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05年3月,都江堰渠首鱼嘴外江河床出土东汉石像2尊,石碑1通。石碑碑文约400余字,涉及东汉都江堰"监北江堋"的堰官姓名、上下级官吏姓名、职务、堰功活动,以及汉代经学、郡县建置、乡党孝悌等内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公元前256年,李冰在成都平原修建了世界上使用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工程都江堰。都江堰建成后泽披万代,成都平原逐步发展为最富盛名的"天府之国",繁荣至今。都江堰是中国传统的"水利文化"的集大成者,都江堰与李冰治水的故事被后世传颂衍伸出了一系列神话故事。该文结合文献史料和历史背景对治水英雄李冰治水神化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青铜大立人雕像中部座腿、三星堆青铜兽首冠人像以及三尊青铜兽面具,均应属于三星堆象形青铜器。青铜大立人雕像中部象形座腿具有比较明显的中原青铜文化特点,而三星堆青铜兽首冠人像和三尊青铜象面具则更表现出明显的印度文明因素。这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认识三星堆文明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相似文献   

4.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成都市京剧团创作演出的大型京剧计古一人》(编剧徐又)获得“优秀剧目奖”(银奖),受到广大观众及京剧艺术家们的一致好评。修建于2200年前,至今仍然造福于民的都江堰,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然而由于资料医乏等原因,中国的戏剧舞台上一直没有塑造出李冰的艺术形象。成都布京剧团的广大演职员们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历时两年,反复推敲修改了13次,终于以李冰当年带领人民修建都江堰的精神在艺术舞台上再造了一座“都江堰”。此剧在第二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演出后获得很大成功。…  相似文献   

5.
公元2004年8月,有几位来自北京的客人游览了剑川石宝山后留下一句话:"石宝山的文化内涵真是深不可测."的确,只要是稍有知识和阅历的人来到石宝山都会被它扑溯迷离的文化现象引动许多的幽思冥想.……  相似文献   

6.
李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他在任蜀郡太守时除水患、兴水利、安民生,对于川西的开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称为"蜀主",后世不断立庙祭祀。他兴修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直到今天依然发挥着灌溉、分洪、运输、供水的功能,其科技含量之高、发挥作用之巨、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上都绝无仅有。通过对李冰治水功绩的探讨、民间与文学记载的神化、历代王朝的册封与庙宇建立,可以认识到李冰在川人心中,乃至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三星堆四号坑出土了3件铜扭头跪坐人像,大小、造型、五官、发饰、服饰等特征基本一致,应该是同一件器物的三个独立组成部分。扭头人像造型独特,双手半合十于左胸前,手掌及头发共同构成了一个宽1.56厘米的卡槽,卡槽中部有用于固定的镂孔,具有明显的功能性。此外,扭头人像双脚脚掌贴地,抓地明显,在其周边也发现和出土了丝织品、麻线等实物,推测3件铜扭头人像可能是屏风的底座。扭头人像与三星堆一、二号坑出土的立人像、人头像等在整体造型、面部特征、服饰纹饰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仅与一号坑出土的一件跪坐人像具有共性,其身份应与该件跪坐人像同属一类,属于以鸟为尊的人群,服务于祭司、神职人员。而以大立人及其他人头像为代表的人群明显更崇尚眼睛,他们是三星堆社会中的祭司、神职人员。两类铜人像代表的人群的区别或许也是世俗与神权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8.
公元二八○年(太康元年)三月,當晋朝的大軍攻占石頭城,當金陵的王氣黯然而收,當晋武帝司馬炎(公元265-290年在位)實現其總齊八荒、一統江山的夢想的時候,他應該是爲之四顧,爲之躊躇滿志的;而面對他的階下囚孫皓(公元264- 280年在位)——一個荒唐、殘暴的亡國之君,他自然也是憑高視下、無所顧忌的。我們看《世說新語·排調》第五條的記述:  相似文献   

9.
《寻根》2020,(5)
正"出砖入石"是闽南民居普遍采用的一种砖石混砌的建筑方式,在闽南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近年来有人对"出砖入石"出现年代做过一些探讨,大体上有三种看法:元末明初说。某次,闽南沿海遭倭寇侵袭破坏,村民们将残垣断壁重新利用,砌成了"出砖入石"的墙面。万历年间说。当时的泉州曾发生一次特大地震,民房尽毁,人们利用残砖碎石混砌为墙,"出砖入石"就此形成。  相似文献   

10.
姜辉 《华夏文化》2014,(4):45-46
正关于"药王"孙思邈的享年,历史上一直颇有争议。所争焦点,不在卒年。《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一·方伎》载:"(孙思邈)永淳元年,卒。"永淳元年即公元682年,此说法已为史家、医家广泛接受。而孙思邈生于何年,史书并未明确指出,据《旧唐书》、《新唐书》、《四部总录·医药编》及有关碑铭、传奇的内容推算,关于孙氏生年的说法主要有:北魏永平五年或梁天监十年(公元511年)前后、北魏神龟元年或梁天监十七年(公元518年)、东魏天  相似文献   

11.
在日本镰仓有一名胜古迹——大佛像。这尊青铜佛像高13.5米,重125吨,建造于公元1252年。在730年以前,古代的匠人是怎样造出如此庞然大物的呢?专家们认为,这尊佛像分为七个部分单独铸造,然后连接而成。观其外表,严丝合缝,几乎不露一点痕迹。各部分的连接均采用焊接的方法。难道在13世纪就有了焊接术吗?这也许会使人们相信,因为佛像后面有一个通往里面中空部分的口,由此可以清楚地看见焊缝。令人惊奇的不光是连接的方法,而且还有一个谜:佛像的各个部分是怎样单独铸造,然后一个一个地、严丝合缝地连接起来的呢?多半是用木模翻砂铸成的。而其余的工艺至今尚未搞清楚。在慕尼黑博物馆有一尊赫拉女神像,它是  相似文献   

12.
奥斯卡奖的全称叫做“电影科学学院奖”,最早起源于称为“喧嚣时代”的20年代。鉴于早期电影粗制滥造,格调低俗,对社会的道德与人们的观念产生不利影响,加之当时电影界丑闻频生,米高梅公司(MGM)总裁路易斯·B·梅耶于1927年5月4日提出设立这一奖项,旨在向电影业致敬并奖励其中的成功人士,用他的话说就是“提升电影的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水平。” 首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演员们第一次获得了一尊13英寸高,8磅重的人像,人像为男性,手持一把十字军长剑,呆呆地站在一卷电影胶片上面。雕像的形象是米高梅公司的美术指导,塞德里克·吉本斯在好莱坞的巴尔的摩旅馆中设计出来的。但直到1931年以前,这个小人儿并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有一种  相似文献   

13.
薛琳 《大理文化》2003,(3):55-56
史称"江南大儒"的钱邦芑,晚明选贡,江苏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人.他的始祖钱俶是五代的吴越王,立国江南,传三世四王,保有江南之地将近百年,与五代相终始.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城,崇祯帝朱由检自缢身亡,明朝灭亡.是年五月,南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以次年(公元1645年)为弘光元年.不到一年,清军攻陷南京城,福王被俘杀害于北京,在南方具有民族气节的明朝官吏,于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在福建福州拥立唐王朱聿键称帝,建元隆武.  相似文献   

14.
我同舒均欢相交40多年,我们既有师生名份,更有兄弟情谊。 均欢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最高等级的助学金,完成了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到中央美院油画系整整10年的学业,是我国培养的第三代油画家。均欢天资聪慧,朴实勤奋,对党、国家、人民感恩戴德,并以终生报效:他对油画艺术执著追求,精益求精,其功力深厚,涉猎广泛,人像、人体、风景、静物,皆精:更以创作领袖形象油画而闻名。  相似文献   

15.
在大理赶街     
赵敏 《大理文化》2010,(3):104-112
一部电影《五朵金花》,让大理扬名四海。是《五朵金花》让中外观众体会了白族的特有民族街市——"三月街"。正像每年的春天桃花都会红,柳树都会绿一样,一年一度三月街也会如期举行。这是来过大理旅游,对大理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的,这是"三月街"的今生。有一句对大理白族"三月街"概括得很精彩的话,叫"一街赶千年,千年赶一街"。说的是"三  相似文献   

16.
卡萨勒罗马庄园遗址,1997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处庄园遗址位于西西里岛中部山城皮亚扎-阿尔梅里纳西南5公里处的乡下,占地约3500平方米,原是西西里岛上规模最大的一座罗马庄园。其建造年代,考古界一般认为:它最大的可能是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恩在位(公元286-305年)时建造的离宫。此后可能是在汪达尔人和西哥特人统治时期被焚毁。再后又被1611年发生的洪水淹没而逐渐埋入地下。  相似文献   

17.
初唐王勃名作《杜少府之任蜀州》诗题、五津向有争议,蜀学大师王文才先生曾对蜀州沿革和范围作过详考,经考证五津在蜀州境内,而非被人误解的远至乐山犍为,杜少府往任之所也就在蜀州境内的某县,故而王勃送别友人之地就在附近之成都而非长安,诗题当然是"蜀州"。经推测杜少府极有可能出成都西门,过"五津"之首"白华津"前往蜀州属地的。"白华津"可能就是今温江三渡水,此为成都至江原(今崇州)大路之渡口,清康熙前成都至崇州、邛州驿路均由此渡。故有诗人"风烟望五津"的描写。  相似文献   

18.
都江堰     
都江堰,古名都安堰,亦称犍尾堰、前堰、百丈堰。在都江堰市城西岷江上游,距成都59公里。为公元前250年左右秦国蜀郡守李冰率众修建。是我国古代创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此堰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部分组成。一道长堤竖卧江心,将滚滚而来的氓江水一劈为二,靠赵公山一侧的叫外江,主要用于排洪;靠玉垒山一侧的叫内江,是人工建造的河道,主要用于灌溉。这道用沙石堆成的堤坝,形若“金”字,故名金刚堤,史书称“壅江作堋”。堤坝顶端扁平呈圆锥状,好像鱼的嘴巴,是把岷江一分为二的关键部分,故称分水鱼嘴。堤的未端有一座不高的大坝…  相似文献   

19.
菊池宽是日本近代著名剧作家、小说家,特别是他的通俗小说脍炙人口。他于公元1888年12月26日出生在濒临濑户内海的香川县高松市,这是一个风光明媚的南国小城市。父亲菊池武修,祖上为松平藩的藩儒。江户幕府宋期的汉诗人菊池五山便是他的祖先之一。菊池宽兄妹五人,他在男孩中排行第三,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明治维新后,菊池宽家和其他士族家庭一样,家道衰落,生活日趋贫困。从他能  相似文献   

20.
离我们最近的这100年,沙化得厉害,生态保护、绿色和平各种来自知识界和民间的声音不绝于耳,江河断流、水源污染、沙尘暴,人居住的环境显然是愈加恶劣的,“自然”这个概念也日益在字面上有了些风干的意思,设想从人群中随意挑出两个不同年龄的人,一个80年代中期的中学生,一个90年代中期的中学生,设若五年后再挑出一位21世纪10年代的中学生,三位对“自然”这个名词的个人解释决不会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