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网络信息传播的伦理建设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阐述了网络信息伦理的含义及本质,并对网络信息传播中的伦理道德危机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对推进网络信息传播的伦理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吴笑天 《新闻世界》2009,(8):155-156
从胡戈改编自《无极》的作品《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诞生之后,网络恶搞电影的热潮一波接着一波,各种自称“山寨版”的网络恶搞电影层出不穷,花样繁多,令人眼花缭乱。这种恶搞电影引发了社会不同角度的关注,为什么它会如此盛行,它又该何去何从?来自于草根的恶搞文化在网络上的传播又会带来什么弊端?各种质问对网络恶搞电影发起了挑战。  相似文献   

3.
“女子虐猫事件”背后的网络传播伦理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女子虐猫事件”中,正是凭借网络传播的力量,虐猫主角身份才得以迅速调查清楚。但与此同时却折射出深层次的网络传播伦理危机:网络传播侵犯个人隐私权、制造污染信息、制造语言暴力等现象层出不穷。一系列原因造成了网络传播伦理危机,妥善应对网络伦理危机已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全球一体化的加剧使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碰撞与融合带来了跨文化伦理冲突与危机,本文以杜嘉班纳辱华等网络热点事件为例,从文化误读、文化定式、文化挪用和网络社会情境四个方面探析了跨文化传播中文化伦理冲突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把握主体间性思维,尊重文化伦理差异;充分运用共情能力,建构文化伦理共性以及拓展多元传播渠道,强化中华文化伦理认同等文化伦理视域下跨文化冲突化解策略。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网络时代大学生网络迷失和网络伦理危机现状,阐述了解决大学生网络伦理危机、培养网络道德品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对大学生进行网络伦理教育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使命,并重点提出了解决伦理危机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受众视域中的网络恶搞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社会的崛起,媒介样态的改变,为受众主体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网络恶搞文化,给受众摆脱传媒强势、确立自我认同带来了某种程度的希望。本文援引文化研究学派的"抵制"概念分析了恶搞群体的身份建构策略,继而从观展/表演范式出发探讨了恶搞群体特殊的文化心理,最后以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的理论为支撑点阐述了在恶搞文化中受众主体性所受的结构限制。  相似文献   

7.
胡磊 《当代传播》2007,(4):56-58
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冲击着人类文明,人们在享受网络所带来的益处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虚拟世界的许多矛盾和冲突.本文在"Google Earth"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络信息传播中的相关伦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对我国网络信息传播的伦理建设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8.
在互联网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同时,借助网络进行传播的恶搞广告近年来发展迅速,且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本文在分析恶搞广告产生的社会背景的基础上,试从传播学、经济学、广告营销学等角度探讨恶搞广告的传播成因,力求得出一个较完整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网络传播伦理与网站管理密切相关。本文从网站管理的角度,结合国内网站的实际情况,从信息污染、知识产权保护、网站信用危机、信息强权等方面分析了网络伦理危机的表现及存在原因,并针对网站管理中的伦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网络危机传播从修辞学上来看分为了"网络的危机传播"与"网络危机的传播",因此在建构网络危机传播模式时应该要考虑到这两方面。文中从"网络的危机传播"与"网络危机的传播"这两方面对网络危机传播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对网络时代危机传播所体现出来的新特征进行了讨论。最后囊括网络危机的传播和网络的危机传播两点内涵,同时借鉴传播学经典的"5W"模式建构了网络危机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1.
胡雪瑾 《东南传播》2024,(2):137-139
视觉传播重构了网络传播语境,视觉引流成为支撑网络媒体盈利的主要途径,由网络视觉传播失范所带来的伦理失范、价值观冲突和文化休克,引发了视觉色情、视觉暴力、视觉欺诈、直播翻车、视频盗版、侵权等一系列问题。建构视觉媒介话语空间的网络伦理秩序是使网络社会溯本清源,进行网络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本文从视觉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对网络视觉化表达、传播媒介与受众的互动关系、传播组织结构三个向度思考网络伦理的建构,提出受众逐渐从制度化约束向自觉化约束演进的网络伦理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2.
网络作为大众传播方式之一,面对"恶搞"作品的"零准入"接纳与广泛传播的态势,凸显了其娱乐化的传播功能和舆论导向。本文通过透视"网络恶搞"现象具体分析网络传播中舆论导向的娱乐化。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6,(2):58-62
恶搞文化是当今社会上流行的一种网络文化,其借助网络技术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从本质上说恶搞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样式,体现了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同时作为一种风格符号的象征,恶搞传播的是一种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颠覆,表现出一种抵抗的精神。本文以伯明翰学派的亚文化理论为基础,结合符号学、传播学理论,从文本层面、主体层面和文化层面对恶搞文化进行解读,探索恶搞文化表象下的一些深层次规律,通过对些深层次规律的把握,辩证的看待这种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4.
网络危机事件是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危机,给组织的形象、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的威胁,对其进行传播学的分析,探讨其类型、特征、传播途径和传播模式,不仅可以揭示其内在本质和传播规律,还可以为组织进行危机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惠东坡 《青年记者》2017,(12):25-26
当前,网络侵权、网络欺诈、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等网络乱象引起了人们对网络伦理问题的重视,尤其是对作为网络主体的公民伦理素养的重视.网络伦理素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伦理素养及其提升途径的研究对解决网络伦理失范,实现网络文明传播和网络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公民网络伦理素养的内涵 网络伦理素养概念的提出,是由于人们对网络中人与人、人与技术、人与网络社会关系准确而客观认识的缺失而引起的网络伦理危机.网络伦理素养是公民通过网络伦理观的树立和相关的伦理知识、情感的把握,掌握规范合理的网络技能,改善网络行为,形成有利于网络文明建构的一种自觉自愿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为了养成和提升网络伦理素养,公民必须掌握网络传播和网络伦理方面的知识,要有对人关爱的态度以及依靠道德自觉规范自己网络行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毕晛  孙宜君 《新闻世界》2013,(12):96-97
以开放性、匿名性等为特点的网络传播作为一种新的大众传播模式,为民众提供了充分表达观点的平台。然而,我们应看到,在网络传播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为各种消极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出现提供了载体,冲击着传统的传播伦理。基于此,本文探讨了网络传播伦理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解决伦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高盛楠 《今传媒》2012,(7):56-58
Web2.0时代网络恶搞现象屡见不鲜,恶搞敢于打破传统、颠覆经典,是青年人不满精英掌控的文化霸权争夺话语权的体现,一度在网络上引起大众的狂欢,并成为一种文化形态和文化景观。部分作品因触犯政治雷区、侵犯文化版权等原因遭到整治与监管,甚至有瓦解伦理之嫌。网络恶搞该何去何从,本文将以青年亚文化为出发点,以传播学分析为路径,结合后现代文化理论,运用最新案例对恶搞做出分析,并对未来发展做出尝试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不仅给中国奶粉市场带来空前危机,而且也危害了成千上万的儿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形象。与此同时,一封“三鹿公关公司写给三鹿危机公关的信”出现在网络上,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并对网络的客观、公正和道德伦理产生了怀疑.由此造成网络面对公信力下降的危机。潜伏着的网络公关以及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引起人们的诸多思考.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的虚拟特质,使新闻信息传播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媒介伦理失范现象的出现。本文通过对我国当下新闻传播伦理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各种虚假新闻信息的泛滥、媒介审判现象、人肉搜索的负面效应等新闻传播伦理问题对人们正常生活和价值导向产生了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到我国网络舆论环境积极向上的氛围,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网络媒介的蓬勃发展,不仅打破了原有传统媒介的传播格局,同时随之而来地也产生许多新的传播现象,对大众传播理论的革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近几年网络恶搞的传播现象,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并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分析、传播效果等方面来探讨恶搞现象的传播特征,进而引发一些能够促使其良性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