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乳酸测定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乳酸是目前游泳训练中应用较广泛的重要指标。本文较系统地简明地介绍了血乳酸在制定游泳训练方法、安排训练强度、评定训练效果及预测成绩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对游泳训练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我国游泳高原训练始于1974年5月,时至今日已30多年。在这30多年中,高原训练对我国游泳项目成绩的提高已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游泳项目训练的实践过程来看,依据上高原的时间的不同,我国游泳项目高原训练的种类又主要分为:冬训期高原训练;赛前高原训练;赛后或恢复期高原训练。然而,针对不同时期的高原训练,其训练学特征是什么?运动负荷量与负荷强度安排的特征有哪些不同?常采用哪些训练方法、手段?如何建立适合不同类型高原训练效果的评价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3.
血乳酸测定是现代游泳训练中不可缺少的检测手段之一,利用血乳酸值可以评定运动员的有氧和无氧能力。进行有氧和无氧训练、安排不同能量代谢系统训练的比例和安排不同强度训练的比例,在基层训练中可以采用乳酸心率协助实施训练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根据体育课堂上学生心理负荷的影响因素,如练习时间的长短、运动的强度、组织形式、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等。都能影响到心理负荷的主要因素包括兴趣、意志和注意力从而调节课堂里学生的心理负荷的量与强度、结合体育教学的现实状况,有必要做出相应分析,从而对心理负荷的合理调控进行针对性和策略性的把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王永红  李伟 《游泳》2001,(4):6-7
近些年 ,世界游泳成绩突飞猛进 ,世界纪录不断刷新 ,各国优秀运动员的年训练量及训练强度也相应大幅提高,训练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使训练更加科学、合理和系统化。但如何掌握好训练时的运动量、训练强度及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不断提高游泳训练的水平及运动成绩 ,是每一个游泳教练员及有关科研人员所面临的现实而复杂的难题。我们知道 ,只要掌握好训练中各项练习的组合或搭配的协调完善 ,就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游泳训练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 ,它需要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以及训练环境和训练手段等诸多因素的协调配合 ,才能得以顺利进…  相似文献   

6.
游泳运动员大强度训练恢复重要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范 《游泳季刊》2007,(4):31-32
游泳训练的历史从游泳竞赛出现后发展到今天已有100余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游泳训练从无到有;从简单的技术改进,到多种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从单纯追求运动量到注重强度与量的结合;从注重发展运动员的体能到强调技术和专项能力并重发展。也就说,游泳训练的发展同人们对于游泳训练规律的认识水平是分不开的。随着人们对于游泳运动训练规律的深入研究,对游泳运动训练内在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人们开始重视大强度训练后恢复的研究。运动生理学理论指出有氧代谢是无氧代谢的基础,高水平的无氧代谢是建立在高水平的有氧能力基础之上的。这为大…  相似文献   

7.
提高游泳运动水平除实施科学训练外,很重要的是要有一支源源不断的后备大军,少年儿童应是大军的主体。如何解决少年儿童运动员早期科学化训练问题,提高成才率,是摆在国际泳坛的共性问题。影响我国少年儿童游泳运动员成才率的主要原因;教练员素质亟待提高;少年儿童游泳竞赛模式成人化;长期施加超负荷和极限强度训练,训练手段过早专项化;训练的无序状态;缺乏宏观指导和微观调控.  相似文献   

8.
力量是游泳运动员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素质;游泳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应该遵循个体化原则、合理增重原则、水陆力量训练相结合原则;在力量训练中要注意方法、手段、量和强度的合理安排;还要特别注意力量训练的转化为水中推进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原训练构成因素中,最核心的因素是训练的量和强度。以往高原训练失败的原因,大多将其归咎于缺乏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进行科学的控制以及强度控制不当所致。Mester(2003年)对近15年来国际上150项高原训练研究结果的分析认为,迫切需要建立评价高原训练时的个体负荷强度与负荷量的科学指标。因此,为探讨高原训练个体负荷强度、负荷量的监控手段,促进个性化的高原训练,通过对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3周高原训练的研究,找出高原训练的负荷规律,希望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在高原训练的负荷安排、科学监控以及个性化的训练方面,提供科学的理论及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少年基础期大运动量中等强度游泳训练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泳是耐力性项目,许多游泳强国认识到大运动量训练是提高少年基础期游泳耐力的必须途径。打好耐力基础定要采用中长距离自由泳的训练方法来达到量的积累。实践证明,量的积累还要与适当的强度训练相结合,才能达到预定的耐力训练目标,从而为耐力素质的飞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纪逊 《游泳》2008,(3):25-28,29
游泳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在整个游泳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训练量(距离)在全年训练量中占主要地位,长距离运动员有氧训练的量所占百分比则更多,如澳大利亚长距离运动员每周的训练计划中有氧训练的量要占到70%。近年来澳大利亚游泳训练成功经验表明。即便是短距离运动员,在赛前减量期也要重视有氧训练。而奥运会50米、100米自由泳金牌得主波波夫的训练指导思想就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游泳是一项耐力运动,因此需要高度地发展有氧能力。  相似文献   

12.
槐咏梅 《体育师友》2011,34(5):32-34
针对中学生业余训练的特点,运用专项力量一强度组合方法对中学生游泳训练进行实践研究,取得了好的训练效果。游泳专项力量一强度组合训练的重点以专项力量为基础,把力量训练与技术训练紧密结合,把专项力量与强度紧密结合,在游泳训练中突出技术与能力结合,能力与强度结合。  相似文献   

13.
在游泳项目中,蛙泳与其它泳式有着明显的差别。近几年来,世界蛙泳的发展越来越突出动作的实效和连贯性。这就要求蛙泳运动员要掌握高质量的、合理的技术动作。同时也要求具有很高的身体训练水平。因此,安排训练时,正确地处理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水平的关系,是现蛙泳教学训练中应认真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现代游泳训练到今天已经发展了100余年。100年来,游泳训练从无到有;从简单的技术改进,到多种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从单纯的追求运动量到注重强度与量的结合,从注重发展运动员的体能到强调技术和专项能力并重发展。对于我国游泳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应当具备科学的观念,对游泳运动训练的认识应当建立在科学的思维方式基础上,这一步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游泳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三结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游泳运动员提高成绩,技术是关键,力量是基础,力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运动成绩。因此,提高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是当代游泳训练方法的一个关键问题。基于力量素质的重要性,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对力量训练进行了长期、大量、深入的研究。可以说,现代游泳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人们对力量素质认识的不断深化分不开的。当今世界游泳训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极为重视运动员的陆上身体素质训练,从一些游泳强国的成功经验来看,要想迅速提高游泳水平,努力安排好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特别是力量训练是训练工作的关键。在日常的陆上训练力量中,运动员不仅要进行全面…  相似文献   

16.
从训练周期原理的角度出发,就游泳训练的周期安排问题进行理性探索一、专项化问题1、所谓训练计划,应仅仅是为训练运动员的专项所需要(指动用的能量系统或运动技术)而制定的。2、在所有的训练阶段中,对每个能量系统的强调都反映了该能量系统对专项化的重要性。二、超负荷训练问题3、当每周的训练负荷接近超负荷阶段的水平时,运动员将会出现最佳状态(超负荷训练的最佳强度)。4、运动员增加训练量后,通过观察其生理或心理上的反应,以寻找超负荷训练的最佳强度。三、周期安排问题5、训练周期应该只有3个阶段,即增强阶段、超负荷阶段和赛前减量…  相似文献   

17.
我国竞技体育奥运基础大项训练实践的若干理论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北京第29届奥运会的比赛成绩表明,我国优、劣势项目的差距进一步加大,长期落后的田径、游泳、自行车和水上项目在总体上仍然没有出现明显改观.运动训练是导致该类项目整体长期落后的主要原因.协调和技术的训练,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平衡,神经支配能力的训练以及训练负荷的长期安排和控制,是目前我国奥运基础大项训练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运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手段取得了显著游泳教学效果的研究分析中表明,这种教学手段适合于儿少游泳运动员的技术教学与训练。就此,结合儿少游泳教材内容、心理特征和教学特点,提出了儿少游泳多媒体教学模式设计内容,以便在有条件的儿少训练单位尽可能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游泳技术教学与训练,加快教学进程,提高技术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无氧阈强度在游泳训练中作为训练强度不仅可以评定有氧强度,而且是选择无氧强度的重要方法。游泳项目中无氧能力和有氧能力是一个相互利用,互为提高的过程。有氧和无氧训练应该从机能整体性原则去认识,片面的将其分离必然使训练计划制定和强度的安排产生指导性错误。  相似文献   

20.
纪逊 《游泳》2006,(2):23-26
游泳训练的历史从游泳竞赛出现后就已经开始了。现代游泳训练到今天已经发展了100余年。100年来,游泳训练从无到有;从简单的技术改进,到多种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从单纯的追求运动量到注重强度与量的结合;从注重发展运动员的体能到强调技术和专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