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光怀 《编辑之友》2016,(10):71-75
“中国梦”是一个综合性传播符号,包含国家梦、民族梦和人民梦三个层面的话语主体,国家梦和民族梦属于集体话语,人民梦兼具集体话语与个体话语的双重属性.不同话语主体具有不同的内涵,共同构成一个话语整体.在叙事模式上, “中国梦”具有宏大叙事和个体叙事的双重属性,国家话语和民族话语偏向宏大叙事模式,人民话语偏向日常叙事.不同叙事模式具有表达同一话语主体内涵的适应性,在传播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话语主体、不同的传播语境和不同的受众群体,灵活运用不同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2.
赵婷婷  冯萌 《今传媒》2015,(3):131-132
大众媒体所营造的媒体文化和国家文化、区域文化、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交流与对话关系。本文以《西藏商报》为研究对象,考察城市媒体文化对西藏社会的影响。研究认为,西藏城市媒体有效地结合地域文化与受众的特色对藏族群众进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国家认同观念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电影作为对外传播的一种载体越来越受到每个国家的重视,如何将本国文化更精确的传达给不同文化下的受众?语言的翻译首先要认清影视语言转换的特性,其次具体语境具体分析,既要考虑电影制作方的文化特色,又要结合目标受众的文化特色,要使"文"符"义",更要使"文"达"义"。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电视剧是我国电视剧的组成部分,但其产量和质量在电视剧市场使其不足以形成竞争优势,原因在于其生产机制和受众消费机制互不匹配。2015年电视剧《丝绸之路传奇》得到了观众的极大认可,其在符号生产和受众认同一致的完成度为少数民族电视剧创作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本。具体表现在:通过语言符号中细节的生产,实现受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文化归属感;非语言符号不再流于表层叙事,除了满足受众对少数民族生活的空间想象,还在深层意义进行挖掘,完成民族认同;通过话语符号的植入和主流表述完成了国家认同,为应对受众认同危机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朱美娜 《青年记者》2017,(6):103-104
民族认同,即民族身份或文化的认同,是一种社会认知,是对社会事实的心理反应;是一个动态的、未完成的建构过程.在民族认同的形成过程中,语言、文学、大众媒体都会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大众媒体对于民族观念的厘清与传播,又会使得受众对于民族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体认.五四报刊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1915年《新青年》的创办为标志,是在国际局势与中国社会内部变化的影响下,并受欧洲兴起的思潮影响,中国文化系统中新的思想、文化的现实的构建平台.  相似文献   

6.
刘惠彬 《现代传播》2007,(5):148-149
广播电视在当今的大众传媒中一直处于显赫和重要的位置,与其他大众传媒相比,它除了传播迅速、覆盖面广、时效性强、受众广泛的优势外,还有一个无以取代的特点,就是在传播中有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出声、出面直接为受众服务.由于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为了适应民族事业的发展,在我国中央媒体和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都有针对民族地区的民族语言主持和播音.只有加强维汉双语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的培养,才能够适应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由于信息社会的到来,社会竞争的激烈,受众渴望信息的导向和生活压力的释放,形成对媒介的严重依赖症;媒介的工具属性逐渐蜕化,主体属性彰显,媒介异变成具有主体性的与受众对话的对话者.而"一种重要的媒介会改变话语的结构"[1],加强媒介一方的话语权而削弱受众一方的话语权.这就要求媒介和受众相互调适,彼此适应.受众与媒介的理想对话状态应是受众与媒介进行的一种心灵对话、文化对话和思想对话.此文专门就电视作观众的合格对话者的条件与可能性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党报要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既要坚持党性原则,发扬党报的优良传统,又要适应新形势,办出鲜明的文化特色。文化在很多时候不仅是纽带,实际上是精神的支柱,是维持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根本性的东西。很难设想,一份没有文化品位、没有独特视角、缺乏思想深度的报纸,能够赢得读者的喜爱和欢迎。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少不了人物语言的参与,作为叙事符号的人声话语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为观众提供丰富的话语内容信息,其间体现和蕴含着少数民族的语言特色和习俗文化.民族题材电影中人声话语的艺术特点有:采用本民族语言;运用赋的艺术形式,陈述少数民族的历史、民间故事和习俗文化;使用比兴修辞手法托出本民族特色物象;穿插体现民族宗教信仰的祈福语言.  相似文献   

10.
杨健 《青年记者》2012,(17):69-70
广告语言是广告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广告中最主要、也最为人们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广告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受到语言自身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民族文化和受众心理的深刻影响.只有广告语言贴合了受众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心理认知,才会使受众乐于接受,促使消费行为的产生,实现广告为推销商品服务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1.
田璐嘉 《今传媒》2020,28(5):140-142
本文以1978年至1982年《宁夏日报》有关民族文化的新闻报道为考察对象,讨论报刊话语如何构建并作用于特殊时期的社会整合。研究得出,地方报刊在整合时期的话语构建呈现出积极隐喻的媒介形态。报刊提供社会总体形象来吸引读者成为忠实受众,并促使受众在政治许可的框架内寻求话语构建的角色安排。  相似文献   

12.
熊欣  陈余婧 《青年记者》2016,(29):31-32
媒体在对外报道的话语活动中要充分意识到报道的时效性、消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客观性,以及话语运用的科学性和话语意图的唯我性,以实现与加深中西方之间的理解与信任,为中国的长远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权力是影响空间构形的“幕后黑手”,无论是空间的物质实体还是机构的“软体空间”,都属于权力表征形式的一种.拥有了足够的话语权,方能让受众主动或被动地理解或接纳中国的政治主张、价值理念和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13.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理念,是文明传承和精神追求的外在体现,同时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为大力推动我国档案文化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对繁荣发展档案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档案作为一种凝结着一个民族价值趋向的文化载体,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则是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高度的中华民族自觉、鲜明的中华文化立场,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文化自信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新世纪、新阶段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档案工作要适应这个要求,必须要有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要解放思想,破除因循守旧观念;要与时俱进,树立大服务理念,要摆正位置,在发展文化事业的大环境中发展自己.对于广播电视系统档案管理工作而言也是如此.但广播电视系统的档案工作还存在着与新的形势、新的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霍雪辉  刘雪莲 《传媒》2023,(12):58-60
中国话语是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的自我表达,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要超越物理距离、文化区隔和国家边界,更好地提升中国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为推进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缩短与受众的物理距离,克服国际传播中的空间距离衰减效应,提升信息到达率;利用定制化传播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消解国际传播的飞去来器效应,增强话语说服力;依托多元主体克服与受众的社会距离,破解国际传播的“回音室”效应,强化传播穿透力。平台、形式和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提高中国话语国际传播的广度、精度和能见度,形成多元立体高效的国际传播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网生代在21世纪以来的文化审美和文化消费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而二次元文化受众,正是其中特征鲜明且影响日渐扩大的一个群体.这类群体之所以具有与传统受众截然不同的消费方式、文化接受方式,是因其通过消费主义的狂欢,来完成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和消极反抗,争取文化话语的权力.  相似文献   

18.
科学精神是科学的本质和灵魂.对于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科学精神都是不可缺少的.那么,处于新闻宣传的主要地位的新闻报道更要求要有科学精神,来为受众释疑解惑.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化传承的基本载体,是不同文化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每一种语言都构成一种话语体系,其中蕴含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精髓.可以说,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思想和文化,一条重要的途径是了解这个民族所运用的语言. 而汉语是中华文化独特的标识,对外汉语教材在传播中国文化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政策,不断加大力度,使对外汉语教材出版规模逐年扩大,结构日趋优化,质量逐渐提升.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推出60多个对外汉语教材出版项目,组织实施“一带一路”对外汉语教材出版项目,推动50种汉语教材进入丝路国家和地区.支持创办1 1个语种的孔子学院院刊,通过中外对照的方式,交流孔子学院办学经验,指导汉语教师教学.还通过举办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表彰致力于汉语推广与海外推广的汉学家.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事件的话语生产类型及叙事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恩  邓然  龚瑶 《当代传播》2011,(6):47-49
近年来,借由新媒体事件造势而发展的群体性事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强烈关注.本文以类型学社会话语的分析框架将新媒体事件归纳为四类话语,即国家(民族)话语、公共性话语、民粹主义话语和文化话语.话语背后分别体现了官方意志与爱国精神、公民性力量、戏谑狂欢精神和文化建构的逻辑.这些话语共同构成了新媒体舆情的主要表达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