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公开课与教师专业发展关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从上公开课与听公开课两个方面对公开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进行调查,并运用访谈法访谈四位教师。研究发现:无论是上公开课还是听公开课,都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公开课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准备过程中;具体活动时,通过交流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专业知识得到发展;活动之后上课者的反思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实现公开课的教师专业发展功能,教师要准确地理解公开课的意义,学会听公开课;提倡以研讨为价值取向的公开课;为年轻教师提供上课的机会;点评者以正确的心态恰当的方式作出点评。  相似文献   

2.
了解教师专业成长水平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明确教师教育科研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定量关系,可以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对全国1550名中学物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中学物理教师教育科研素质整体欠佳,部分教师教育科研意识较弱;学校类别、学历或学位、教龄、职称、性别对教师专业成长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教师的教研素质显著地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此,应该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理念,强化教师研究意识;组织理论学习,助力教师教育科研;解放思想,帮助女教师追求自我专业理想;完善教研制度,落实教研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不断成长、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两者是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成长,促使教师由经验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促成教师的缄默知识显性化;而教师专业发展对校本教研的反哺作用体现为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意识与能力的提升和校本教研实施可能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4.
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应有之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要适应发展和变革,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反思被认为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专业成长应以反思实践为基本路径。教师应该提高专业发展意识,探寻反思策略,努力提升有效反思的能力;学校应该建立反思的长效机制,创设反思的文化氛围,积极鼓励教师反思,从而促进教师和学校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三、上公开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我们就是在听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也是在上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哪位教师有机会上公开课,他的成长就快一些;哪所学校的教师有机会上公开课,哪所学校教师的成长就快一些。”“如果没有公开课,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缓慢的。”对于公开课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许多教师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6.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教育理论发展的时代取向和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的客观使然,也是教师教育中人们关注的热点和当代教师教育改革的中心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客观要求,纵览了教师专业成长历史及其发展轨迹,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未来取向予以再思考,以期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不断变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孙越 《教育》2007,(15)
教师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形成中的发展”过程。“教”是实现教育教学实践升华的基础,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途径;“研”是转变观念,更新理念,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保障;“训”是实现知识、能力的实践内化,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  相似文献   

8.
教师群体专业成长理论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和学说在我们学校实践的提升,是学校教育特色和学校教师特色的双重体现,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背景下,探索学校教师群体专业成长,形成与之相应的理论体系与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9.
原有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遵循一种"缺陷"模式,将教师视为"有缺陷的"、需要"被"发展的对象,这已不能完全覆盖教师成长的内涵。因此,教师专业学习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替代性概念应运而生。教师专业学习的理念认为:教师具有主动学习的意愿。教师不应只是单纯地接受知识,而是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建构知识。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是"完整人"而不单纯是"职业人"。教师专业学习作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路径,可以通过校本学习的方式来实现。学校作为教师教育实践的主要场所,应该为教师的专业学习提供环境支持,如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校本学习机制,为教师专业学习提供多种合作平台,指导和引领教师的反思性实践等。  相似文献   

10.
何为教师之专业:教师专业标准比较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各国纷纷研制与修订教师专业标准。这些标准文件在一定高度上确认了教师专业的核心要素,为我们理解教师专业发展及其范畴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信息。本研究发现,各种教师专业标准在以下方面达成了高度的共识:关于教师专业标准的范畴与领域——专业知识(应知)、专业技能/实践(会做)和专业品质(愿持);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划分与要求——根据教师专业发展各个阶段的特质,为每个层次和水平的教师制定相应的标准;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领域——学会理解、尊重学生,致力于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实践技能;具有专业反思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养成专业合作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新教师专业成长一直以来是教育界的一个焦点话题,当前虽然有完备的理论和实践策略指导,在现实中新教师专业成长依然困难重重,究其原因是新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与实践策略被现实的功利性和私欲消解了。新教师要走出转业发展的困境,应该跳出传统的对理论—实践修补的藩篱,转为直面当前的学校、祛除教师的功利性、重视新教师个体经验、构建自然的教师合作文化。  相似文献   

12.
调查发现,公开课对于教师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育观念和专业技能两个方面,而对于教师的情感态度方面影响不是很大。没有上过公开课的教师与上过三次及以上公开课的教师在专业发展水平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公开课对于教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材分析能力、日常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力、教材重难点的把握以及促进教师了解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新的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于初任教师和经验丰富的教师而言,公开课的促进作用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成长首先应该是人的成长,然后才是专业的成长。教师培训绝不是简单的教学技能的传递。作为教师教育者——研训教师来说,要关注不同阶段教师专业成长规律和成年人学习规律,帮助一线教师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认清自我、发展自我,结合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回归教师教育的原点。  相似文献   

14.
杨骞 《教育科学》2007,23(3):54-57
教师在学校所施行的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就是教师的实践。教师的这种“实践”,既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既成就了学生,也提升了自己。也就是说,教育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与成长的过程,教师的实践亦就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努力追寻实现这种“双重”目的的学校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5.
教师职后教育的目的在于弥补和完善教师职前教育的不足。着眼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即注意教师自我知识的更新.拓展其从事专业活动的知识来源。帮助教师增强专业实践能力。教师职后教育中采用隶例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参加学习的教师分享同行的成长经验.获得教育实践性知识,案例教学是改革传统的教师教育、弥合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教育模式。但是,在案例课堂教学中。应该正确认识案例教学的特征和局限性,促进学习者在反思之后.自觉调整、改进自己的教策略和行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先后为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教师专业标准。各国教师专业标准的框架维度体现了对教师综合专业素质的要求;标准内容强调教师的专业理念,要求教师具备较为完整的教育教学知识体系并凸显对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各国标准都以促进教师的终身专业发展为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7.
孙健 《成才之路》2012,(20):68-69
当前,要加强劳技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研究劳技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包括开展课题研究。组织联片教研,展示公开课,加强业务培训等。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在专业技能、专业道德、专业知识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过程。对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与自我对话,反思成长和实践;与同行对话,共享教育经验和智慧;与专家对话,提升理论水平和素养;与学生对话,丰富教育实践和技能;与文本对话,奠定成长基础。各种对话铺就教师专业立体的、多元的、发散的、个性化的成长路径。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探索、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实现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一体化的一种新的探索。它在认可中小学校对于学生发展的价值的基础上,强调学校也是教师发展的场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不仅促进了实习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中小学生的发展,而且也为大学教师和中小学在职教师提供了对话的平台。专业发展学校的发展历程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实习教师的“临床实践”是其完成教师角色转变的必经之路;教师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改革实践紧密结合;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沟通必须在理论主体与实践主体的“对话”中实现。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专业成长是个很现实的话题。新课程的实施归根到底取决于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也只有走好专业成长之路,才能成为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教师。走好专业成长之路,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用现代教育思想来充实自己;其次要不断学习,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及时反思和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育创新能力。同时,学校要为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促使教师不断成长,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