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沈阳军区某部政委张云林爱念他的“新闻经”。经过他传经的报道人员,像重新发现了自我一样,在新闻路上走出了劲头,也使该部的新闻报道工作长盛不衰。脚底板子下面出新闻——你不下,我带你下上等兵刘佳雪爱写故事,来报道组前就在《故事会》、《小小说》上发表过作品。小刘调到机关后,工作劲头特别足,经常看见他在电脑前“奋笔疾书”,报道组的灯光也跟着亮到深夜,可他却鲜有作品发表。一天下午,张政委来到了报道组对小刘说:“怎么样,刘大记者,最近发了多少大作了!”小刘惭愧地低下了头。政委说:“你底子很好,劲头也足,可新闻不是坐在报道组想…  相似文献   

2.
马昕 《军事记者》2003,(5):71-71
驻疆69235部队以《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为平台,不断挖掘群众性报道工作的潜力,积极鼓励广大官兵走新闻成才之路。该部近几年参加新闻函授的学员中,1人次荣立二等功,12人次荣立三等功,46人次被《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中心评为优秀学员或被师团表彰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18人退伍后被报社聘为专职记者。通过新闻函授,该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新闻人才,丰富了官兵业余文化生活,有力地推动了部队的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3.
我初写稿时,非常勤奋,一门心思扑在稿子上,一天一篇投稿试图用自己执着的诚心和坚韧的恒心来打动编辑。半年过去了,在期盼和等待中伴随我的却仍然只是失望。我想:是报社没人还是编辑有问题?于是,我慢慢对报社和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正在我四处抱怨报社时却无意听到这么一个小故事:一个非常热爱新闻写作的战士,也和我一样,一天一篇稿子寄到报社去。但几个月下来,都只见退稿,未见上稿。时间长了,他产生了怀疑:是不是战士写的稿子,编辑压根就不看。于是他再寄稿子时留了一个心眼,把稿子的第一页跟第二页右下面用胶水粘了一个角。…  相似文献   

4.
韦毓璋 《新闻窗》2006,(3):76-76
我开始当通讯员的时候,认为只要会写,稿子就可以见报,所以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看到什么就写什么,三天两头跑邮局给报社电台寄稿子,可是一年没有几篇被采用。后来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才明白,新闻稿不是坐在室内就可以写得好的。  相似文献   

5.
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一年来,感触很多,而得益最深的莫过于第一次送稿。初干报道工作,对新闻猎猎懂懂,稿子写了几十篇,篇篇似泥牛入海.全无音讯。有好心人“指点”:稿子都是送出来的,你整天呆在家里哪行。我如获至宝,仿佛得了“真经”,加班加点,把两个月来写的自认为比较满意的20余篇“大作”匆匆整理出来.便跑到了军区前卫报社。然而,报社一位编辑看过我的稿子后,一句不冷不热的话,让我心凉了大半截:“稿子一般化,再深挖一下,写好再寄给我。”回到住处,我躺在床上想:这位编辑是不是在“卖关子”,看来需要“那个”一下。我…  相似文献   

6.
解放军某部有一个水平满不错的新闻干事,可他却有较长时间在本单位找不到新闻线索,写不出稿子。恰在这时,某新闻系几位毕业学员来到该部作短暂实习。论水平能力,这些学员最多只能与该部新闻干事“持平”,许多还不及这位新闻干事。但这几位学员竟发现了这里可写的东西很多,大家兴致勃勃地抓了不少“活鱼”,只十多天时间,在大小报纸电台发稿近20篇。  相似文献   

7.
我今天想就新闻敏感与记者素养的问题谈点意见。(一)记者贵有新闻敏感我最近与几位新进报社的青年编辑、记者交谈时,他们都为跑了很多地方而抓不到好新闻而着急。他们说,辛辛苦苦写来稿子,编辑部的同志却说稿子中间没新闻。这就使我想到,干新闻这一行,当编辑,  相似文献   

8.
去年5月,河北省委宣传部召开全省社会文化生活类报纸总编辑会议以后,我和省委宣传部新闻评议组组长杨福山同志议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些报社的总编辑,两眼整天盯住稿子,在稿子上勾勾抹抹,惟恐因一时不慎,在导向上出问题.  相似文献   

9.
每年寒暑假,在报社实习,见习的大学生就会多起来.如何做新闻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记者,是他们经常咨询的一个问题.怎样找选题?找好选题后,怎样完成采访任务?顺利完成采访任务后,如何写稿?稿子写完后,还需要注意哪些?稿子见报后,是否需要再去留心学习浏览?笔者根据自己的一些工作经验,与有兴趣的同仁分享.  相似文献   

10.
徐鹦 《新闻窗》2013,(2):16-17
一、新闻记者的含义新闻记者是大众传播的主体,代替着广大民众前往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或是采访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并通过大众媒体将事件的真相、意义呈现给观众,协助媒体达到教育、监督、娱乐等功能。一般来说,新闻记者主要在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通讯社等机构工作。而现今也有部分新闻记者是在替网络媒体工作。新闻记者表现新闻的方式可以分为报道、专题、调查采访、专访等等。但记者的稿子、图片、影带等,通常要经过编辑  相似文献   

11.
第二炮兵某部把新闻报道工作作为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为提高报道员的新闻采写水平,他们每年举办两期新闻报道培训班,在让老报道员组织上课的同时,还采取“送去报社学,邀请编辑来教”的办法,不断提高采、写、改、编、投等综合能力。通过培训,该部已有30多名新闻报道员具备了采写能力。仅今年第一季度,该部就有40多篇稿件在军内外报刊刊发。  相似文献   

12.
我俩到《京郊日报》工作时间都不长。平时大都是通讯员提供线索,我们下去采访。但回来后写的稿子虽然费力不小,总觉得缺点什么,原因在哪儿?常听报社领导和老同志们说,新闻不在会议上,不在餐桌上,更不在电话里,真正的新闻在基层。为此,我们商定,迈开我们的双腿到京郊山区跑一跑,来一次  相似文献   

13.
通联部(有些地方叫群工部)是新闻单位的窗口。透过通联部的工作,能够反映出一张报纸、甚至整个报社的精神风貌。 我们党的各级新闻单位,历来十分重视通联工作。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有的地方也出现了一些偏差,把通联部视为可有可无的部室,人员安排的是老弱病残,工作分派的是拆信皮、分稿子,写稿编稿少,好新闻参评少,以致其他部室的记者不愿进通联部,通联部的记者要求外调,使新闻单  相似文献   

14.
好长时间没有接到你的信了。今天在街上偶然遇见了你们报社来京办事的小刘,据他说,你近来情绪很不好,主要是你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今年招生考试中,由于外语不及格又落榜了。你认为这对你早日成才的希望投下了阴影。我听了小刘谈的情况,感到很不安,回到家里便立刻给你写信。你大可不必为此烦恼,要振作起来,继续扬帆前进。你计划先读新闻硕士研究生,再读新闻博士研究生,这固然是一条成才之路。但是我认为这也不是唯一的成才之  相似文献   

15.
《新闻导刊》2009,(4):14-14
新闻数据库是全新的多媒体采编数据库平台,它不仅包括已传播的新闻成品构成的史料型数据资源,还包括待发和待编的新闻数据资源,报社所有新闻资源都要放在一个采编数据大平台上整合和共享,其形态应包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所谓待编稿库就是新闻素材库,一个报社或报业集团内所有报刊的记者采写的稿子,按不同类别,分别存人待编稿库。这样就形成一个大编辑部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新闻贵在新。一个“新”字包括了新间写作的方方面面,我本人从新门写作的“新”上感受到了新闻写作的甜酸苦辣。一、新闻写作的“新”要体现在时妞上。采访的素材要展快整理,抓紧写作,有的还要开夜车,加班加点,连续作战。这样写成的稿子,往往新闻气息比较浓。写好的新闻稿要立即寄往报社,重要的新闻可直接送槁,以提高时效性。比如:我在去年t一前9采写的《台县医院党员为者干部义诊》,日天采访,晚上加班写,第二天一军,就送往报社,很快就发表了,因此这篇稿子的时扭住比较强。二、新闽写作的“新”要体现在手法上的“特”。一是…  相似文献   

17.
小刘: 你寄给我的稿子收到了。很高兴,我能够作为你这篇新闻稿的第一个读者。读了以后,我有这样一个想法:如果能在这篇新闻中作一些细节的描写,就能引人入胜了。你既然征求我的意见,我就借此机会谈谈自己在新闻采写中描写细节的一些体会,与你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谢顾问:我是一名新闻函授学员,、平时喜欢写些小报道、小文章,可从来都是自写自感,而不敢拿给领导和同志们看,更没勇气寄到报社去,请问,我该怎样克服这种“稿子怕人看”的心理障碍呢?学员杨洪亮杨洪亮同志:据我所知,在初学写作者中,“稿子怕人看”的现象是很多的。要说这种现象好的一面,那就是凡“稿子怕人看”的同志,往往有一种自卑情绪,觉得自己写稿子是“人软货松”,不好意思将稿子拿给别人品头论足,更怕稿子寄出去后“泥牛入海无消息”,干落个丢人现眼,自找没趣。说穿了,这是一种虚荣。C的表现,也是一种缺乏自信心…  相似文献   

19.
党委和政府要利用自己的机关报指导工作,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新闻毕竟不能代替党委或政府的文件或公报,这就必须对来稿,包括党委和政府部门来稿进行选择和加工,而能不能这样做,恰恰是对办报人员能不能按新闻规律办事和业务素质的考验。去年11月初,中共商丘地委决定从地、市直机关抽调200名干部下乡任职。地委组织部的同志就此事写了一篇600多字的稿子送到报社,应迅速发表。当期要发的稿子很多,如多发此稿让出大量版面,将会使许多有价值的新闻不能及时与读者见  相似文献   

20.
编辑对约稿应注意把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社的编辑同志有时会通过给通讯员写信或打电话等形式,约写某方面内容的稿件。这种报社编辑按照宣传需要,让通讯员(或特约撰稿人)提供某一方面内容稿件的过程,就叫约稿。约稿具有可以增强新闻时效、满足报纸宣传需要的优势,但有时也潜伏着某些隐患。去年下半年,根据宣传需要,笔者曾向某单位的一名新闻干事约写了一篇关于新装备尽快形成战斗力方面的稿件。可稿子在报纸登出后不久,有的读者就打来电话或写信给报社,说稿子与事实不符。后经查实,主要是由于这名干事在接到编辑约稿的电话后,未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凭个人感觉和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