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中国社交媒体的风靡深刻变革了大众的媒介使用方式,进而重构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心理情感和思维意识.微信是当今中国网民最常使用的社交媒体,腾讯发布的《2016年微信用户数据报告》显示,61%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每天打开超过30次的重度用户占36%.①微信已深度渗透用户生活.对微信用户传播心理的探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进行自我认知、媒介认知及社会文化认知.本文从自我传播心理、人际传播心理和群体传播心理三个层面对微信用户的传播心理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2.
王晗 《青年记者》2017,(2):22-23
微信是腾讯公司2011年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信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它基于移动网络终端平台的发展而兴起,呈现出跨网络、跨终端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2016版《微信数据化报告》显示,94%的用户每天都登录微信,六成以上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十次,每天打开超过三十次的重度用户占36%,“朋友圈”已成为用户手机社交的主阵地.①然而,随着微信社交霸主地位的日渐巩固,其负面效应也逐渐显露出来.凯度发布的《2016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社交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孟迪 《青年记者》2016,(24):38-39
2016年,腾讯公司发布的微信影响力报告指出,超过9成微信用户每天都会使用微信,6成以上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每天超过30次的重度用户占36%.另外,截至2016年2月,微信公众号超过1000万个,公众号日提交群发信息超70万条,微信公众号已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而高校团委微信公众平台因其受众群体特殊、传播内容独特等特点,受到高校师生的广泛追捧.各高校团委纷纷建立自己的公众号,通过公众平台,推送信息提供服务,以此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本文对“山东师范大学团委”微信公众号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成为服务用户、贴近用户的新媒体平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吴伟超 《青年记者》2017,(23):112-113
据iiMedia Research统计,2016年微信公众号已超过1200万个,但用户持续关注的仅有10%.在传播过度的社会中,获得成功的唯一希望,就是“定位”.①“局座召忠”微信公众号2015年12月30日上线,如今已跻身微信公众号100强(据清博指数2017年3月份微信公众号总榜),笔者认为这源于其清晰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5.
左向蕾  申威 《青年记者》2017,(18):88-89
高校微信公众号的迅速发展 当今社会,微信作为新型的交际互动平台,以其传播的互动性、便捷性和时效性得到了青年大学生的广泛青睐.据对在校大学生的统计,现在平均每天打开并使用微信数量超过10次以上的用户高达55.2%,而80%的用户通过微信平台关注了公众账号,由此可以看出,在高校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使用微信已经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交流方式,①而青年大学生也成为了微信的一大使用群体.  相似文献   

6.
平静波  郭征 《传媒》2018,(15):26-27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经过七年的发展,从最初的通讯工具,现已成为连接人、服务、商务的平台.2012年8月,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目前微信公众号数量已超1000万,日群发超70万条消息.腾讯《2016年微信影响力报告》显示,微信月活跃账号数达8.46亿,直逼9亿大关.超过九成微信用户每天都会使用微信,半数用户每天使用微信超过1小时.关注微信公众号的用户中,订阅微信公众号的数量占比47.8%,说明对于用户来说,微信公众号是其日常微信浏览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7.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16年1月22日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①如何运用好现有的网络资源,已经成为各个机构的“必修课”.根据腾讯《2015微信用户数据报告》,微信已经覆盖200多个国家、20多种语言,月活跃用户达到5.49亿.并且,微信用户呈年轻化分布,平均年龄在26岁,86.2%的用户在18 ~ 36岁,绝大部分微信用户来自企业职员、自由职业者、学生和事业单位员工.②微信用户已经成为网络群体中的一个大户,而作为微信用户重要来源的高校,纷纷创建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及时发布各类校园信息,与师生、公众建立良好互动,传播校园文化,提升社会影响力.“985工程”高校(以下简称“'985’高校”)作为国内高校的“领头羊”,对其微信公众号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8.
王喆 《新闻实践》2014,(3):45-47
核心阅读:自2011年初上线以来,微信这款移动即时通讯软件(IM)已成为目前国内最热门的社交信息移动平台.在2013年11月的微信合作伙伴沟通会上,微信官方公布了一些运营数据:“微信上线3年,已经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发布了20多种语言版本,国内外月活跃用户超过2.7亿.其中,微信公众帐号在15个月内增长到200多万个,每天保持8000个的增长,以及超过亿次的信息交互.”然而,微信也面临着同样巨大的竞争压力,其国际化发展策略并非推出N个海外语言版本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9.
微信公众号的广告价值 1.微信为商家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广告平台.截至2015年10月,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6.5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①此外,各类品牌的微信公众号注册数量也已超过800万.②广告主可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产品和服务的推广,实现和目标群体的全方位互动,微信公众号作为展示品牌与企业的有效途径,用于凸显商家品牌、产品与客户的亲和程度,增强用户黏性.  相似文献   

10.
孙严 《传媒》2016,(8):47-49
微信,由腾讯公司于2011年正式发布,作为移动即时通讯程序中横空出世的“黑马”,由于其广受用户追捧而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广使用,引得媒体纷纷入驻,据Curiosity China发布的《2015微信用户数据报告》显示,认证媒体和自媒体分别占微信公众号类型的25.4%和29.1%.微信庞大的用户量以及朋友圈、公众平台的推广,使微信已不仅仅是一个社交软件,更成为一个具有传播属性的媒体平台.  相似文献   

11.
微信公共平台自2012年8月上线以来,经历了4年的迅猛发展,现已成为我国各类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进行新闻发布、交流互动、品牌建设、营销推广的重要工具.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2月,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1000万个,并且以每天近2万的速度增加.截止2016年6月,微信每月活跃用户数超过5.49亿,近80%的微信用户关注了公众号.由于微信用户基数庞大,入驻免费,维护成本低,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品牌延伸和二次传播的机会,成为出版社积极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2015年“抢红包”成了央视春晚的重头戏,微信通过红包将广告做到了用户手机的各种社交圈.新浪在2月19日对此进行了调查,受调查者中97%的用户注意到了商户品牌.这种微信营销效果不得不归功于春晚这一媒介事件.  相似文献   

13.
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平台已经成为新媒体传播核心渠道.2016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上线4周年,微信和WeChat合并月活跃用户数达到8.06亿,微信公众号总数已超过1000万个,每天用户访问次数超过30亿.①微信阅读成为移动端最主流的阅读方式,当前学界对微信公众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播机制、运营策略和盈利模式等方面,对其定位策略和文本表达关注不够.本文以微信自媒体大号“咪蒙”为例,分析个人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内容、基本定位和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14.
1月10日下午,“我和微信的故事”在朋友圈刷屏.用户在微信中打开这一链接,就能看到自己什么时候加入微信、一年收到和发出多少个微信红包……正当大家玩得非常欢快时,有一位叫“拉克”的用户在自己的朋友圈中称,该链接“千万不要进,(黑客)马上把支付宝的钱转出去,已经有人被盗”.  相似文献   

15.
如今,网络的迅速崛起使媒介传播的功能不断扩大,传统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据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的网民规模达7.31亿,普及率达到53.2%,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其中手机网民6.95亿,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10%,网上外卖用户达到2.09亿,微信朋友圈、QQ空间、微博用户使用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面对网络发展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挑战,电视媒体的一些原有的模式已被打破.  相似文献   

16.
微信自从发布至今,用了4年多的时间成长为国内最大的超级APP,全球拥有超过11亿用户,月活跃用户超过5亿.公众号作为微信的特色项目,以其强大的互动性和丰富性,给微信增添了生命力.微信5.0版本中,公众号被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给用户更多的选择空间.然而,“腾讯新闻”公众号并不属于订阅号或服务号的范畴,而是作为一个内置插件,直接显示在好友消息列表之中,每天群发2条消息.另外,其聊天界面底部也没有自定义菜单的项目,这些都与订阅号和服务号有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张亚文 《传媒》2015,(22):33-35
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发展迅速,当QQ、微博的热劲还没退尽,微信已在2015年吸引了6亿多的用户,从“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在2015年全球互联网趋势报告公布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未来移动用户将大幅上涨,其中智能手机订户总数增长至21亿.移动互联网的异军突起让纸媒看到了生机,而微信又是纸媒进入移动互联网最佳入口,纸媒纷纷加入微信大军,既是用户又是内容的制造者.  相似文献   

18.
刘利樱 《青年记者》2016,(32):77-78
企鹅智库2016年发布的《微信数据化报告》显示,自2012年8月23日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以来,截至2016年2月,微信公众号总量超过了1000万,用户数也已超过7亿.①其中引人注目的是,2015年3月,微信正式邀请一批公众号参与"赞赏"功能的内测.与符号点赞不同,"赞赏"也被称为"物质性点赞",即用户自愿为公众号的内容付费,金额从1~256元不等.在微信公众号大行其道的当下",赞赏制"是提高用户参与、加强与用户互动,从数量型"涨粉"转变为强调粉丝对内容的认可度的重要手段,无疑属于粉丝经济开发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9.
杨晓旭 《青年记者》2017,(11):16-17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尤其是自媒体微信的兴起,为虚假健康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温床.根据腾讯公司的调查,2016年微信注册用户数超过9亿,月活跃用户数已超过8亿.2016年末,微信官方辟谣公众号“谣言过滤器”公布了2016年度十大健康类谣言,诸如“小孩发热服用布洛芬混悬液会致死”“用微波炉烹调食物会致癌”“洗衣液的荧光增白剂会致癌”等谣言通过微信这种媒介肆意传播,带来了负面影响.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健康类微信谣言产生的原因、传播动机和传播环境.  相似文献   

20.
雍容 《今传媒》2023,(4):22-25
2019年微信之夜上,“微信之父”张小龙称朋友圈“最近三天”可见是微信“设置”菜单中使用人数最多的“开关”,有超过1亿的用户进行了此项设置。这1亿人选择“最近三天”可见的背后包含着怎样的个人动机与选择?本文将从传播隐私管理理论入手,并结合当下人们在使用微信朋友圈时遇到的隐私边界模糊问题,探讨“最近三天”可见的设置是如何强化用户隐私边界,推动个人空间的自我控制权回归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