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谌助华 《体育博览》2011,(7X):128-129
校运会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每年一度的大型集体活动,其比赛形式一般是由多个运动项目组成,并在同一时间内进行。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学校的校运会还是沿用传统的以田径项目为主的运动会模式,它只注重了竞技性而忽略了大众性,而且偏离了现代学校体育"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种陈旧、枯燥与单一的校运会,只是少数学生施展能力的舞台,而绝大多数学生对这样的运动会缺乏热情,缺乏参与意识,有的甚至还产生抵触情绪,尤其是在农村中小学,这样的现象更为突出。因此,改革旧有校运会的模式,开展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健身体育和阳光体育的校运会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从我校校运会的改革与创新中,就比赛规则、项目设置、比赛时间和拓展内涵等诸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结果表明,只有不断地对校运会进行改革和创新,并适应时代的需要与发展,才能让校运会在新形势下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充分发挥它在学校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华锋  姚硕 《中华武术》2023,(4):40-41+44-45
通过对城市马拉松赛与大学校运会的赛事特点分析,发现大学校运会采用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但却严重忽视参赛学生的身心体验和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提出校运会的比赛是一种教育手段,而不是教育结果,它的根本目的是在参与体育的过程中育人。校运会的进一步发展,应该是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强化赛事体验和竞技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针对近几年来,高校运动会淡化的情况,笔者近两年内先后对山西财经大学百余名学生和部分教师进行了调查、访问。究其原因,传统的校运会组织形式、内容、方法过于单一,已远远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需要,也跟不上教育的要求。2002年山西财经大学对校运会进行了尝试性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笔者对校运会的改革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供同仁参考。一、校运会改革与效果我校在2002年校体育运动会上,对校运会的组织形式、方法和内容大胆进行改革,其目的是“全民健身”,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校运会,关注校运会,使校运会真正活跃起来。1.化大…  相似文献   

4.
贾齐 《体育师友》2002,(4):28-28
校运会是学校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体育竞赛活动,它往往对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起着导向作用。本针对当前校运会存在的问题,联系国内外一些学校的做法,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探究校运会的创新方向,供各位老师参考。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学校运动会以竞技体育活动为内容,是“少数人干,多数人看”。用素质教育的视角去审视过去的校运会,它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有着本质上的错位。笔者试图从现行校运会的负面影响入手,结合本校连续三年来校运会的改革,初步勾画出体育节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学校的校运会还是沿用传统的、以田径项目为主的运动会模式,这种陈旧、枯燥、单一的校运会,使绝大多数学生缺乏热情和参与意识。针对于此,结合我校现状,全体体育教师在学校领导的全面支持与参与下对现行的校运会进行了多方面改革尝试。  相似文献   

7.
对高校运动会比赛项目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为改变校运会参与人数少且参与者较为固定的现状,一些高校尝试在校运会上设置趣味运动项目。增设趣味运动项目有助于提高全校师生对校运会的关注程度,也能达到使更多学生参与其中的目的。但改革传统田径运动会须谨慎。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不断走向国际化,高校校运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2000年-2008年来刊载在中国期刊网中关于高校校运会的科研论文,从研究的目的和宗旨、项目设置以及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统计与研究分析,并提出了目前我国高校校运会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学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展示学校体育成果和学校精神面貌的窗口。长期以来,学校运动会以竞技体育活动为内容,是“少数人干,多数人看”,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今,我们用素质教育的视角去审视过去的校运会,不难看出它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有着本质上的错位。对此,笔试图从现行校运会的负面影响入手,结合本校连续三年来校运会的改革,初步勾画出体育节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读了2008年第3期《中国学校体育》季庆宪老师的"校运会改革比赛项目设置的有益尝试",本人也有同样的改革思路和出发点,但是在增减项目的内容上抱有不同的看法,愿和季老师及同行们探讨。一、改革原则校运会比赛项目的改革要坚持传统性原则。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与突破,不能改变其原有性质。传统的校运会实质上就是田  相似文献   

11.
吴楠  李建章 《辽宁体育科技》2009,31(3):89-89,91
借鉴奥运会的成功经验,根据我国国情,提出并探讨了构建“奥式”模式校运会的必要性、理论依据和具体策略,以便真正实现校运会的全面育人功能和价值,使之成为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终身体育的素质教育的理想载体。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就高校校运会的现状和今后的走向,对福建省14所本科院校1 540名师生员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前高校传统校运会筹划主体单一,参与目的功利性强,项目设置竞技化,参与对象精英化,文化层面狭窄,经费来源单一,社会参与率低。构建健康、大众、生活、娱乐、时尚的多元高校体育文化是今后高校校运会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切实推动阳光体育运动是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及国民身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普通高校很好地落实这一举措尤为重要,不仅要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充分落实,还应该借助校运动会这一重要的体育活动,引导和推动阳光体育的落实,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到校运会中,尽量避免极少数人参加校运会而大多数学生只能成为观众的现象,让校运会更好地为落实阳光体育运动服务。让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得以真正实施。  相似文献   

14.
蔡伟群 《体育博览》2011,(7X):118-119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校运会逐渐暴露出与教育体制改革不相符的一些问题:运动会的观念陈旧,缺乏强硬支持,体育教师缺乏大胆出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差等问题。研究针对上述问题剖析了改革在职业院校运动会中的作用,确立了健康运动会的理念,明确校运会在学校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培养教师和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念。  相似文献   

15.
切实推动阳光体育运动是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及国民身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普通高校很好地落实这一举措尤为重要,不仅要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充分落实,还应该借助校运动会这一重要的体育活动,引导和推动阳光体育的落实,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到校运会中,尽量避免极少数人参加校运会而大多数学生只能成为观众的现象,让校运会更好地为落实阳光体育运动服务,让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得以真正实施。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访谈法等方法,对新疆9所本科院校校运会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校运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领导重视程度和重心存在偏离;项目设置不够完善;竞赛办法限制了学生的参与;对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建设和宣传力度不足,从而影响了全民健身计划、终身体育以及阳光体育的实施.由此提出了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构建新疆高校大学文化体育节的构想、思路及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7.
学校运动会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化形式和机制,而社会化也是一种非常重要和基本的体育教育活动。人们的社会化总是通过一定的过程而实现的,这种社会化过程本身所采取的运动会的形式,与社会化的目标、特点以及它的效果等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因为,校运会往往具有某种社会化现象,它包含了各种交往、互动、精神、社会关系以及一定的结构与规范化等现象。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活动空间,也具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并使其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把文化价值内化于人格系统,同时,形成传统和风气。这也意味着,举办校运会体现了学校的观念文化,…  相似文献   

18.
高校校运动会的现状调查及改革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法、调查法、统计法、分析法等 ,就高等学校运动会的现状 ,对福建省 14所本科院校 15 40名师生员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当前高校传统运动会筹划主体单一 ,参与目的功利性强 ,项目设置竞技化 ,参与对象精英化 ,文化层面狭窄 ,经费来源单一。体育文化节取代传统校运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大众性、娱乐性、健身性、竞技性、主体性、人文性、时尚性等鲜明的时代征反映了社会发展对高校校运会的重新认识和定位 ,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终身体育思想在高校体育领域内中的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19.
<正>一次,在组织校运会开幕式的彩排时,一位老师悄声问我,“最前面的国旗是不是应横着持?”(即平放的国旗,宽面向前)我一愣,可不是?国旗的五星应在左上角的!但是这个问题自己从未认真考虑过,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是竖持(即窄面向前),并且一直坚持了好多届校运会,我不禁汗颜了,  相似文献   

20.
转变传统校运会 推行文化体育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末国家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各学校相应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从分析传统校运会存在的误区和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入手,构建现代q-学文化体育节的基本设想,完成中学校运会向文化体育节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