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爱国主义是把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的精神纽带,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族梦想的精神保障。本文试分析社会主义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试探索社会主义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
许萌 《科教文汇》2008,(21):1-2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当前,时代赋予了爱国主义更加丰富的内容,如何行之有效地在高校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探讨适合大学生特点和时代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和途径,对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莹玉  陈文 《科教文汇》2013,(24):17-18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多元价值观挤压爱国主义教育空间,全球化浪潮削弱国家认同感,信息化发展淡化国家意识。同时,当前的爱国主义教育缺乏时代性、针对性、创新性和系统性,围绕这些挑战和问题,本文探索和提出了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多元价值观挤压爱国主义教育空间,全球化浪潮削弱国家认同感,信息化发展淡化国家意识。同时,当前的爱国主义教育缺乏时代性、针对性、创新性和系统性,围绕这些挑战和问题,本文探索和提出了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5.
肖向红 《科教文汇》2009,(30):286-286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当前,几乎所有博物馆均已成为广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历史的责任,时代的呼唤,也是人民的期盼和党的重托。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精神支柱。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利用历史题材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唤起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回归,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报国之志,是品德课程的核心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7.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美术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在美术教学中,努力挖掘德育内容,恰当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则会振奋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8.
<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是要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巩固和发展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上来。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课堂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在物理领域内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瑰宝。物理课堂教学应遵循渗透性、情感性、时代性、持久性原则,认真挖掘材料,开拓思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每堂课中,发挥  相似文献   

9.
冉孟荣 《科教文汇》2013,(19):15-15,19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重要内容之一。要通过让大学生了解国情,立志报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勤奋学习理性爱国来进行爱国主义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作为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精神动力。"0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影响着高校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该文通过分析"0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有针对性地探索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以增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为祖国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1.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重要内容之一。要通过让大学生了解国情,立志报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勤奋学习理性爱国来进行爱国主义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12.
爱国主义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政治教学的重要课题。爱国主义教育对于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兰明明  王玥 《科教文汇》2014,(4):22-22,24
各个民族由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都曾在历史上创造过符合本民族实际利益的爱国主义教育传统。这些传统不仅对其本民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而且对我们丰富当代的爱国主义教育理论,亦有借鉴意义。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作者把探索的视域转向新加坡,并以新加坡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经验为题,重点探讨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其可供借鉴的方面。作者认为,新加坡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一是重视和弘扬为新加坡人所称道的“新加坡精神”教育;二是重视对新加坡公民的责任感教育;三是重视新加坡人的忧患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4.
陆杰武 《科教文汇》2012,(17):96-96,181
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各国的经济互补与合作,伴随而来的各国意识形态领域的相互交融和影响,使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淡化、理性精神弱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古诗文教学中有机地渗入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15.
各个民族由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都曾在历史上创造过符合本民族实际利益的爱国主义教育传统。这些传统不仅对其本民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而且对我们丰富当代的爱国主义教育理论,亦有借鉴意义。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作者把探索的视域转向新加坡,并以新加坡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经验为题,重点探讨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其可供借鉴的方面。作者认为,新加坡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一是重视和弘扬为新加坡人所称道的"新加坡精神"教育;二是重视对新加坡公民的责任感教育;三是重视新加坡人的忧患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一代网络爱国主义青年群体的“小粉红”,正以独特的话语机制和互动形式影响着互联网爱国舆论走向。“小粉红”在网络空间表现出主体形象多元化、内容输出娱乐化、话语表达符号化、组织结构流动化等特征,从民族精神驱动、网信技术助推、群体情绪渲染、自我价值需求等4个层面可追问其生成原因。做好新时代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必须正确认识青年群体爱国主义背后的精神价值追求,进一步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让爱国主义理性精神厚植青年心中,不断提升网络舆论引导技术水平,促进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娅 《知识窗》2016,(4):13
雨花台长眠着数万革命先烈,蕴藏着巨大而丰富的教育资源,它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宝库。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时,学校应以雨花台烈士陵园教育基地为主,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有效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渠道,形成"以雨花台为核心,延伸到学校,辐射至社区"的立体教育网络,使德育从平面走向立体。一、案例特色基于学校革命传统教育的经验,以及学生成长所需的现实要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在传统德育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内容,探索了新的  相似文献   

18.
忧患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表现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缺乏忧患意识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之一,致使爱国主义只停留在精神层面,而不能转化为实践的动力。面对这种情况,爱国主义教育应调整思路,注重忧患意识的培养,引导人们将爱国意识转换成爱国行为,从而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9.
忧患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表现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缺乏忧患意识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之一,致使爱国主义只停留在精神层面,而不能转化为实践的动力。面对这种情况,爱国主义教育应调整思路,注重忧患意识的培养,引导人们将爱国意识转换成爱国行为,从而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0.
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本文以此为依托,从充分发挥教师教学作用,将爱国主义巧妙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在教学中为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