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张亚君 《传媒》2015,(4):59-61
新媒体通过对读者的阅读记录进行跟踪,可实时分析读者阅读喜好,并及时对页面编排内容进行智能匹配.但除了内容偏好,人们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阅读行为和需求也存在差异.因此,基于时空纬度的读者行为分析,能够帮助新媒体进一步优化内容.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媒体时代读者的阅读心理和行为特点,并从读者所处空间和时间的角度概述了新媒体阅读体验的内容现状,最后提出了内容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孙为 《新闻爱好者》2012,(11):43-44
新媒体艺术是一种由多维空间与多线程时间交互建构的叙事超文本。新媒体艺术的叙事过程存在着三重交互:文本时空与阅读时空的交互,历史时空与现实时空的交互,虚拟时空与真实时空的交互。新媒体艺术以其发散和跳跃的非线性叙事结构超越了传统叙事文本的顺序性和逻辑性,通过人机界面或交互式设备,用户可以与作品交互或通过程序扮演角色、操控化身或创造环境,真实时空中用户的行为与虚拟时空中的叙事相互影响,并且这种多维度的交互存在从仿真、并存到替代的由浅至深的层次。  相似文献   

3.
哈罗德·英尼斯的“媒介偏向论”和保罗·利文森的“技术补救理论”为传播媒介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技术思维模式,解读了媒介形态的演化机制.媒介形态演化遵循空间性能突破,导致媒介时空失衡、时间性能补救失衡的发展路径.以此理论为基础,媒介可按照不同时代的传播时空性能进行划分,当下的各种新媒体可看做拥有类似时空性能的一个媒介群体,新媒介群实现了对传统电子媒介空间偏向性能的时间平衡补救,从技术上为人类传播系统的时间空间性能平衡提供了可能性.同时,文章提出按照英尼斯和利文森的理论,在狭义相对论的视野下,未来传播媒介难以形成对空间性能的再次突破,这也就意味着当前的媒介系统的技术时空平衡是带有终结性的,这种时间和空间性能的平衡状态将是未来传播媒介的演化基础.  相似文献   

4.
张韬 《出版参考》2018,(5):12-13
当前,知识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不仅仅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新媒体营销和数字出版业的新风口.为此,喜马拉雅推出了以“社交+知识”为特征的新媒体付费产品. 人们一天24小时,大部分时间眼睛都被过度消费.但声音和图文、视频不同,它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平行时空,上下班、开车、健身、购物或做家务时,都可以通过声音实现内容的多场景伴随.所以随着“耳朵经济”的崛起,音频正从过去的小众走向大众.  相似文献   

5.
记者手记     
新媒体出现后,媒体竞争环境发生很大变化,传统媒体都在思考怎么样应对和如何介入新媒体的问题。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存在着互补性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是挑战,但同时也是机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存在着互补性。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是全时空的,传统媒体有播出和出版时间、地点的制约,而新媒体却可以由受众自主决定接收信息的时间、地点,统计表明,使用 ITPV、手机电视等新媒体的用户点播率(含下载率)超过70%。可以说,传统媒体一些原有的薄弱环节正是新媒体的特征,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时空上互补,内容有差异化,服务模式上互补。新媒体使得内容提供更便利,更有效率。新媒体的受众年轻化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诞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冲击,但也带来了机遇.互联网新闻出于报纸,报纸还可以嫁接到不同形态的媒介中去,发展新媒介实际就是拓展传统媒体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杨青山  罗梅 《传媒》2014,(11):78-80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独有的深远历史和个性魅力,体现出其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和接近性价值。与新媒体的结合,扩大和延伸了其传播空间,实现了人作为文化主体的能动性,再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空,与非物质传播相契合,使其新鲜性、显著性、趣味性等传播价值得以凸显,重要性、接近性得到加强和深化。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革命促使当代社会呈现一幅“微时代”的“微文化”景观,在此语境下,媒介叙事从以大众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宏大叙事,转向新媒体为代表的后现代“微叙事”范式。从移动传播这一媒介环境学的理论视野看,这源于新媒体在当代社会实践中已超越了工具论而上升至媒介化层面,作为一种制度化要素,新媒体的技术偏向是时间上的非连续性和空间上的断裂性,这决定了新媒体叙事隐喻了一种即时性、碎片化的微叙事范式。该范式转型从认识论的高度蕴含着重新衡量和表达事物的思维方式:“当下主义”,它在叙事中试图把大量时间压缩在一个时空瞬间,在聚焦当下的同时忽略过去与未来的向度,其本质上是区别于传统农业和现代工业社会的后现代社会的数字时间观。  相似文献   

9.
尹帅平 《今传媒》2014,(8):125-126
城市化进程,加速了资源的流动、重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崛起正在成为城市实体空间的流动性延伸,弥补了传统媒体互动性、即时性的不足,也成为了城市底层人民的话语开放平台。二者相互促进,城市化为新媒体的发展提奠定了物质基础,新媒体整合碎片化的空间成为城市发展的第二空间。  相似文献   

10.
景晓蕾 《传媒》2021,(10):后插2-后插3
公共空间是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影响着人们对城市品牌价值的判断,具有彰显城市形象、传递城市文化价值的重要功能.公共空间挖掘城市软实力,是城市居民人文情怀的集中体现,是视觉美感的重要来源.当前,新媒体艺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能够对海量数据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和处理,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为公共空间设计注入新的灵感.由陈媛媛所著的《公共空间的新媒体艺术》一书采用理论研讨和实证分析的方法,阐述了新媒体艺术的概念内涵,梳理了新媒体艺术与公共空间的关系,探讨了新媒体艺术的实施策略与发展趋势,引发了对艺术文化的全新思考.  相似文献   

11.
电视广告的时空艺术来源于影视时空艺术,影视画面的分切与组合,使影视时空打破了现实时空的制约,形成了影视独特的时空艺术,产生了有限时空和无限时空,一部影视作品可以有其无限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但又在其有限时间和空间里活动。同样电视广告作品也在其有限的时空里进行无限时空的创意表现,而无限时空的艺术处理直接关系到电视广告的叙事节奏、内在的戏剧性、主题的表达及受众的接受心理。  相似文献   

12.
弹幕文化的兴起,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分工合作,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受众身份的构建方式发生变化,为受众提供了表达话语的空间,从传播者到受众,实现了受众之间的交流互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跨越.  相似文献   

13.
李婷婷  沙莎 《采.写.编》2021,(12):105-106
当下媒体环境受到时空制约的属性越来越弱化,数字媒体的发展促使受众在物理环境和虚拟现实中突破了固有空间的限制.以受众的个人生活时间、媒体活动消费时间,以及两个空间的媒体节目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除了实时收看电视外,其他所有媒体活动都显示了居家空间和移动空间之间数量的相关性.媒体使用形态受到时空和生活时间段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户外数字媒体不同于传统的户外大牌,它是一种技术性极强的新媒体,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决定了户外新媒体无限的拓展空间,也决定其经营方式的复杂多变性。  相似文献   

15.
论王家卫电影的时空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婷 《东南传播》2015,(3):48-49
香港电影在华语电影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不同风格的导演们共同构成了香港电影的广阔蓝图,而王家卫则应该说在其中独树一帜,风格也是最具鲜明的。电影作为一门表现时空的综合艺术,时间和空间是其构成的两个基本要素,它们相互交错和影响,体现了电影的特殊魅力。王家卫的电影世界打破了传统电影的时空关系和结构,他的电影时空观是后现代的,时间和空间的表现力大大加强,突出了现代都市人们的焦虑,孤独和无奈。  相似文献   

16.
裴磊 《传媒》2017,(11)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各个领域都带来了不同的影响,艺术的发展也进入新媒体时代.无论是艺术的创作、传播还是消费,新媒体技术都为其提供了新的呈现方式、传播手段和参与渠道.新媒体的交互性、虚拟性、参与性等特点,为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特点,它有着与传统艺术作品不同的特征,不再局限于有形的空间和固定状态,而更加强调大众参与和公众的体验.在对艺术的消费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分享和多维度交流成为可能,同时虚拟与在场之间的融合性和互动性特征,也成为新媒体艺术的价值体现.由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教授独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的《当代新媒体艺术特征》一书,从新媒体艺术的欣赏方式、传授模式、创作目的、艺术媒介和空间与运作机制等方面,对新媒体艺术进行了全面分析.作者详细解读了新媒体艺术的公共性特征,并结合新媒体艺术的个性体验,对新媒体艺术的本质特征进行了把握,为读者提供了认识新媒体艺术的人文视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时空紧张感:新媒体影响生活的另一种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关注新媒体渗透日常生活后所带来的一种负面后果——时空紧张感现象,认为新媒体技术本身的传播特性和载体、功能设计,影响并加剧了时空紧张感的形成,同时指出现代社会的整体环境变迁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此,文章认为,新媒体使用者应当警惕技术的异化,并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媒介的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刘杨 《传媒》2015,(2):72-7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媒体作为一种更为方便的传播与交易形式,适应了社会的发展要求,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发展的需要.新媒体时代的降临,加快了民族音乐传播与发展的速度,拓宽了其传播与发展的空间.本文通过分析,指出新媒体环境下影响民族音乐传播与发展的促动性因素,提出推进民族音乐传播与发展的对策,为我国民族音乐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要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不被淘汰,就应积极加强与新媒体的联系,汲取新媒体的营养,走媒体融合之路,在融合中实现发展.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发展的趋势 1.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巨大冲击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用户对新媒体的使用和依赖渐渐增强,传统媒体在各个方面受新媒体的冲击十分巨大.相对于新媒体,传统媒体的运行模式是固定的:报纸版面是受空间限制的,如果文字过于密集则会造成读者阅读困难,不利于信息的传播;电视媒体播出节目的时间也是固定的,用户如果错过了电视节目的播出则很难再看到节目,这种硬性的传播方式给用户带来了不良的阅读体验,不利于传统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于传媒行业来讲,得益于新媒体技术时效性和高互动性,广泛地受到现代社会群众的认可和关注.通过新媒体平台,受众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切实有效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使得新闻信息传递的时效性显著增强,受众群体的关注力度和参与度也在此种情况下显著提升.但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采写工作和传统媒体存在着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