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伏羲、女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而少典、有蟜氏则是炎帝、黄帝的先祖。伏羲、女娲氏与少典、有蟜氏部族间的关系及其居住地望等诸多问题,至今仍在学术界存在争议。但诸多历史文献证明,以河南舞阳贾湖为代表的裴李岗文化和郑州、洛阳、三门峡地区的仰韶文化遗址,可能就是伏羲、女娲以及黄帝部族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2.
出生于蒲阪雷泽,被誉为中国之“亚当”和“夏娃”的伏羲与女娲,是人首龙身或人首蛇身。在洪水灭绝人类后,为繁衍绵延人口,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兄妹在历山结为夫妻,开创了婚姻自主、一夫一妻制之先河,被华夏尊为人类始祖。他们繁衍了整个中华民族,所以中华民族自称是龙的传人。当他们认识到血缘婚对人类繁衍的危害后,遂禁止兄妹通婚,制订礼仪,置嫁娶,正姓氏。故此“同姓不婚”,成为中华民族婚姻史上的优良传统与崇高风尚。伏羲与女娲的丰功伟绩,从远古流传至今达八千年之久。  相似文献   

3.
在上古神话传说体系中,女娲的形象从传世文献的角度考察。由战国中后期诗人笔下外在形象尚不确定的“女神”,到西汉文献中始与伏羲并列为“至德遗于后世”,崇尚“虚无纯一”的“圣王”;随着两汉之际“三皇”之说的复兴,由东汉前期“伏羲、神农、燧人(或祝融)”的“三皇”说,演进为东汉后期“伏羲、女娲、神农”的“三皇”系列,标志着女娲“圣王”形象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4.
古族、古固中的“双子座”现象,为古代史上所常见,比较典型的如伏羲和女娲,炎帝和黄帝,太昊和少昊.高辛和高阳,以及氐羌、巴蜀、吴越等。他们之间有共同的文化基因,但也存在矛盾和冲突,不过和谐团结仍是其主流。研究其中某些规律,往往能解释由于文献不足带来的种种难题。  相似文献   

5.
张耀征 《天中学刊》2006,21(1):116-119
“房”邑是有文字可考的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伏羲时代的女神庙——女娲氏的都邑。在三皇时代,“房”邑的女神庙是各皇王、部落首领必须祀典祭拜之地。伏羲氏部族和烈山氏联姻而生房氏,其后裔建房国。房国范围相当于今遂平县全境及西平、泌阳的一部分境域。  相似文献   

6.
伏羲、女娲是中国神话传说中两位显赫的大神。伏羲作为男权的代表在官方祀典中的地位远远超过女娲 ,但女娲作为女权的代言人则在民间信仰中始终占据统治地位。这种矛盾在中原地区的人祖庙会中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文化整合  相似文献   

7.
汉代画像石中的“伏羲手执矩,女娲手执规”图,是我国最早有关作图的基本工具——规和矩的图像资料。文章以此为题,探讨了伏羲女娲手执矩规图的科学内涵及其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化学家、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积数年思考,费数月之功,口述而成的大作《娲皇:中华民族文化之母》,长达三万余言,全文围绕“娲皇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实际创始和实践者”这一主题,运用古文献学、古文字学、民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多种途径,辨踪觅源,逸韵独标,特色弥显,对娲皇文化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周先生认为,考论中华文化的起源必然要从“伏羲画卦”讲起,而讲伏羲就又不能离开女娲,二圣相连而不可分割。但历来讲伏羲、八卦的典籍很多,讲女娲的论著稀少而分散。因此,本文将研究重点移向女娲,经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一、女娲协助伏羲完成了“地学”的大关目。二、她第一个将“方”的意识明确而建立起来。三、她发明创造了“矩”这个重要无比的科技工具。四、她发明创造了制陶之艺。五、她创造发明了建筑宫室房屋的建筑之学。六、她发明了笙簧和掐塑泥人。七、她将水火两种自然现象的祸福交关之道理识得透彻无比,即人若掌握了水火的正当关系则幸福无穷。总结以上七端,可以明确告知:我们中华民族由洪荒上古发展到今日这般辉煌灿烂之文化文明境界的开端者就是娲皇。娲皇者一身而兼多圣,是一位多方而的大圣人,大智大慧、大仁大勇,也包含了大慈大悲,所有这一切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内容和精神。  相似文献   

9.
在广阔的豫东平原,有一块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祥地——陈州(即今淮阳)。相传,淮阳古称宛丘,是人类祖先伏羲氏定都之地。城北一、二里处,耸立着一座高达二十余丈,周长四十五丈,上园下方的土丘,这就是太昊伏羲之陵。陵前殿阁巍巍,金碧辉煌,系太昊陵庙。太昊陵始建何代,已无可查考。但据陈州府志和有关史籍记载,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来陈讲学时,已见伏羲陵墓。1988年农历七月十九日,生活在台北的龙的传人曾于伏羲庙举行中华文化始祖太吴伏羲6466年秋季飞升大典。所以太昊伏羲有史甚早。淮阳一带广泛流传着伏羲与女娲兄妹石媒成婚,繁衍人类的传说。这里自古及今,每到农历二月初二,朝祖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潮水般涌进太昊陵,南船北马,不可胜数,香火如  相似文献   

10.
濮阳西水坡遗址45号墓墓主为伏羲。伏羲由龙、虎陪葬具有很实际的社会人道理。人类社会由母系进入父系应是一个漫长的、不平衡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可能还存在一个男女平等、男女共治的时代,这个时代就是伏羲、女娲时代。  相似文献   

11.
<正> 史前时期,也就是意符文字时期,流传至今许多神话传说。其中有些神话,可能并不是神话,而是用意符文字记录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意符文字发展为单音字后,对原意符文字的字形、涵意分别记录,年远代湮之后,造成的误解。本文将按照意符文字的抽象表意特征,破译几个并非神话的神话的历史内涵。 《帝王世纪》等古籍记载:伏羲、女娲的长相都是“人首蛇身”。山东嘉祥汉代武梁祠石刻画像中,伏羲、女娲合为一图,上半身是男、女两个人,下半身是两条互相缠绕的蛇(附图一)。四川新津宝子山出土汉代石棺画像与此相似(附图二)。而古籍记载他们功绩的传说是:伏羲氏初创书契,画八卦,制骊皮嫁娶之礼;女娲氏抟黄土做人。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285窟窟顶东披画的两个人、兽腿、蛇尾的形象即《须弥四域经》中所说的宝应声与宝吉祥菩萨。他们是佛教中创造日月星辰的菩萨,是由我国传统神话中的人类创造神伏羲、女娲变来的,是倡“三教同源”而崇佛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浮戏"本是"伏羲山"华夏文明此有源--新密市浮戏山考察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春,作者对河南省新密市浮戏山伏羲女娲文化进行了田野学术考察,这是作者多年来进行的中原神话考察的一个组成部分.浮山岭"伏羲女娲祠"、补国(伏羲国)、浮戏山(始祖山)等地的田野作业证明新密是伏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伏羲、女娲族系活动的主要地区.结合文献中关于洪水后伏羲、女娲兄妹婚神话的记载,说明现在中原地区流传的大量同类神话的各种异态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主席曾有一名句:“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那么,“三皇五帝”指的是谁呢? 三皇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它所指的对象有六种说法,司马迁《史记》认为三皇是天皇、地皇、泰皇;《白虎通》一书认为三皇是伏羲、神农、祝融;孔安国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还有认为三皇是天皇、地皇、人皇;三皇是伏羲、神农、女娲;最有说服力的,三皇指的是燧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它反映我国黄河流域原始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所以,一般三皇是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传说上古时,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结网捕鱼,神农氏则教人尝百草治病。他们的活动都在原始社会的中期和前期。  相似文献   

15.
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伏羲、女娲的神话时代,经过黄帝、炎帝的传说时代,华夏民族进入了半信史时代——尧舜时代,传说尧是黄帝的后裔,叫伊放勋,他曾以山为界划分为四个行政区叫“四岳”;  相似文献   

16.
古族、古国中的"双子座"现象,为古代史上所常见,比较典型的如伏羲和女娲,炎帝和黄帝,太昊和少昊,高辛和高阳,以及氐羌、巴蜀、吴越等。他们之间有共同的文化基因,但也存在矛盾和冲突,不过和谐团结仍是其主流。研究其中某些规律,往往能解释由于文献不足带来的种种难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认为:“伏羲本是苗族的祖先,楚人所以祀他”。在此,不仅道出伏羲女娲是苗族的祖先,而且,还指出楚人同伏羲女娲与苗族,有着民族学意义的亲缘关系。于下拟就谈论伏羲女娲的多种文化形态及其在苗族文化史上的地位。 一、前人对伏羲女娲的研究及相关文献的记载 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王献唐先生在《炎黄民族文化考》一书中指出:“《吕氏春秋》:‘尧战于丹水之浦,以眼南蛮。’南蛮者,有苗氏也……。有苗之乱.起于尧前,史称少昊氏衰,九黎乱德,九黎又蚩尤之族也。”“三苗即九黎之后”。“《楚语》韦昭注:三苗炎帝之后。”“楚为蛮夷,亦炎帝一族。”“伏羲与神农为同族异系,与黄帝则然二族也。”“楚为炎族”。从以上考证,可见南蛮有苗、九黎,三苗、楚(蛮夷)与苗族,为人们对不同时期苗族先民的称谓,而且,它们同为伏羲与神农之后,与黄帝则为不同的族系。我国著名的古史学家、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在其著《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更明确指出:“伏羲女娲同一氏族,在南方,属于苗蛮集团。”“苗蛮集团,三苗、伏羲,女娲、驩兜均属之。”关于苗与蛮,“古有时叫它作蛮,有时叫它作苗,我们感觉不到这两个名词中间有什么分别.所以综括两个名词、  相似文献   

18.
葛天氏是与伏羲、女娲齐名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一。相传他发明了纺织、乐舞,开启了远古和谐盛世,还是中华葛姓的始祖。他的有关传说,从考古发现中可以找到一些踪迹。  相似文献   

19.
伏羲女娲与兄妹婚神话的粘连与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在伏羲女娲与兄妹婚神话的关系上,一派重要的观点认为伏羲女娲是兄妹婚神话的代表,甚至二者同出一源。其实只要在古代文献与考古学发现的基础上,利用近年来采集的现代汉民族口承神话资料,来重新考察这一问题,就可发现女娲伏羲、与兄妹婚神话很可能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粘连、复合到一起的  相似文献   

20.
说“蛇”     
声声爆竹送金龙,户户桃符迎玉蛇。农历己巳是蛇年。蛇或讲蛇神在世界范围里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常见形象。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著名的大神女娲、伏羲均是人首蛇身。《艺文类聚》卷二引《帝王世纪》有“庖羲氏……蛇身人首”“女娲氏”……亦蛇身人首”的说法。我们从武梁祠石室画像和东汉石刻画像等材料中也可以看到,女娲、伏羲都被刻画成人首蛇身的神。还有共工,《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引《归藏·启筮篇》说“共工人面蛇身朱发”。《山海经》中的轩辕、雷神、烛龙、窫窳等山神也都呈人面蛇身的形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