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武举制度管益农武举制度的创立中国的科举制度,发端于隋代。炀帝"置明经、进士二科",以"试策"取士,揭开了中国科举制度史的第一页。武举作为科举之一目,始于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据杜佑《通典》卷十五《选举三》记载:"长安二年,教人习武艺...  相似文献   

2.
刘伯温的谋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伯温的谋略胡星斗一刘伯温(1311~1375年),名基,谥文成。诞生于浙江青田县(今文成县)的书香世家,排行为二,自幼博闻强记,“于书无不窥”。少年时即著《春秋明经》二卷。16岁考中秀才,22岁中举人,23岁中进士。其时人称刘基“诸葛孔明之俦”,“...  相似文献   

3.
清代中州文士邓云乡漫述清代中州文士,应先从侯朝宗说起。候朝宗名方域.河南商丘人。祖父侯执蒲,字以康.明代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官军大常令卿。父侯恂,字若谷,万历四十四年(161)进士,官至户部尚书。叔父侯恪,字若木.后改若朴.与其父侯询同年成...  相似文献   

4.
黄潜善(?~1130年),字茂和,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北宋元符三年(1100)进士及第,南宋初期主和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建炎年间,黄潜善担任宰执一年有余,任职期间“独当国柄,专权自态而卒不能有所经画”,为时人所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八,以下简称《要录》)后扬州溃败,高宗“决意渡江”,黄潜善罢相,被后世史家列入《宋史·奸臣传》。较之南宋初期其他宰执,目前学界对黄潜善少有专文论述。然而,建炎初期,赵宋政权初立,一直任职地方的黄潜善仅凭弄权之术,怎能任相一年有余?况且任相伊始,高宗坚信“潜善作左相,伯彦作右相,朕何患国事不济?更同心以副朕之意”(《要录》卷一)。本文拟以建炎年间的两起历史公案为中心,重新解读黄潜善任相期间的政治地位。不当之处,尚祈方家赐教。  相似文献   

5.
刘宗周与晚明儒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成进士,以行人司行人累官至顺天府尹、工部侍郎。他为人清廉正直,操守甚严,立朝敢于抗疏直言,屡遭贬滴,不改其志。明亡之次年乙西(1645),清军南下入浙,他在家乡绝食殉节。观其一生,从政时间很短,多半生从事于讲学育人,故其弟子遍天下,而以黄宗羲、陈确、祝渊、张履祥等最为著名。 学术上,刘宗周“于《五经》、诸子百家无不精究,皆有所论述”,①堪称为宋明道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和有明三百年学术之殿军…  相似文献   

6.
戴海斌 《中国文化》2012,(2):196-204
张佩纶(1848—1903),字幼樵,号篑斋,直隶丰润人。同治九年(1870)举人,次年联捷进士,授编修。历任侍讲学士、署左副都御史。中法战争中受命会办福建海疆事宜,兼署船政大臣,战败遭褫职戍边。  相似文献   

7.
陈益 《寻根》2023,(1):92-96
<正>苏州人顾文彬的《过云楼日记》,是他从清同治九年到光绪十年(1870—1884年),前后十五年间宦游生涯与归隐苏州的记录,内容涉及文物收藏、家庭生活、世俗风情、怡园修造、官宦交往等方面。顾文彬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考中进士。在京城候官八个多月后,补授浙江宁绍台道员。这自然是一个肥缺。上任后,他立即去杭州拜会浙江巡抚杨昌以及其他上司、  相似文献   

8.
谢华平 《寻根》2012,(5):68-74
朱轼,生于清康熙四年(1665年),卒于乾隆元年(1736年)。字若瞻,号可亭,民间俗称“朱大人”,江西高安村前艮溪里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中进士。历任潜江知县、陕西学政、奉天府尹、浙江巡抚、左都御史。雍正时,充圣祖实录总裁,拜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兵部尚书。乾隆时,充世宗实录总裁,命协同总理事务,卒赠太傅。  相似文献   

9.
余嘉锡先生学行忆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嘉锡先生学行忆往周祖谟,余淑宜余嘉锡先生,湖南常德人,生於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甲申正月十三日。是现代著名古文献学家、目录学家和史学家。他幼承家教,他的学术成就得益於年轻时打下的良好基础,父亲嵩庆公,字子徵,清光绪二年两子(1876年)进士及...  相似文献   

10.
浦江郑氏家规的千年遗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贤明 《寻根》2012,(2):128-132
一 浦江郑氏自南宋初年同财共爨,明英宗天顺三年(1459年)遭火灾而瓦解,共经15世。李静《义门家族的寿命与婚姻状况分析》(《江淮论坛》2004年第5期,第96~99页)据《义门郑氏家谱》估算,郑氏人口在元至大三年(1310年)、至正十年(1350)年、明建文二年(1400年)、宣德五年(1430年)依次是32人、92人、244人、355人,以此度之,天顺三年郑氏人口至少在400人以上。  相似文献   

11.
林阳 《寻根》2014,(5):77-85
林锴,1924年1月1日生于福建福州,1950年毕业于国立艺专(杭州),1951年人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初从事连环画创作,后专攻国画,兼及书法、篆刻与古诗文。1994年7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一级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出版有《林锴书画》、《林锴书画集》(台湾版)、《墨花集》,诗集(《苔纹集》等。  相似文献   

12.
龙岩,是一座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城,最初叫做“苦草镇”。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开始设县,名为“新罗县”。后因在城区东南有一座翠屏山,山上有个颇为名的龙岩洞,故在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将新罗县改称为龙岩县;这是龙岩县名称之始。而这个龙岩县名,一直沿用了近千年。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投入制作的项目有3部影院片,5部系列动画片。其中,已制作完成的有影院动画片《葫芦兄弟》和数字动画影院片《文字国历险记——浩昊智斗谜语城》以及电视动画系列片《运尼小子》(2~26集)、《猪猪&#183;吉利&#183;小财神》(18-52集)、《奥运奇闻》(1~40集)、《浩昊智斗谜语城》(1~26集)、《大耳朵图图》(第三季)(1~14集)等多部系列动画片项目,完成I575分钟。2009年国庆献礼影院动画片《马兰花》、木偶影院片《海底两万里》、立体影院片《天书奇谭》;电视系列动画片《燕尾侠》、《开心菜园》、《大耳朵图图》第3季(15-26集);艺术短片《记忆中的鹞》等动画作品也已进入生产制作。  相似文献   

14.
自1929年发表了赵景踝撰写的《最近德国的剧坛》这篇译介布莱希特(BertoliBrecht,1898-1956)的文章后,1941年,布氏的剧作片断《第三帝国的恐惧与灾难》中《告密的人》也被翻译过来,接着,1959年黄佐临执导了布氏的《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1979年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又上演了《伽俐略传》,1980年翻译出版了《布莱希特戏剧选》,在1985年举办的《首届中国布莱希特周》期间,北京、上海相继演出了《高加索灰阑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帅克》、《第三帝国的恐惧与灾难》(片断)、《潘提拉老爷和他的男仆马蒂》(片断)。《四川好人…  相似文献   

15.
郑金洪 《寻根》2012,(3):138-141
入闽 《八闽通志》载:“谢永于西晋永兴二年(305年)任晋安郡太守,又有谢竭(梁末)任建安郡太守。”(《八闽通志》说谢竭是建安郡人,因而认为他最先入闽为宦者。而现有族谱中记载最早入闽者为谢成。古田《谢族家谱》载:谢成于唐武德二年(619年)为唐平南守,居三山福城,不慕北上,竟为南支。  相似文献   

16.
王洁 《华夏文化》2009,(1):29-30
关于“猞猁狲”一词,不同语文辞书的处理不尽一致。《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辞海》(1999年版)均未列“猞猁狲”词条,前者在训释“猞猁”时也未提及“猞猁狲”,后者在“猞猁”的释义中说。明“别称‘猞猁狲”’。《辞源》(修订本,1988年版)、《汉语大词典》(1992年版)则把“猞猁狲”列为主条目,前者未设“猞猁”词条,后者将“猞猁”设为参见条目,用“(猞猁狲)又称猞猁”将两条目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7.
赵广军 《寻根》2012,(5):85-88
张佩纶(1848~1903年),字幼樵,一字绳庵,号篑斋。直隶丰润(今河北唐山市丰润区)人。同治进士。光绪元年(1875年)大考翰詹时,名列二等第三,擢侍讲,充日讲起居注官。1883年署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针对法国侵略越南和觊觎中国边疆事,上奏章十数篇,主张抗法。中法战争起,主战。上谕以三品卿衔会办福建海疆事宜,兼署船政大臣。因为马尾战败为朝野所舆论,  相似文献   

18.
据《国际银幕》2002年2月8日-14日报导:美国有史以来20部最卖座的独立影片顺序如下: (1)《指环王:指环同盟》(2001年,26630万美元) (2)《尖峰时刻》续集(2001年,22620万美元) (3)《奥斯汀·鲍尔斯:钉在我后面的间谍》(1999年,20540万美元) (4)《恐怖片》(2000年,15700万美元) (5)《尖峰时刻》(1998年,14120万美元) (6)《关于女巫布莱尔的影片》(1999年,14050万美元) (7)《好人威尔·亨廷》(1997年,又名《心灵捕手》,13840万美元) (8)《忍者龟》(1990年,13530万美元)  相似文献   

19.
中短篇小说     
《上海文化年鉴》2012,(1):73-74
2011年上海本地作家(注:上海籍作家与在上海生活的作家)的中短篇小说创作的总体态势是平稳中有突破。上海中短篇小说创作一直保持着比较平稳的创作态势,是因为上海有一批作家一直执著于中短篇小说创作。像滕肖澜、薛舒、朱晓琳、王小鹰等作家在中短篇小说创作上一直保持着比较旺盛的创作力,如滕肖澜2011年创作了4篇中短篇小说,分别是中篇《拈花一剑》(《上海文学》第4期)、中篇《大城小恋》(《收获》第3期)、短篇《正在害喜》(《江南》第5期)、短篇《天堂再见》(《作品》第4期);  相似文献   

20.
周凌枫 《世界文化》2012,(10):39-40
《端方淑女》(Memoirs of a Dutiful Daughter)(作家出版社2011年版,国内另有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译名为《闺中淑女》)是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de Beauvoir,19D8—1986)自传回忆录的第一部,创作于1958年,叙述内容始于1908年作者出生,终于1929年波伏娃大学毕业后与萨特结识,并通过教师资格考试,迈向独立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