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教师职前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改革现行的教师职前教育模式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广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必要前提。文章分析研究了我国目前以定向型为主的教师职前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探讨了高层次、多元化、开放性的教师职前教育模式的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职前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体现在对教师的新要求上,主要包括教育理念、知识结构和综合技能。新课改形势下,教师职前教育存在着培养模式封闭、课程设置不合理、教育实践实效性差等问题。加强基础教育改革研究,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突出教师专业技能训练,重视教育人格的塑造和培养是应对新课改要求,解决存在问题的务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浙江省已进入全面实行新课程教育的第二年,如何适应中学新课程改革对教师队伍的需求,实现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有效衔接,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部分中学化学教师的访谈和三届师范生调查的基础上,在中学化学新课程和高师化学教育之间找到较好的结合点,构建了有价值的高师化学专业"教师职前教育"新课程体系,新的高师化学专业培养方案已在2007级中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成为教育过程的反思者和研究者,教育研习就是为了适应这一要求而设置的一种新的教师职前教育实践课程。文章对教育研习的内涵、课程价值、主要内容、实施途径、条件保障等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5.
当前,基础教育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提出了巨大挑战。高等师范院校应积极关注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反思师范职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把握基础教育变革对师范毕业新入职教师的要求;重建高等师范院校职前教育的理念和行动策略,以更好地承担为基础教育输送合格师资的重任。  相似文献   

6.
教育实习是教师职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结合过程,对教师的职前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我国目前的教育实习却存在诸多弊端,难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需要进行全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师资培训是新课程实验推广的关键环节,在职进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师教育的新理念是把教师教育分为三个阶段:职前教育、入门教育和在职教育,这三个阶段被分别看成是一个连续过程的组成部分。教师教育专业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无止境的过程。为此,新课程改革要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构建起多元化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新课标(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实施使得高师中学数学教师职前教育面临新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中学数学教师职前教育培养模式、培养人才的标准、课程设置理念以及教师的教与师范生学的方法与理念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学历史教师职前教育存在不少问题,如教育质量下滑,对学生的后续发展重视不够,高等教育改革滞后于基础教育,教育实践环节存在一定的问题等。与此同时,新课改对中学历史教师提出了诸多期待,要求其在职前阶段应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知识构成、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更高的人文素养等。基于此,高师院校应树立与时代相适应的教学理念,构建中学卓越历史教师职前教育的实践模式与方案。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师专面对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师资市场化的严峻形势,实行教育改革刻不容缓。本文试图从师资建设、课程改革和校园大环境建设三个方面提出新课程背景下师专职前教育的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在参与培养小学教师的过程中,逐渐显示出原有的课程体系已经难于适合培养新课程改革后基础教育的师资需要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泉州师范学院在小学教师职前培养课程改革中的探索和实践,从两方面提出建立实践课程体系的构想:一是实践取向的小学教师职前教育课程的实践内容包括教育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野外实践活动、科研实践活动,二是实践课程与教学的实施策略包括组建实践教学组织机构、编写实践活动的指导材料、建设实践基地。  相似文献   

12.
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步。教师培训院校应增加教育课程、创造性课程、方法论或教育技术课程、科研课程,应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教学方法、研究性教学方法、反思式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育改革:加快教师专业化的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加快教师专业化步伐,是当务之急也是长期任务。进行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有深化教师教育机构尤其是师范院校的课程改革;改革和加强高师院校的德育工作;构建完善的预备教师专业实习制度;贯彻终身教育思想,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推进教师教育多元化;推进体制创新,努力探索教师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明确提出要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国良师。培育"大国良师"是新时代国家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与要求,同时也将引发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指向大国良师的教师教育课程应注重师范生的精神成长,其目标在于帮助师范生成为一名有灵魂、有信念、有思想、有情怀、有学识、有担当、有使命感、有仁爱之心的未来教师。建设以"精神成长"为指引的教师教育课程可以借鉴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理论思想。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认为师范生培养的"精神转向"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注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到关注优雅心灵的成长;二是从割裂式的培养到运用艺术教育的手段培育整体精神;三是从忽视到重视运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精神培育。文化存在论教育学将师范生的精神成长视为培育人文精神与涵养文化品性的过程,因而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非常注重对师范生开展"仁爱之心"儿童观的培育、"内在幸福"价值观的涵养,以及"转识成智"教育观的陶冶。为此,教师教育课程的建设应特别注重三个方面:首先,将"仁爱之心"儿童观的形塑融汇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之中,激励师范生不断形成"於穆不已"的儿童教育信念。其次,将"内在幸福"价值观渗透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之中,激励师范生树立"孔颜乐处"的教育志向。第三,将"转识成智"教育观融通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之中,激励师范生不断提升教育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5.
论新课程与中小学教师培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的本次基础教育改革,呈现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推出了全新的课程体系,提出了全新的课程目标。新课程推进、实施的关键在教师。如何使我国现有的中小学教师从教育教学理念、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全面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呢?建立一套适应中国国情、适应中国基础教育和中小学师资队伍现状的教师培训体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对师范院校新教师教育课程实施效果的研究,可作为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教师教育改革的参考和指南。通过对西北师范大学8个学院100名师范生的问卷分析发现,新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仍不够完善;陈旧的教学与考核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虽然对教育实习期望值很高,但对实际效果并不满意;学生的从教信心相对不足。建议改变落后的教师教育观念,开发质量更高的教师教育课程,改进课堂教学及考核方式,创新教育实践与实习模式。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伴随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产生的教育新模式。在基础学科教学中应努力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诞生的小学科学课程是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领域。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挖掘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素材,并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18.
美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中小学进行了三次旨在提高学术质量的课程改革,每一次都强调了相应的教师教育改革,三次教师教育改革共同的趋向就是在课改的同时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美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课改的同时要注重相应的教师教育,加强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改革,加大在职教师的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19.
During the most recent educational reform in Estonia, a new National Curriculum was introduced in 2010 providing new guidelines for education generally and foreign languages specifically. To investigate the understanding that an EFL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 has about professional teaching and whether it matches the principles of the curriculum, a research project was conducted amongst EFL teachers at the lower secondary school level. A brief theoretical background to the topic is given and Estonian EFL teachers’ beliefs about professional teaching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e survey are described. The study identifies that, although generally EFL teachers’ beliefs about professional teaching are in con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contained in the new curriculum, there are aspects that should be addressed by both pre- and in-service education teacher programmes.  相似文献   

20.
高职课程改革要求人们在放弃原有课程观、重新建构课程观的基础上,对课程系统进行全方位的改造。高职课程有自己的改革方式,"一刀切"式的改革不适合高职课程。高职课程改革的外在动力是社会经济需求,内在动力是脱离普通高等教育,自成体系,满足不同需要。高职课程改革的本质是价值观念的改变,是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博弈过程。在高职课程改革中应当关注教师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