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伟萍 《科教文汇》2013,(20):23-24
在一个班里,最让老师头疼的是那些不遵守纪律、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的孩子。这些孩子往往影响着整个班级的形象,老师一般不会喜欢这样的孩子,所以更谈不上对他们倾注"爱"。但是,班主任要想带好一个班级,成为一名好老师,首先要学会爱这些"不讨人爱的孩子",用"爱"去感化他们,去教育他们。在这些孩子身上,我们要有爱心、信心、耐心。  相似文献   

2.
爱,是师德的核心,是教育的基础。老师爱自己的学生,关爱每个学生是教师的职责。作为班主任管理好班级,就要学会用爱心来抚育学生,对学生"攻心":呵护每个孩子的自尊心,提升每个孩子的自信心,鞭策每个孩子的上进心,培育每个孩子的责任心。  相似文献   

3.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因此作为班级的"老大"班主任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要像父母,关爱班里的每一位学生,哪怕是问题学生,有疾病的学生,调皮捣蛋的学生······都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让她们感到学校的温暖,感到老师对他的爱,从而更好地做人、做事、生活、学习。  相似文献   

4.
爱,蕴含的意义很广。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让幼儿感受到并学会如何去爱,要想懂得这一点,就要先让幼儿从生活中点点滴滴去感受爱的存在。"爱心"和"同情心"是生活中我们对别人不可缺少的一种关爱。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生活中的随机教育,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导,更离不开家长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5.
记得陶行知曾提出他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由此,我想到了作为一名班主任,一名老师,对待班里的那些"难看"的"特殊"学生,更应该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为他们付出特别的爱,使他们扬起前进的风帆!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听话的孩子",他们往往表现出"反叛、多动、狂躁、焦虑、歇斯底里"等异常行为。有些家长和老师对于这些孩子的表现不懂得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不与孩子沟通,只是一味地无端指责或打骂,结果反而使孩子的这些异常行为更加严重。为了帮助这些家长和老师能对此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寻求有效措施,对这些孩子进行积极引导,这里我提供一个成功案例,希望家长或老师能有所启迪:应该对"不听话"的孩子多加关爱,使他们走出阴影,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这句话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即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教师对  相似文献   

8.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更是智慧的教育。作为一个德育导师,不但要拥有一颗"仁爱"之心,如春风、似细雨般一点一滴地浸润孩子的心,还要善于运用教育的智慧,利用身边的资源,设身处地地为孩子们着想,在心与心的真诚接触、沟通、交往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关爱,引导学生走出偏狭,走出自我,回归充满爱的集体中。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这是一项长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学校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因此,作为“班集体灵魂”的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一、亲近学生,研究学生;展现自我,树立威望“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  相似文献   

10.
陈凤爱 《知识窗》2013,(3):66-66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这句话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即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学生对教师的情是教师与学生心理和谐共振的过程: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就能形成反馈.使爱在师生之间流淌.即“动情效应”.它能使师生的人格得到升华.激发出巨大的能量和潜能。  相似文献   

11.
爱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现今学校中的孩子因为特殊的家庭结构,众星捧月,造成他们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去为别人着想的思维方式。笔者尝试在爱这个德育重要元素的大前提下,以游戏、体验活动为载体,通过引导学生去换位思考,让孩子们学会关爱他人,在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科学生活》2010,(1):61-63
专家们普遍认为,孩子聪明与否不但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周围环境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父母关爱加教育才是使宝宝得到高智商的关键所在。一些父母自己非常聪明、能干,然而他们的孩子却在同龄人中显得默默无闻,孩子在学习一些新知识、新技能的时候,非但没能体现出过目不忘和超人的能力,有时学习速度甚至比其他孩子还要慢。于是,这些父母们会非常失望,感觉孩子没遗传到自己的优良基因。其实,先天遗传因素固然重要,但它却不是培养聪明宝宝的关键。专家认为,孩子的智商不但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周围环境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关爱加教育才是使宝宝得到高智商的关键所在。相反,某些父母的不当举措,他们"恨铁不成钢"的言行,也许恰恰起了反作用。因此,如果希望孩子聪明,也要知道孩子是如何变"笨"的,这样才能趋利避害,让宝宝向聪明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3.
教育应该教会学生爱,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爱自己,这是学会爱的第一步。在教育中,学生还应该如何回应师长对他们的关爱呢?应该怎样爱他们的同学和朋友?如何去准备爱那些需在关爱的人?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教育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交心的过程。需要老师全身心地去爱孩子,研究孩子,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选取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为他们的心灵护航,为他们的成长扬帆。  相似文献   

15.
<正>说到明星,总能让我们想到站在舞台中央、集万千光环于一身的人,而在我们的校园里,同样有着很多明星,他们是家长的宠儿、是同学的标杆,看上去,他们是老师最省心的孩子,然而,事实却不尽是这样,他们有时反而是令老师费心的对象。"优生"是每个老师都喜欢的,我也不例外,每当看到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看到他们独树一帜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时候,老师们都会倍感欣慰,都以他们为傲。说到肖晶晶,老师们肯定会说"这孩子,简直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真是让老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家长对孩子是有求必应,百般宠爱,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让孩子学会“爱“。现在的独生子女,无意中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只知获取不懂给予。孩子和老师接触最多,所以,要让孩子深深体会到“爱”,并从老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习爱,要让孩子在活动中、在娱乐中愉快地体验更多的“爱心”行为。  相似文献   

17.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征、个性、爱好、优点、缺点,特别是特殊的学生,更多需要老师的教育引导,不要吝啬一个微笑、一句表扬、一点鼓励,要真正地去了解孩子的心灵,用爱感化他们、溶化他们,使学生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才是老师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马广兰 《科学大众》2014,(12):76-77
孩子,你慢慢来!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都有自己的空间和速度。在我们老师的身边,每时每刻都环绕着众多的孩子,他们都是多姿多彩的,但也不乏一些相比其他孩子黯然失色的孩子——特殊孩子。对于这样一些特殊的孩子,我们更要以爱的名义,告诉他们:"孩子,你慢慢来!"更要告诉自己:"让孩子慢慢来!"  相似文献   

19.
许翠红 《科教文汇》2011,(24):30-31,111
苏北农村学校绝大多数的学生家长都是农民,他们为了生计长期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没有太多的文化,即使在家也无力应对孩子的教育。所以说现在苏北农村学生的教育中缺少最多的是家庭的关爱。长期缺少家庭关爱的学生学习成绩会下降,而且越来越差。一直以来无论学生家长还是社会都把责任归咎于老师:"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我对这句话是这样理解的: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现状,不仅需要会教的老师,学生更需要的是家庭关爱教育,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家庭、学校以及政府之间的协调合作。  相似文献   

20.
张廷福 《科教文汇》2012,(24):81-82
孩子在最需要父母的阶段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怀和教育,往往致使他的性格不健全,给青春期埋下了很多隐患,最终全面爆发。这一类型的孩子,与许多单亲家庭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缺乏关怀,对周围的人缺乏信任,最好的对策就是用爱和耐心来感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