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作为广播文艺专业的圈外人,我有幸参与了第三届中国广播文艺(政府奖)的总评会,使我获益匪浅。连续几天对各台文学节目的欣赏,不仅大开眼界,而且引来了不尽的思绪。在聆听节目的间歇时,我曾情不自禁地对几位评委说:“文学节目大有可为!”是的,文学节目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时期,确实大有可为!然而,我在很多评委的介绍中了解到,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在各色各样原因左右下,那么辉煌过的文学节目,在不少地方的文艺台几乎处于前所未有的低谷。有的惨淡经营,苦苦地支撑着这方绿洲;有的则不得不合并于综艺节目中,成为它的附庸,…  相似文献   

2.
在第25届全国对台港澳节目创优评选会上,文艺节目评选集中了全国11家对台、对港澳广播电台共40篇文艺精品稿件,笔者作为一个评委吹毛求疵地分析了每一篇作品的得失优劣,也作为一名听众领略和欣赏了篇篇广播文艺佳作,同时也以一个对台新闻工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对台宣传文艺的创新与评优标准。从节目本体到传播力度2012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全国"两会"上指出要不断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文学诗歌一直以来都是两岸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形式,是两岸  相似文献   

3.
参加江西广播电视奖——首届广播文艺评选,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评委呈上了近年来编辑制作的三组节目,意外的获奖带给我的不仅是一份惊喜,更坚定了我在广播综合文艺节目这片沃土中耕耘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广播节目很早就开辟了文学这块园地,但是,近年来,广播文艺中的流行音乐及互动娱乐节目因为适应了听众对"快餐文化"消费的需求而占尽先机、独领风骚,广播文学节目则因其更多地承担着"精神守望者"的角色而负重前行,"处在一种不够稳定的边缘状态"是广播工作者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实,如何使广播文学节目"老树发新芽"是摆在我们面前很沉重的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5.
有幸作为评委,参加了“江西广播电视奖——广播文艺”首届评选。经过全体评委的认真工作,从26件推荐作品评选出了三等奖以上的18个获奖作品。参加这次评选,感受频多。首先是感到,这几年我省的广播文艺有了较大的发展。这次参评的节目,不仅有省电台老大哥的精品佳作,还有不少地市县台制作的很有特色的节目。  相似文献   

6.
省厅召开的全省文艺广播工作会议,使我感受最深的是,要办好文艺广播,领导首先要提高认识,明确文艺广播在整个广播宣传中的重要位置,文关心艺广播,积极创造条件办好文艺广播。过去,我们对文字节目比较重视,对文艺节目曾有所忽视,错误地认为文字节目把关不严,出了差错,领导和听众都要随时提出严肃批  相似文献   

7.
文学节目是广播文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前娱乐性节目缤纷竞放的形势下,开办一档广播文学节目就犹如发现一片天空、开辟一块净土;健康向上的内容、高雅的格调,一定会发挥其引领作用,从而吸引一定数量的文学爱好者成为听众。本文将就文学广播节目的现状、发展以及如何办好文学广播节目做如下的探讨与畅想。  相似文献   

8.
在1998年第5届中国广播文艺奖一等奖精品节目中,以第一人称“我”为主体的作品有5个,既有文学专题,又有戏曲专题和综艺专题:文学专题:湖南台《月光奏鸣曲——唐诗之旅》戏曲专题:福建台《夸不够的福建戏》山西台《每得梅花一段香》综艺专题:内蒙台《草原恋——一个文艺编辑的工作手记》山西台《父爱如山》同样的情形在音乐专题中也存在,如第一届中国广播文艺奖一等奖作品《大山恋歌》(湖南台)。中国广播文艺奖评奖活动始于1994年,评的是上一年度播出的节目。在前几届获奖作品中,虽然以第一人称“我”为主体的专题节目…  相似文献   

9.
广播文学节目一直在广播文艺体系和听众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传播文学常识、普及大众文化、丰富业余生活、提高人民素质等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决定一件商品是否畅销归根结底还是看它的质量高低,文学节目也是一样。在新的环境下如何把文学节目搞好,值得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步入新世纪,广播文艺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和挑战。随着受众审美需求的多样化和分层化,以及信息选择的多元化,广播文艺要找到我所特有、别人所无的施展空间,创新是惟一的出路,广播文艺节目的创新有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下面结合宁波人民广播电台创作的广播文学节目《桃之夭夭》进行具体阐述。2003年,宁波电台创作的原创广播文学节目《桃之夭夭》播出后,赢得文学爱好者的关注,许多听众反映本作品有新奇感,听觉很美,有震撼力。之后该作品荣获了2003年度中广协会文艺专家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11.
按照广播特点写稿,按照广播特点制作节目——这是老话题了。收听学习了永寿县的一次《农业科技专题》节目,我又一次感到这个问题的重要。前不久,这个节目在全国优秀广播节目评比中获三等奖。它为什么会获将?首先是主题能够站得住,涉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大题目。另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它对广播特点掌握运用得比较好。报送全国参评前,在全省评选会上,有的评委拿着节目文字稿一看,说“看起来平平常常”(节目文字稿附后。本文作者对文字稿作了一些技  相似文献   

12.
梁化政  赵源 《视听界》2005,(6):56-56
《老人·童话·家园》是一部以环境保护为题材的电视文学作品,由邳州广播电视台创作,在江苏省2004——2005年度电视文艺政府奖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在评奖中,《老人·童话·家园》以区别于一般电视文学节目样式的全新风格给评委专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我们的创作感受,谈谈有关电视文学节目创新的一些体会。一、立意高远与新闻、社教节目一样,电视文学节目同样要注重对作品立意的追求。立意要深要新,构思既要符合题材的特点,又要讲究视角独特,这样才更有助于体现节目的文学特性和艺术要求。《老人·童话·家园》的采访线索是一位退休教…  相似文献   

13.
作为评委,在参加一些奖项的广播文艺节目评选过程中,对一个现象深有感触,有些节目听时让人无动于衷,听完后也留不下什么深印象。而听有些节目,却会一下子被其牢牢抓住,以致情不自禁地感动得掉下热泪。广播文艺节目竟然有这么大的感染力,实在惊人!这一审美现象促使我去探寻其中的道理和奥妙。  相似文献   

14.
文艺广播是整个广播宣传的组成部分,它以自己独具特色的节目,在社会上发生着多方面的(不仅仅是提供娱乐欣赏)影响。毫无疑问,向四化进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文艺广播更好地发挥它的社会作用。首要的是贯彻好党的宣传方针、文艺方针,同时还必须加强研究文艺广播的特性,按照自己的特性设置节目、办好节目。我们认为,分析一下文艺广播中现有的节目形式,对于认清整个文艺广播的特性是有益的,为此,把我们的几点看法(节目类型、特点以及文艺广播发展趋向的几个问题)陈述于下,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5.
广播音乐文艺专题节目是一个思想性﹑艺术性﹑文学性﹑知识性﹑欣赏性交融的广播文艺形式,是广播文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主创者有全面的音乐专业知识,并不断地加强艺术修养和文学修养,能够灵活地运用广播文艺的综合手段,用音乐和戏曲去说话,用音乐和戏曲去表达思想,用音乐和戏曲引领潮流,让听者能够感知美好,得到心灵的震撼和启迪.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当下某些文艺广播娱乐节目创作中存在的"对形式的追求大过对内容的追求,对节目表面状态的追求大过对节目内涵的追求"的失衡现象,提出娱乐节目的信息意识概念,从传播理论、娱乐节目创作定位、受众接受几方面,分析、阐释节目信息意识的必要性,并以北京文艺广播《娱乐72变》节目为例,说明节目创作中如何实现"娱乐"与"信息"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1983年,我担任了文艺部主任。文艺部下设文学组、音乐组、戏曲组、曲艺组,后来又相继建立了综合组和市场艺苑组。20多名编辑,是电台的一个大部。那时,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自然也冲击着文艺广播。但是,人们的思维和工作方式,依然还在老路子上裹足不前。文艺广播要迈出改革的步伐,必须首先从解放思想入手。我们通过学习座谈,摆问题,统一了认识,认为文艺广播的主要问题,一是节目死板,基本上是我播你听,单向传播。二是关门办节目,编辑只局限于采录,编排节目,不能走出去参与社会文艺的创作。  相似文献   

18.
在广播文艺中,文学节目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它之所以受到广大受众的欢迎,是因为文学这一语言艺术包含了众多的内涵。纵览我国的文学史便可以看到一部部优秀文  相似文献   

19.
在文艺广播节目中,文学节目大有听众,文学节目必不可少,文学节目有很大的需求市场,文学节目依然是大有作为。一、真正的文学精品是最"耐欣赏"的精神消费品  相似文献   

20.
在1998年第五届中国广播文艺奖一等奖精品节目中,以第一人称“我”为主体的作品有5个,它们是:文学专题:湖南台《月光奏鸣曲———唐诗之旅》戏曲专题:福建台《夸不够的福建戏》山西台《怎得梅花一段香》综艺专题:内蒙台《草原恋———一个文艺编辑的工作手记》山西台《父爱如山》中国广播文艺奖评奖活动始于1994年,评的是上一年度播出的节目。在前几届获奖作品中,以第一人称“我”为主体的专题节目偶有出现,普遍程度和获奖档次都不如本届。广播系统的编播人员属于新闻系统,以社会信息的传播为宗旨。既然重在“传播”,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