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被人工智能技术产物所代替。高职院校毕业生如何提高就业优势和竞争力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从人工智能对于就业影响的领域、影响的受众两个角度展开探讨,总结出三种人工智能给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并给出相应的改革对策,如教育变革、培养信息化思维能力、开发多元智能和培养创造力等,以期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自身素质,牢牢把握就业主动权和选择权。  相似文献   

2.
张翔 《教育教学论坛》2014,(35):207-208
文章从工作匹配理论分析高职生就业岗位域现状,对高职院校如何提高质量、发挥办学特色和优势、提高毕业生岗位域优势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苏州今年将提供毕业生就业岗位总量大于8万个,确保待业毕业生、高校毕业生与就业岗位之比不低于1∶2。为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苏州市公共服务部门将提供适合毕业生的公益性岗位5,000个,用于解决毕业生就业。政府投资的各类重点工程和项目所需人员、国有企事业单位补充新增  相似文献   

4.
从我国当前实践来看,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主要措施有:大力发展小型微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就业岗位;推行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鼓励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招录高校毕业生;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等,创造更多基层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引导灵活就业;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建立就业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1—2013年全国地质工作者数量的统计和地质类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研究,作者认为在国家能源结构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地质类毕业生就业状况在"十三五"期间会有一定的好转。文章选取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和长安大学4所地质类高校,对比分析了其地质工程专业课程结构和课时分布,结果表明这4所高校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均能有效地结合自身学科优势,达到特色化和多元化培养的目的。为了准确把握该专业毕业生当前培养与就业形势,文章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深入研究其本科生培养模式,同时整理统计2008—2014年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岗位分布,结果表明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445人,读研与就业比例为0.9∶1,平均就业率为53.65%;就业岗位与专业关联度高达99%;就业结构仍以煤炭企业为主,但国土资源等相关单位是未来毕业生热门选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高校毕业生创业是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部分大学毕业生开始选择自主创业,由于园艺专业毕业生有创业模式多样、创业门槛低等方面的优势再加上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予以鼓励。在此背景下选择创业道路,对于高校园艺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并不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为他们有独特的创业优势。研究如何引导他们树立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变就业岗位的竞争者为就业岗位的供给者,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近几年茶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就业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茶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与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就业岗位适应能力的关系,并提出了进一步深化茶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的建议,旨在进一步提高茶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茶学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8.
日本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经验,一是发挥政府职责,保障和稳定毕业生就业;二是积极拓展大学生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率;三是注重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对我国的启示有:首先,促进大学生就业必须充分发挥政府职责;其次,必须积极拓展大学生就业岗位;再次,必须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教委最近公布了2012年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专报。专报内容显示,2012届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为97.93%,就读专业和就业岗位对口率为83.55%。2011届毕业生工作一年后工资有较大幅度提升。根据调查,截至2012年9月1日,上海市86所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共计毕业39834人,就业人数39008人,就业率为97.93%,与2011年相比基本持平。其中,直接就业占61.46%,毕业生升学占36.47%。八成多毕业生修读专业与就业岗位对口,毕业生薪酬呈逐年上升趋势。毕业生修读专业与就业岗位对口和基本对口的为83.55%。  相似文献   

10.
对用人单位和高职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和走访结果显示,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实践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性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而创新和管理能力欠缺,就业心态调整不够到位,教学实训有待加强.据此,提出了重视培养创新和管理能力;进一步调整心态,提高就业率和岗位稳定性;合理安排课程和教学,加强实训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