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两极格局是指在雅尔塔体系下,以美苏为中心,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后来演变为美苏争霸的国际关系格局。笔者对战后两极  相似文献   

2.
【考点指津】1.评价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对战后近50年国际关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作用: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雅尔塔体系消除了德日两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美苏两国又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  相似文献   

3.
徐亚文 《新高考》2007,(7):57-61
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对战后近50年国际关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作用: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雅尔塔体系消除了德日两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美苏两国又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发动战争。②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4.
~~签订密约,同意外蒙古独立,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的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等。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自近代以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维持以欧洲均势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成为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二战”后,美苏两国因实力大增而在国际关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初步形成。这是国际关系的历史性变化,国际关系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雅尔塔体系下隐藏着诸多矛盾。主要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  相似文献   

5.
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以后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标志着雅尔塔体系和冷战的终结,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二战后建立在美苏实力对比基础上的雅尔塔体系,由于苏联的解体而不复存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同时,战后美苏长期的冷战对峙和美苏争霸局面也相应地结束了。  相似文献   

6.
如果问什么是雅尔塔体系,同学们会准确地按照教材(人教社高中试验修订本《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的概念答出。我却认为这个概念不准确。雅尔塔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格局。它是“二战”的产物,因为:①“二战”后期,为彻底打败和消除法西斯主义及安排战后世界,1943—1945年同盟国大国先后召开了雅尔塔等国际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协定,其有关内容构成了雅尔塔体系的基本内容。②通过“二战”,美苏成为世界上政治军事力量相抗衡的两个超级大国,成为雅尔塔体系的操纵者,双方的矛盾和分歧,在雅尔塔体系中充分体现出来。因此,也可以说…  相似文献   

7.
一、设计意图说明二战后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二战结束后,确立了以美苏两极格局为中心的雅尔塔体系,冷战对峙局面出现,资本主义获得前所来有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建立并相继改革,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将这一时期世界史和中国史结合起来,便于完整而清楚地了解世界的发展趋势,也便于从世界史的高度把握中国史。  相似文献   

8.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经济动因刘培成李金才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二战”后,在雅尔塔体制基础上形成的以美苏为主体的两极格局全面崩溃了。世界政治格局从此进入了由两极向多极转换的过渡时期。那么,促使世界政治格局由两极向多极演...  相似文献   

9.
关于德国统一和两极格局瓦解的思考栾树森德国法西斯怀着统治欧洲和世界的狂妄野心,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结果却是帝国的彻底崩溃,统一的德意志国家被肢解,美苏建立起两极对峙的雅尔塔体制,并保持了世界近半个世纪的和平。随着美苏两国地位的相对下降,欧洲局势出...  相似文献   

10.
一、世界多极化:一种历史趋势 二战结束后,以雅尔塔体系为标志形成美苏两极格局,但从60年代起,世界范围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一系列亚非国家纷纷独立,两大阵营内部一些国家不满于超级大国的控制,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自主倾向,阵营内部出现裂痕乃至公开的冲突.此刻,已催生了世界多极化的萌芽.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正式宣告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跃然而出.1997年4月,中俄两国首脑发表联合声明,明确提出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欧洲和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也都主张独立自主地发展本国经济和加强区域合作,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世界多极化遂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  相似文献   

11.
“雅尔塔体制的瓦解”这一命题近年几乎得到了普遍认同,但事实上,雅尔塔体制尚未瓦解。雅尔塔体制是以雅尔塔会议前后一系列相关会议达成的所有协定为法律基础的;雅尔塔体制的内涵包括二战后世界政治地图的划分、世界政治体制,也包括经济体制;苏联解体后,瓦解的是两极国际格局,而非国际体制;雅尔塔体制没有解决是由其历史进步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苏联的解体,战后四十多年来对当代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巨大影响和支配作用的雅尔塔体制也随之宣告崩溃,国际政治格局由两极化向多极化转变,但雅尔塔体制曾对国际政治格局起过举足轻重的影响.1945年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195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相条约》的签订正是雅尔塔体制在远东政策的产物,也是美苏在远东地区政治上相互斗争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战后雅尔塔体系的强权性,两极格局中苏联一极走向衰落的原因,以及世界格局中多元化趋势的发展,来分析当今世界格局发生剧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之上,根据当今世界各种政治、经济力量和中心的状况来探讨剧变后的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二战后期美苏主导下构建的"雅尔塔体系"为战后形成美苏合作的"新型大国关系"提供了历史机遇。雅尔塔体系的基础是大国利益的重合与战略协调,但美苏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质性使双方的战略目标很快发生冲突,其诱发因素之一是苏联在东北亚势力范围的布局中因其在北朝鲜和中国东北建立亲苏政权的需要而激活"世界革命"机制。朝鲜半岛的分裂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溢出"了雅尔塔体系,一个并非事先"计划"的局部性变动导致美苏走向全球性对抗。  相似文献   

15.
现代国际格局是由欧洲中心向欧洲以外推进的过程。科技革命推动着国际政治格局的转换。从威斯特伐里亚体系、维也纳体系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均为欧洲中心格局 ,但另一方面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也开始显示出格局外移的征兆 ,最终在欧洲以外形成美苏两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上述诸格局尽管都是战争的直接产儿 ,但究其根本 ,各国政治实力对比的变化乃是国际格局转换的基本动因 ,并最终促使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的和平转换。  相似文献   

16.
【专题导读】 20世纪先后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二战后出现了全球性冷战。20世纪下半叶,新的世界大战虽然没有爆发,但局部战争连绵不绝,地区冲突此起彼伏,维护和平的斗争汇成了时代潮流。本专题的核心内容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争霸;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在目前学术界,有许多学者把“雅尔塔体制”和“冷战格局”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并不加区别地随意使用。这不仅使得我们在学习和研究战后国际关系时有失严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混乱和误解。笔者认为,战后国际政治舞台上并不存在一个影响世界40多年的雅尔塔体制,在二战结束冷战爆发之后不久,雅尔塔体制就已被冷战格局所取代。雅尔塔体制是二战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就加速反法西斯战争、处置法西斯侵略国、维护战后和平而达成的一系列协议条约的统称。该体制基本上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意愿,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而东西方剑拔弩张横眉冷对的冷战才是战后40余年国际舞台起伏跌宕的根本原因,也只有冷战才准确地反映了战后国际局势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国共两党之间爆发了一场持续三年之久的全国性内战,这场内战的爆发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战后的远东政策,特别是雅尔塔体制对于远东的安排有着必然的联系.对此,拟从雅尔塔体制下美苏战后对华政策的矛盾性这一角度,分析美苏在远东地区的争夺以及对战后中国形势的发展、中国内战爆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共产国际解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斯大林始终不相信中国革命会取得胜利,因而也始终没有放弃同蒋介石国民党的合作。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而其实质是要保持在中国取得的特殊利益。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召开的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决定了战后世界格局:美国想称霸世界,苏联想继承沙皇衣钵。美苏对峙,两大阵营形成。在美苏争霸  相似文献   

20.
1945年9月2日,日本的投降标志着长达6年的二战结束了。但是,也许当时沉浸在打败法西斯胜利喜悦中的人们并未认识到二战带来的另一后果:旧的国际政治格局在战争中也被打破了,美苏的崛起和欧洲的衰落成为其突出的表现。在新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中,美苏的冷战对抗成为其中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力量。而作为冷战起点和重点的欧洲,在百废待兴战后重建中的政治、经济、军事乃至国家关系等等方面,则受到了冷战的强烈影响,以至于伴随冷战的兴起出现了激烈的分化组合,形成了两个欧洲的对立。这一格局又几乎存在和影响战后世界近半个世纪之久。因此,对这段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