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陕西档案》2020,(1):1-1
2020年的春节,本该是阖家欢乐的日子,人们的生活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事件打乱了节奏,发生在湖北武汉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国蔓延,对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月25日,正月初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专门听取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对疫情防控特别是患者治疗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  相似文献   

2.
杨春 《青年记者》2020,(10):32-33
1月20日钟南山院士在央视《新闻1+1》栏目宣布新冠肺炎可以“人传人”后,这场新冠肺炎的真相逐渐为人所知,每日急剧攀升的确诊数字和极强的传染性让人们恐慌,1月23日,武汉“封城”.1月26日中午,笔者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调查》摄制组赶到武汉.如此重大疫情,规模、范围远超17年前的“非典”,感染者如何被确诊、如何隔离?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如何确定?怎样防止疫情的进一步蔓延?疫情来袭,医院如何运转?当地医护人员怎样面对汹涌而至的就诊人群?“封城”后的武汉,普通民众的生活是怎样的?这些是所有人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2月1日,武汉一群众上网反映:自己被确诊新冠肺炎却住不了院。国家信访局立即交湖北省信访局办理。两个小时后,湖北省即反馈,患者已经接受治疗。工作人员持续跟进,直到患者被转至火神山医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信访局采取有力措施,在确保工作人员安全前提下,全局上下坚守岗位,加班加点,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及时上报涉疫情信访信息,千方百计帮助患病群众,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力量。  相似文献   

4.
在互联网多元传播格局下,积聚了海量信息的社交媒体、信息聚合平台、自媒体和群组中,谣言也大行其道。这一问题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十分典型。当谣言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客观科学认识谣言、反思辟谣机制就显得尤为迫切。疫情时期谣言的传播特点。2月15日,在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呼吁国际社会团结起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时特别表示,在对抗疫情的同时,国际社会还需要同虚假信息和谣言做斗争。  相似文献   

5.
国家档案局2020年12月12日发布了《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管理办法》,对包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在内的突发事件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北京海关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形成了大量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对今后的历史研究、工作查考具有重要的凭证价值和借鉴意义。要想充分发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的价值,必须对零散分布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范畴加以明确,从而确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人们迫切期待获知更多信息。以往在单一事件中较为活跃的自媒体此次“退居二线”,未能提供更多让公众感到“解渴”的信息。而专业机构媒体由于具备专业的素材收集能力,调查采访能力、信息呈现能力,在疫情报道中凸显了自身的价值,也给新闻从业者以信心,更充分证明新闻专业精神在融媒体时代的不可或缺。以武汉“封城”为标志.疫情防控的应急机制被充分激活。  相似文献   

7.
在媒体技术尤其是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新形势、新特征、新变化成为了关键词。全新面貌下的"大媒体"概念,"融合"显得越来越重要,并且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和重要事件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又一次引发了大众对疫情信息的关注热潮,新闻媒体在此中扮演起了"瞭望塔"的作用,并面临着疫情环境下话语方式、传播形态等方面的创新性挑战。  相似文献   

8.
方师师 《青年记者》2020,(10):77-79
2019年10月2日,新加坡“史上最严打击假新闻法”《在线虚假信息与操纵规避法》(Protection from Online Falsehoods and Manipulation Bill,POFMA,以下简称《规避法》)正式实施.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新加坡的“抗疫”措施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该法案配合政府其他信息披露制度,如国家最高/高级别领导人主动通过社交媒体发布视频和文章,说明疫情的来源和情况,回应民众关切;每日的疫情通报发布病例传播链条分析,免除媒体暗访,也让民众一目了然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信息秩序,平定民众恐慌,提供服务支持,规范信息传播的作用.新加坡政府负责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国家发展部部长黄循财(Lawrence Wong Shyun Tsai)表示:“幸亏我们现在有POFMA,能打击这些假新闻.”  相似文献   

9.
胡冰 《新闻传播》2023,(7):40-42
新闻是关于新近事实的报道,真实性是其根本属性。莱文森在《新新媒介》中提到,互联网正在为人类赋权。站在时代的浪潮中,新媒体裹挟着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向人类呼啸而来,媒体作为时代的瞭望者最先感受到了这波变革。2019年末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多家媒体利用新媒体技术,包括5G、VR、疫情地图等新兴技术报道疫情动态消息。但是,新媒体的内生特质所带来的行业准入门槛低、信息传播夹杂谣言、标题党泛滥等现象也带来一些隐患,新闻真实性置于危楼,亟待反思。本文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报道的分析,结合具体新闻事件,探讨新闻失实的危害,探究新闻失实的原因,并探索如何在未来的新闻实践中提升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以期可以约束和纠正行业乱象,改善新媒体行业乱象频出的现实问题,提升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0.
龚敏 《档案天地》2020,(5):56-57,42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爆发并向全国蔓延扩散。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全国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当前,兰台有责。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档案部门从幕后走向台前,通过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利用,实现了档案的价值回归,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肖珺 《青年记者》2020,(6):17-18
更多地公开信息,及时进行事实供给和答疑解惑,才能让公众获得信息安全感。“武汉封城”也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一个人口千万级别大城市采取的最严厉防疫措施。武汉处于疫情的中心,1月23日封城之后,信息流动速度更快,信源和内容更庞杂,但还是难以满足身处信息漩涡中的民众所需。面对疫情发展、社会治理等诸多的不确定性,社会公众更加依靠全员媒体的信息公开和新闻供给,维系和提升信息安全感。过去几年,媒体融合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快速发展,为本次抗击疫情的信息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渠道和内容生产模式,更重要的是,展示了非官方媒体、机构和普通民众作为新闻报道主体的蓬勃活力。  相似文献   

12.
龚敏 《四川档案》2020,(2):43-44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爆发并向全国蔓延扩散。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全国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当前、兰台有责。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档案部门从幕后走向台前,通过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利用,实现了档案的价值回归,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乔新生 《青年记者》2020,(12):109-109
以色列一家战略研究机构专门研究重大疫情发生之后西方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这家研究机构认为,中国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西方媒体的报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站在西方的立场上,批评中国采取限制自由的方法控制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14.
2019年年末,暴发于湖北武汉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2020年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要求。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时强调: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微媒体平台的交互性传播模式,加快了新冠肺炎疫情信息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体现出全天候、全介质、全覆盖的传播能力。随着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APP)等新兴媒体的发展,以“微”“小”为特征的“微时代”(Micro Era)到来,基于微信、微博等微媒体平台的微内容(microcontent)成为受众在碎片化时间接收信息的主体。微媒体平台的交互性传播模式,加快了新冠肺炎疫情信息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尤其是微信、微博和抖音平台的疫情信息传播体现出了更明显、更灵活的时效,性,体现出全天候、全介质、全覆盖的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6.
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疫情给武汉的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形象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但武汉市政府以及相关媒体通过系列报道、建设性的公关活动、城市宣传片等策略重新建构良好的武汉形象,使“英雄之城”渐渐成为武汉城市形象的新名片。本文基于2020新冠疫情对武汉城市形象带来的影响,分析了新冠疫情后武汉所展开的城市形象建构策略,并对其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以得出后疫情时代武汉城市形象建构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2019年末,我国武汉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并迅速蔓延到整个湖北。在此特殊的时期,广播媒体怎样才能在做好自身防护工作的同时,将有关部门上传的权威疫情信息及时地传播给广大受众,是其面对并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报道即是使命。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面对网络上肆意横飞的谣言,如何保证报道真实、客观、科学、有效地打好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宣传战役?主流权威媒体必将成为促进防控信息无缝渗透、巩固公众统一认识的主力军。本文通过大量主流媒体发布的权威解读及宣传报道的数据,使走在"抗疫防疫"宣传第一线的全国主流媒体成为媒体报道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20,(7)
以新冠肺炎早期(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月20日)代表性专业媒体的报道为样本,研究发现:官方机构的疫情信息通报占据着消息来源的主导地位,一线医务工作者总体被忽略,通过记者采访核查获取一手消息来源占比少;消息来源的偏向性一定程度延误了对早期"人传人"核心事实的及时发现和传媒早期风险预警的迟滞;多种现实因素的"叠加"影响,共同导致了这一现象的产生;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期萌发阶段,在落实媒体早期疫情事实的实际报道权基础上,建议专业媒体:一是采纳政府和专家权威消息来源的同时仍需加强记者采访,尤其应加强对核心信息的重点核查;二是借助社交媒体及其大数据,及时挖掘来自基层的核心事实,并加强记者专业的事实核查、深度追踪与实时报道;最终双向合力发挥专业媒体独特的早期风险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20.
始发于武汉的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发酵,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逆行前往武汉的医务工作者令人动容,我国采取的紧急应对措施得到世卫组织认可。与此同时,网上也出现了一些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谣言信息,给防控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利影响。相较于2003年非典疫情,本次网络谣言呈现出新的传播机制,在社交媒体时代多元的信息传播环境中,每一个人都成了手持"麦克风"的信息传播者。如何治理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谣言成为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网络谣言治理能力应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能力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