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5年,距今20载. 那年,中国第一张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在四川成都正式创刊.原本只是西部地区诞生的一份新报纸,但在激烈竞争和时代变革之中,第一个提出“市民生活报”的办报定位,第一个实践“敲门发行”的征订方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全国掀起了一阵“都市报”的冲击波,开创出了中国报业历史上一个崭新报系.由此,1995年也被称为中国都市报元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全国二十多家异军突起、引人注目的都市报,以“中国报林中一匹黑马”的态势,刮起一股强劲的报业改革旋风,带来了中国报坛的“全面性的竞争”,使传统晚报面临着实实在在的冲击、挑战和竞争。可以预期,这个竞争还会继续扩大与深化。 说到底,都市报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晚报,是日报、机关报报系中的“城镇市民生活版”。用都市报的同志自己下的定义,就是“市民新闻报”,即“定位市民、彻底走向市场的城市报纸”。都市报的崛起,一如80年代以来晚报勃兴的大背景,首先是党和政府政策好,社会舆论环境好,读者需求市场好,为新型…  相似文献   

3.
李鹏  陈翔 《新闻记者》2004,(9):24-26
1995年1月1日创刊的华西都市报,率先提出“市民生活报”定位,并进行成功的市场化运作,深远地影响、推动中国报业的发展——华西都市报创造了最初的“都市报模式”,引领出蔚为壮观的都市报群。如今,“市民生活报”已经成为一种普及性的办报理念和操作手法,尤其在综合类市场化日报中。但随着“市民生活报”模式的全面定型,以及竞争单向集中、片面趋同,“市民生活报”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尽快走出同质化竞争的泥淖?显然.创新与突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最近,华西都  相似文献   

4.
江城武汉,活跃着被誉为“江城四小”的四大都市报,它们分别是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的《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和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的《武汉晚报》、《武汉晨报》。同城竞争,四大都市报皆使出浑身解数,以期在竞争的残酷中生存、壮大。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在当下江城报业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和“观点时代”来临的境况下,率先在其子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分别推出言论版《声音》和《说吧》。  相似文献   

5.
都市报主流化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市民生活报”——都市报在实践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都市报在取得良好发展的同时,却又出现了许多问题:市民生活报的定位思路、强烈的功利性出发点使都市报裹足不前;以社会新闻立足的办报方针所导致的“小报”作风为世人所诟病,剧烈的恶性同质竞争义为都市报的进一步发展雪上加霜。1998年3月,报人  相似文献   

6.
从1995年中国第一张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创刊至今,10年沧桑,都市报从兴起到壮大,进入一个求新求变的新时期。有人评价说:“蓦然回首,我们发现都市报在分化裂变,一批原有都市报寻求自我超越,一批新兴都市报另辟新径,呈现出向主流媒体演进的鲜明趋势。这一现象可称之为后都市报时代。”  相似文献   

7.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第一家以“社区报纸”为旗帜的报社——巷报社于2004年2月6日在长春市成立。《巷报》创刊号也随之于2月8日隆重推出。这标志着在美国、加拿大、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发展了数十年的“社区媒体”,正式亮相内地报业市场。这一事件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我国为数众多、竞争日趋惨烈的都市报群体,正在尝试一种新的突围模式。  相似文献   

8.
1995年,由四川日报社主办的《华西都市报》横空出世。虽然它不是我国第一份以都市报命名的省级晚报,但该报首创“市民生活报”定位,开创了我国的都市报时代。报业发展和竞争是都市报的“催生剂”,都市报的诞生又引发了新一轮的报业竞争。在报业竞争中,都市报是正面接触的先遣,是贴身肉搏的前锋。十年苦战,市民生活报前赴后继,有的异军突起,至今尚领风骚;有的左冲右突,苦苦支撑;有的则在重压之下,一蹶不振,甚至业已消亡。处于“10年”的拐点上,不少人在考虑:市民生活报离一个成熟的报种还有多远?眼下的市民生活报还能冲锋陷阵多久?住网络和电视的双重挤压下,市民生活报还有无机会打造成“老字号”?  相似文献   

9.
打造"思想的圆桌会议"--《南方都市报》时评版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评,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沉寂后,终于在2002年大举复兴。如果说《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和《青年话题》吹响了时评复兴的号角的话,那么《南方都市报》则以其大手笔打造的时评版身体力行地为时评的复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南方都市报》时评的分析,力图为时评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意义。《南方都市报》时评版的创办早在1998年11月初《冰点时评》问世,时评在《中国青年报》崭露头角时,就有人预言:中国媒体的竞争已经进入“观点时代”。且不论“观点时代”是否真的到来,但2002年时评的风生水起却是不争的事实。创办于1999年夏的…  相似文献   

10.
王平 《今传媒》2005,(12S):54-59
2005年11月1日,南京。“2005年中国都市报研究会总编辑年会”召开,面对新媒体的崛起,报社的总编、社长们在年会上更象是传统报业的守卫者,在共同回顾都市报十年的发展历程后,“悲壮”地发布了《南京宣言》。让十年来辉煌的都市报开始泛起一丝苦涩。 这份“宣言”背后,无疑显示着中国报业在新的时代环境及发生于其间的社会变革面前,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前所未有的经营危机,市场危机、技术危机扑面而来,严重地威胁着报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国报业向何处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可以说,晚报都市报的竞争正进入这样一个拐点:原先依靠政策壁垒“跑马圈地”、经营管理粗放的时代已经过去,报业的企业属性将进一步凸显,这种变化必将带来内容模式的变革,传统接受信息的路径将变成与内容产品形成良性互动、可以增值的渠道。晚报都市报厚报时代的竞争焦点将集中在围绕优化新闻、广告、渠道资源配置的品牌战。兴利除弊、固本培元、流程再造将成为传媒运营的关键着力点。  相似文献   

12.
刘祥玖 《传媒观察》2002,(11):25-27
报业成都模式:竞争趋同 中国市场报的趋同化历程是从都市报开始的。成都既是中国都市报的发韧地,也是中国报业趋同化竞争源头。1995年初,《华西都市报》成功开创都市报模式后,1995年8月开始,《成都商报》确定了“综合性市民生活报”定位,对《华西都市报》进行直接摹仿和追踪跟进,从而引发成都报业第一轮趋同化竞争。同时也标志  相似文献   

13.
都市报作为一个独立的报种诞生已近10年。1995年1月1日《华西都市报》创刊,开启了中国都市报时代,成功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报业模式———都市报模式。在短短10年时间里,都市报迅速崛起、中国报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都市报主导中国报业格局的趋势已日益彰显。2003年召开的世界报业协会第56届大会首次公布了收录中国报纸的“全球日报发行前100名”排行榜,中国有16家报纸榜上有名,其中有4家都市报。今年召开的第57届世界报业大会发布了最新“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名单”,中国有20家报纸跻身百强,其中有7家都市报。都市报在一个区域、一个经济圈、一个中心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基本上处于主流地位。从未来报业发展而言,都市报持续走强已成趋势。都市报是中国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它对中国传媒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面,本刊编辑部就“‘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与中国都市报发展”话题,结合“世界报业协会”的相关背景,邀请了两家主流都市报总编辑畅谈都市报品牌的经营与塑造。  相似文献   

14.
2014年12月25日,“中国都市报20年暨媒体融合发展研讨会”在四川成都举行。
  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在讲话中指出,“都市报20年是应运而生的,是因为时代需要,所以赢得了受众,赢得了市场。”  相似文献   

15.
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传统媒体的话语空间面临“收窄”,都市报应在话语体系、媒体定位、平台升级等三方面加快转型,才能求变图存,再次迎来新时代的辉煌. 经过20年的发展,都市报已经成为与党报、新媒体“三足鼎立”的主流媒体.到了现在新的时代,中国社会和中国媒体都在转型.今天的中国都市报,又重新面临着“话语空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黄雄  唐弦 《青年记者》2006,(6):69-70
为与都市报争夺读和广告客户,不少晚报纷纷改为“早出”,加入都市报竞争的行列。晚报早出,无疑是晚报面对激烈竞争而采取的不得已的做法。事实上,加入都市报竞争的行列,进一步加剧了报业的同质化竞争,导致了晚报与都市报的趋同。晚报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当日新闻和阅读环境,晚报早出实质上等于放弃了其固有的传统优势。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以来,纸质媒体的竞争愈发激烈。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都市报已完成了最初的创业阶段,目前进入高速发展的扩张阶段,其突出表现为都市报挟巨资从中心城市进入周边地市,他们以大资金投入、灵活的营销策略和强烈的表现姿态“攻城掠地”,对当地市级晚报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晚报如何发展,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地市晚报亟待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在激烈的竞争和拼杀中,地方晚报要想在严酷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以不断创新来求得发展。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中期以来,在我国硝烟弥漫的报业战场上,冲出一匹“黑马”,这就是当今报界的新型报纸——都市报。都市报一问世即受到市民的青睐,其发行量、广告收入扶摇直上。都市报激活了我国报业市场,引发了区域性报业竞争的战火,此种现象令人深思。 我国报业市场发育经历了三个阶段:有限的狭隘市场、原始的无序市场、开始发育的有序市场。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报纸数量有限,多是公费订阅,该阶段可称有限的狭隘市场,或无市场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1994年1月,报业进入原始无序市场阶段。以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正式提出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报业随之步入市场,1993年年底,报纸达2040种。1994年1月召开的中央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标志着我国报业市场开始进入培育有序市场阶段。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梁衡认为:“这两  相似文献   

19.
综观郑州报业市场,1995年之前,郑州市委机关报——《郑州晚报》以其机关报和都市报双重身份位居霸主地位,无人能敌。这一切随着1995年8月1日《大河报》的创刊而迅速改变。在《大河报》的强烈冲击下,《郑州晚报》步入危机。2002年,不肯认输的《郑州晚报》奋起反击,《郑州日报》复刊,履行机关报的职责,而《郑州晚报》完全改版为都市报,从此郑州报业进入新的竞争阶段。  相似文献   

20.
陈翔 《传媒观察》2007,(8):12-14
成都报业市场竞争在中国报业市场化转型的格局中具有标志性意义。自1995年《华西都市报》首创都市报模式以来,原本沉寂平庸的成都报业市场瞬时风云俱生,在短短一两年内,跻身中国报业竞争前沿,甚至引领中国报业竞争风向标。也正是在《华西都市报》的崛起和办报模式的带动下,成都报业市场成为中国都市报的发祥地,成都报业市场竞争代表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报业竞争的一面旗帜。在以都市报竞争为特色的成都传媒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