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亚文化被看作是一种对主导文化、权威文化、强势文化的反抗,与社会主流文化的价值冲突愈来愈凸现,并成为人们不得不正视的文化现象。因此了解青年亚文化的含义特征与影响,将青年亚文化运动所蕴含的创造力从其反常形态中拯救出来,成为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图书馆利用其先进文化手段加以渗透和引导,使其回归主流文化,促进青年个性的全面发展和生命本质的理想实现。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6,(6):59-64
作为价值场域,网络空间内在的结构性力量与组织化模式无形中形塑着青年的主体性价值与行为。通过利用新媒体技术,青年一方面重新界定并获得自身的可见性,但另一方面又生成出以青年亚文化为标识的网络狂欢景象,难以建立稳固的身份认同与价值归属。网络空间中主体性价值的失落是现实压抑的折射,重建青年主体性价值根源上应以破解社会结构性压抑为基点,以社会支持网络建设为辅助,通过柔性治理方式与网络文化涵化激发青年内在的价值潜力与创造性,实现青年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武文颖  郑佳 《青年记者》2017,(20):33-34
伯明翰学派在解释“青年亚文化”这一概念时曾指出,即使青年亚文化拥有着庞杂的内容,但青年群体们创造每一种亚文化都是基于群体内部彼此之间的身份认同感,用以抵抗当时的主流文化,以获得更多的话语权.“迷文化”是青年亚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球迷亚文化又是隶属于“迷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球迷亚文化延续至今,与当年相比,青年球迷群体内部的身份认同行为早已发生了变革,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媒体的推动.本文以百度贴吧中的“皇家马德里吧”和新浪官方微博“皇家马德里贴吧”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新媒介的介入对于青年球迷群体间的身份认同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核心价值与制度关系摭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现代中国语境下,图书馆核心价值是以文化权利为主范畴,平等服务、文化传承、促进阅读与学习培训为辅助范畴的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图书馆核心价值必须研究制度。图书馆核心价值和制度存在一致性,图书馆核心价值是制度的基石,它从总体上主导着制度的基本方向;制度是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外在彰显,也是其实现的保障。二者辩证统一。同时二者之间也存在冲突,制度既推动着图书馆的发展,又阻碍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青年群体对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同与践行不仅对社会整体极具示范与指导意义,而且关乎着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和未来。H省某高校的实证调查显示,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不尽人意,宣传方式与内容的形式化、抽象化、简单化是阻碍青年群体社会认同进程的主要原因。为有效解决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困境,更好地实现社会整合,作为主导建构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政府必须首先倡导践行核心价值观,转变其话语表述机制;作为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高校必须变革传统的思政宣教思维,增强价值教育的针对性;作为维系社会认同的重要外部条件,媒介必须完善价值宣教机制,注重核心价值的引领。  相似文献   

6.
政治传播批判视角:青奥会的品牌优势与媒体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璐 《新闻界》2012,(1):47-49
青奥会是基于普适价值观、公平正义、群体身份、市场潜力等要素定义的全球青年品牌赛事,赛事品牌优势在于推行全球普适价值观和建构青年群体身份认同.青奥会的全球媒体形象紧密围绕青年的性格特点建构神话想象,高度契合奥运会的神话传统,致力展现青年的纯真与活力,存在三种媒体形象建构模式,即表现文化多元与城市活力的新加坡模式,表现新生力量与中国崛起的南京模式,表现清新和激情元素的重塑西方模式.本文从政治批判视角分析青奥会的品牌优势与媒体形象,以理解青奥会的文化政治本质,服务于中国体育赛事建设与媒体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化身份识别是一个社会共同体成员对其自身文化归属的判断.在大众传播领域,媒体语言的文化身份识别直接影响着其传播区域内民众的身份判断和价值取向,特别是多民族聚居区的双语主持人,作为媒介形象的主要代表,是多民族文化交融有力的代言群体,其文化身份定位重点表现在中华民族主体文化的庄重、包容、含蓄、朴实.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信念与信仰、性格、心理的总和,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与动力,也是一个民族所创造的文化和文明的核心部分.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所谓中华民族精神,广义地讲,就是指导中华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精粹思想,是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就性质而言,它是一种伟大的卓越的精神;就表现形式而言,它是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①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5,(16):65-7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多元文化格局的演进与互联网文化的勃兴,伴生出层出不穷、此起彼伏的青年亚文化新形态。年轻人凭借对于新技术的掌握和对现代性价值的适应获得了在主流文化中更大的话语权,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体社会文化价值创建的过程中去,表现出更富杂融性、多元性、虚拟性、流动性的新特征。本文以网络字幕组为研究对象,从产消合一的迷文化生产、崇"恶"又尚美的狂欢旨趣、身份的流动混融与球土化生存之姿三个方面透视展现新媒介环境下青年亚文化群体新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0.
王晓晶 《视听》2022,(3):168-172
持续不断地挖掘整理中国文化内涵的精神符号和时代价值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前提.要想讲好中国故事,应讲述具有普世价值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以及具有中国智慧的全球故事,形成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社会团体、文化企业共同参与,发挥留学生群体、网红博主及知名学者等意见领袖的传播主体作用,增强传播合力.在发挥传统...  相似文献   

11.
近来,网络"凡尔赛"现象频繁出现在各社交媒体,受到舆论的广泛关注.强关系网络下的裂变式传播使得其背后体现的已不再是炫耀,而是一种调侃与自嘲."凡尔赛文学"在实践中多是通过模仿、拼贴等策略实现文化风格的构建,其心理动机也不仅是表面对娱乐的追求,青年人在其中也进行着自我印象的矫饰及对身份虚伪认同的追求."凡尔赛文学"体现出了当代青年人的自我身份焦虑以及价值认同迷茫,而其发表互动过程中体现的自嘲戏谑与自我"麻醉"式的虚伪认同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核心价值与图书馆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中国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是信息自由和和谐文明服务的统一.研究图书馆职业的核心价值不能不研究图书馆文化,文化的最高层次是在组织层面的核心价值,这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塑造文化的首要战略,任何一个图书馆都由于文化认同的不一致,而形成不同的观点.核心价值和文化的关系表明,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必须立足于文化建设,图书馆文化建设是构建核心价值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3.
周帅 《东南传播》2021,(3):19-23
20世纪80年代之后,青年亚文化研究出现后亚文化转向,对亚文化群体成员的身份与文化实践的解读更多的是基于个体言说、诠释的视角上,从而描绘出身份碎片化、流动性的文化图景.在此范式流变下,本文通过对数字游戏玩家的深度访谈以及对日常游戏行为的参与式观察,在媒介情境论框架中,探索玩家这一身份建构的历时性变革.研究发现,媒介的移动化趋势重构数字游戏玩家身份边界,其表现在于数字游戏场景的变动和游戏与日常的融合.玩家身份在游戏与日常生活的交织融合中呈现流动化的状态,数字游戏从具备"乌托邦"色彩的狂欢转化成相对平凡的休闲活动.  相似文献   

14.
"凡尔赛文学"指的是先抑后扬、明贬暗褒式的低调性炫耀话语体系.在网络新媒体的助推下,"凡尔赛文学"从亚文化圈层迅速扩张,成为当下社会一种无法忽视的青年亚文化现象.符号化、自我矫饰、形大于实是"凡尔赛文学"最为明显的文化表征.与此同时,青年亚文化群体通过戏谑的姿态消解阶层冲突与身份焦虑."反凡尔赛文学"的抵抗性生成昭示着青年亚文化群体在与主流文化的抗争中寻求属于自身的话语塑造与话语表达方式,用一种温和的反叛方式完成自身的话语体系和情感诉求.  相似文献   

15.
网络时代的文化样态创造了新的文化身份认同。山寨现象不只是对既有产品和品牌的模仿甚至盗版,它在文化层面上也显示了文化偷猎,即对主导文化信码的消解以及自身认同的意义重设。山寨文化的运行机制是模仿与模拟。模仿是同源体系内部的复制或膜拜;模拟是有意的误读,是讽刺性的妥协。山寨文化与社会实践结构中的山寨经济、山寨政治等相互照应,而文化身份认同也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16.
作为儒家"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价值观囊括仁、义、礼、智、信、忠、恕、孝、廉等诸多德目。其中,从个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以及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来看,"义"的价值取向更为核心和主导,是儒家引领社会风尚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主导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曾经藩篱分明,两种文化对应的影视作品的风格也存在明显的分野.每一种文化,都具有自身的价值.不同文化的对话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形成某种共识,其相互影响,存在一种耦合的关系.《功勋》就是一部典型的文化耦合的主旋律影视剧,主题承载了主导文化价值,故事呈现却更接近大众文化.它的成功有效优化...  相似文献   

18.
蒋挺 《传媒》2018,(3):93-96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消费伦理研究开始全面展开.本文从个体情境的视角讨论了河北省中青年网络消费者的身份构建问题.研究发现:女性较男性易于在网络空间内建构自我身份;年龄越高,越易于在网络空间内找寻自我;文化资本和代码控制越强,对自我身份的敏感度越高.  相似文献   

19.
文化消费中,阅读方式变革与文化身份认同具有两极互动的张力:一是阅读对文化身份具有构建、消解、培育、毁育之作用,表现为其标识、形塑着文化身份;二是文化身份对阅读具有筛选、鉴别、抵制、汰旧作用,表现为其选择阅读信息、防御不良阅读方式的入侵.两者互为手段和目的,相互生成,共同作用,形成阅读识别文化身份又被文化身份标识为雅俗之分、文化身份决定阅读内容取舍而又被阅读内容形塑为精英与大众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剧本杀推理游戏深得青年群体青睐,并在其广泛参与中型构出一种新的趣缘社群。在新媒介技术的强力渗透下,青年趣缘社群的话语实践究竟如何铺陈是文章的主要研究目的。【方法】通过网络民族志和参与式观察对青年剧本杀网络社群进行学术考察。【结果】发现新媒介技术将青年的趣缘社群叙事从特定的时空结构中抽离,产生了“脱域”的虚拟体验场景;社群内部话语形成了文本意义盗猎与生产、仪式化与规范性行动,以及寻求游戏身份认同等的逻辑表征。【结论】以剧本杀为例所建构的青年趣缘社群的话语实践,在为青年疗愈情感、丰富青年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不仅引发了情感依赖,而且也在“游戏化”的梦境中异化了青年的主体性价值,亟待进行理性引导与价值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