国海外投资企业关注创造性资产寻求,尤其关注东道国技术、管理、市场和文化知识。(2)鼓励创造性资产寻求动因,提高对子公司的战略、文化和股权控制水平,提升子公司绩效对母公司的影响力,借以促进子公司逆向转移意愿;同时借由母公司控制程度提升,激励子公司完善渠道建设,实现基于编码和人员的双轨道知识转移系统,从而促进逆向转移效果。(3)增强全资子公司或控股合资等高控制度的海外市场进入模式实现更高水平的股权控制,同时通过对子公司的统一战略规划和资源支持加强其战略控制水平,通过构建更具内部凝聚力和控制力的强文化体系来加强对子公司的文化影响。(4)不仅关注逆向知识转移后的知识应用过程,更关注知识再创新和自主创新过程,实现后发国家的技术追赶。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由于划分原则和标准的不同,分类会有所不同,其也各有不同。由于财务风险贯穿于国有企业并购的全过程,因此,本文依据国有企业并购行为的整体程序,将财务风险细分为并购前期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并购中期融资支付风险、并购后期财务整合风险。国有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阶段,对于并购双方而言,首先是一个融合阶段,涉及方方面面:企业战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等,其中,财务整合更是统领着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当目标企业的原有管理水平低下、与并购方的管理水平存在较大的管理能力势差时,并购后的财务整合就存在巨大的压力和阻力。根据国有企业并购的性质,本文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核心目标,针对财务组织制度风险和并购后财务实施风险,这两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1-2014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外并购数据,利用PSM方法研究了跨国并购对母公司研发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来看,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跨国并购显著提升了其研发水平;相比较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对资本要素和研发创新技术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跨国并购对其研发创新的影响更明显;相比较于东部地区,由于中西部地区企业创新能力较低且多以要素密集型为主,跨国并购对中西部地区跨国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较弱。此外,在考虑目标企业所在国家(地区)的地理分布和创新能力因素时发现,跨国并购对母公司研发创新的提升效用随着目标企业所在国家创新能力的减弱而下降。最后,本文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企业集团是以产权关系为纽带形成的母子公司的集合体,在一个企业集团内部可能有许多子公司孙公司。但母公司只有一个,它是整个集团的投资中心、管理中心、决策中心。那么对于在集团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母公司,如何有效地管理控制其子公司及孙公司,实现集团利润最大化、股东权益最大化,一直是经济理论研究者和企业具体实践者努力探索的课题。本文就财务控制的角度谈谈母公司对子公司有效地管理控制。  相似文献   

8.
基于动态能力和吸收能力理论,以我国2010—2013年发生并购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技术并购、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技术并购相对非技术并购提升了并购后企业的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技术创新的感知识别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但没有提升技术创新的内化能力;此外,吸收能力能发挥调节作用,吸收能力越强的公司技术并购后其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更强。因此,企业在并购前需锻炼好内功、并购后在整合目标公司技术资源的同时继续加大自主创新才有利于企业在动态竞争环境中更好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王宛秋  张潇天 《科研管理》2022,43(6):142-151
跨界技术并购已渐成潮流,然而,企业能否真的从中获益,往往取决于并购后的技术吸收和整合。论文以2007-2015年上市公司的跨界技术并购事件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企业的创新倾向、既有技术资源和并购后内外部创新投资对跨界技术并购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与探索式创新倾向相比,企业的利用式创新倾向更能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同时,企业的技术资产专用性会弱化利用式创新倾向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但若并购后企业加强内部创新投入或对外创新合作则能减轻技术资产专用性的负面效应。论文拓展和深化了吸收能力、资产专用性等相关理论,同时,为企业跨界技术并购的相关决策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管控模式的母子公司战略控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子公司管理控制模式可分为行政管理型模式、治理型模式和管理型模式。从战略管理过程看,母公司通常从子公司的战略制定、环境监控、实施、反馈四个方面对子公司进行战略控制。从企业战略层次看,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战略控制分为公司层、业务层和职能层三个层次的战略控制。不同管理控制模式下,母子公司战略控制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以2013年中国100大跨国公司中的30家跨国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我国企业并购发达国家企业过程中存在的逆向知识转移问题。实证研究表明,子公司知识的价值、母公司对知识的知觉水平、子公司所处国家的发达程度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逆向知识转移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社会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逆向知识转移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子公司的战略重点不会影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逆向知识转移。  相似文献   

12.
张开鹏  王勇 《科技与管理》2002,4(2):25-26,30
企业并购是企业谋求竞争优势的重要外部发展战略,是以产权有偿转让为基本特征的。201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的第5次并购浪潮愈演愈烈,尤以跨国公司的并购为主要特点,并购金额越来越高,企业购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外跨国公司在华设立了大量合资或独资企业(子公司或分支机构),而其国外母公司的并购必然对其有重大影响,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公司维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但绩效良好公司为何创新投入下降?本文以2012-2019年附属企业集团的上市子公司为样本,基于代理理论视角,探索阻碍绩优子公司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子公司绩效良好时,其创新投入下降;母公司的掏空行为、公司间的关联交易、高管的代理行为阻碍了绩优子公司的创新投入。进一步探索如何降低绩优子公司代理行为发现:独立董事对子公司两类代理行为的监督约束作用不明显;机构投资者能够抵制母公司对绩优子公司的利益侵占行为;外部制度环境削弱了高管的代理行为。研究从代理理论角度揭示了绩优子公司创新投入低的内在影响机制,以及从管理层、公司层、环境层三个层次为如何降低子公司代理行为,释放创新潜力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李飞  陈岩 《科研管理》2018,39(12):18-29
基于2001-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技术型海外并购样本数据,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和多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海外并购中资源互补性对并购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与结果,考察海外子公司自主权的调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海外并购中,资源互补性正向影响并购方技术创新;海外子公司自主权正向调节资源互补性与并购方技术创新的关系。进一步考察中国综合竞争优势的二次调节机制,发现利用中国市场规模优势增强子公司自主权的调节作用,且在国有控股子样本中更为显著,而寻求海外技术优势削弱了自主权的调节作用;传统制造和非国有企业寻求海外品牌优势增强了自主权的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突破了基于传统发达国家所有权优势的研究范式,提出了不同类型企业利用母国综合竞争优势的技术创新兑现机制,为企业通过精准并购,优化海外互补性资源的整合,实现跨越式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了我国并购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者角色在不同阶段的参与程度及影响因素。通过对来自四个城市的6家上市企业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中国企业并购不同阶段中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参与和角色有所不同;并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更倾向于认为自己在并购中的角色是战略性的;业务经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并购中角色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并购整合风险大一直困扰着我国种业企业。有效的控制种业企业并购整合风险,可以大大提高企业并购整合的成功率。本文分析了我国种业企业并购整合风险表现及特征,在分类整理的基础上,对影响种业企业并购整合风险因素进行了分类、识别与筛选,同时构建了我国种业并购整合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合M公司并购案例在模型中的实际应用,得出该并购案例的整合风险等级为E5,即风险低,该结论为M公司制定并购决策提供参考,也为我国种业企业并购战略决策实施中有效控制并购整合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战略并购后整合是战略并购成功的关键,本文从整合过程角度分析,如何在过程中完成战略并购整合工作。本文把整合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整合准备、实施和反馈阶段,论述在各阶段工作的重心。影响整合成功的重要方面是公司执行力。  相似文献   

18.
吴航  陈劲 《科学学研究》2020,38(9):1570-1578
如何对跨国并购整合过程中的制度复杂性作出战略响应决定了并购战略意图能否实现。基于适应与创新视角,识别出了跨国企业在并购整合过程中针对制度复杂性的两种战略响应方式:制度适应和制度共创,实证检验了并购前的并购动机对并购后整合过程中战略响应方式选择的影响,以及并购经验和组织冗余对上述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利用性并购企业倾向于选择实施制度共创战略,探索性并购企业倾向于选择实施制度适应战略,同时并购经验和组织冗余正向调节探索性或利用性并购与相应战略响应方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企业集团作为以资本为纽带的企业群体,其实质是一组由契约关系和层级结构构成的企业群体,而契约关系的核心是资本关系。因此,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监控主要靠资本控制来实现。文章从资本控制的理论依据、资本控制的目标、资本控制的层次与基本形式等方面,对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徐梅鑫  刘祯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3):241-243,249
区域多元化导致子公司创业特性和自主行为的产生。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母公司如何有效控制管理子公司业务行为,但又能确保子公司不断创新为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介绍了母公司控制的重要性和子公司自主行为的特性,并对两者关系和子公司特定优势对两者关系的影响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