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如何寻求一条达到400米栏高水平的有效途径,在当前仍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多年实践与理论的总结,谈一些看法: 400米栏成绩主要由400米平跑速度、栏间跑和跨栏步技术组成的。 1、提高400米平跑速度 400米平跑速度是提高400米栏成绩的基础。在提高400米平跑水平的训练中  相似文献   

2.
400米栏是在跑400米的基础。上跨越10个栏架。400米成绩的好坏关系到400米栏的成绩。400米是400米栏的关键。跨栏运动员刘德卿2002年3月第一次参加400米栏比赛,成绩是1分零秒77。经过一年训练,2003年3月刘德卿400米栏成绩达到55.93秒,获上海市第一名。他的400米栏成绩,一年内提高了4.86秒。本文对刘德卿400米栏成绩提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400米成绩和400米栏技术在不同等级运动员训练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健将缓和一级女子400米栏运动员专项成绩的调查,并对专项成绩的提高和400米成绩的提高、跨栏技术改进等关系的分析,发现健将级400米栏运动员提高专项成绩的关键是提高400米成绩;一级400米栏运动员提高专项成绩,既要提高400米成绩,又要努力改进技术。  相似文献   

4.
在1992年,凯文·扬成为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400米栏比赛中突破47秒大关的运动员,同时他也以这个惊人的成绩获得当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金牌。在400米以及400米栏的项目中,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就是,那些最快的成绩大部分都是在一些高水平的比赛中创造的。就以400米栏为例,这种现象更加显而易见:在1968~1992年之间,  相似文献   

5.
一、中外优秀男子400米跑运动员速度分析 400米跑是短跑中保持高速度距离最长和机体承受负荷最大的项目,是以4倍于100米距离连续进行大强度运动的“耐力性短跑”。400米跑运动员的体能储备与分配是决定运动员400米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运动员的体能储备与分配决定着400米跑的分段速度变化情况,分段速度的好坏,直接影响400米跑的成绩。国外高水平运动员的400米运动成绩与分段时间,建立了高水平运动员的400米运动成绩与分段时间的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等,对我国优秀男子400米运动员郭钟泽在天津全运会中的比赛成绩进行分段计时,分析其分段距离与各分段速度及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在速度分配上的差异。研究得出我国男子优秀400米运动员与国外优秀运动员成绩差异主要在T3分段,突破T3分段,将会拉近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成绩的差距。通过郭钟泽的个案研究,从实践上验证了男子优秀400米运动员分段距离与分段成绩、前后200米差值及总步数与步长特点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同时,提出了提高绝对速度是400米跑运动员的首要任务,加强速度耐力训练是400米跑运动员的基础,优化技术结构是400米跑运动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男子400米个人混合泳成绩总排列我们将男子400米个人混合泳世界前25名运动员的成绩排列成一张表,表中还列出他们的基本情况,包括当年最高成绩、三个200米分段成绩、四个100米分段成绩以及400米自由泳和200米蝶泳的最佳成绩。从这  相似文献   

8.
马玉芹1993年的训练,是从1992年11月16日开始,到9月13日即全运会田径比赛结束,共训练了10个月。在这期间她400米三破亚洲纪录。第一次是4月23日石家庄田径“精英赛”400米以50″97的成绩破了由印度乌莎保持六年之久的51″61的亚洲纪录。第二次是在济南举行的七运会预赛6月3日400米决赛以50″86的成绩再破亚洲纪录。第三次是在北京举行第七届会运会9月11日下午400米决赛马玉芹以49″81的成绩又再破亚洲纪录。这个成绩是1993年世界400米最好成绩。(1993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第一的成绩是49″82)。在女子4×400米接力比赛中马玉芹两破亚洲纪录。第一次在济南七运会预赛时和队友合作以3′  相似文献   

9.
历届奥运会400米栏排名前三名运动员成绩;1997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400米栏跑的成绩参数(分段成绩、速度、步频、步长等指标);1997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400米栏运动员身体形态参数(年龄、身高、体重指标)。将世界400米栏成绩演变情况进行纵向比较;将世界优秀男子400米栏运动员成绩相关指标进行比较(栏间成绩、栏间步数等)。  相似文献   

10.
400米通常被人们认为是一个难跑的项目,因此,专门练这个项目的人不多。从历次全国比赛中参加400米跑的运动员来看,一种是由100米、200米的运动员兼项;另一种是由中跑运动员跑。在各省、市、自治区队里,以400米为主的短跑运动员不多,这也是我国400米比较落后的原因之一。另外在训练方法上也存在着这两种情况:用跑100米、200米的运动员去跑400米,速度不错,但速度耐力明显地不够,比赛中表现为前快后慢,成绩一般  相似文献   

11.
目前田径比赛所采用的400米半圆式田径场,是由两个长114.04米的曲段和两个长85.96米的直段构成的。它的两个曲段要比两个直段长56.16米。由于弯道跑从运动形式上看,是一种圆周曲线运动,而且在有弯道跑的短跑项目中,弯道跑的距离要比直道跑长。因此,弯道跑也应作为研究短跑技术理论的一个课题。现代短跑的理论和实践证明,100米和200米在技术特点和战术方针上也不是相同的。一般来说,目前世界200米成绩按100米平均成绩计算,前者都接近或优于后者。而我国200米纪录按100米平均成绩计算,两者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尤其是我国近年来400米和800米的成绩与世界水  相似文献   

12.
400m在短跑项目中是一个难度最大的项目。400米跑既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速度,又要具备良好的速度耐力。本文通过对2007年7月江苏省青少年田径运动会现场测试获得了江苏省青年女子400米前6名运动员的相关数据(全程成绩及四个分段成绩),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法与全国优秀青年女子400米运动员的比赛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并对教练员进行访谈。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青年女子400米运动员绝对速度和专项速度耐力比较差,400米跑的分段节奏不均衡。在今后的训练中要进一步加强运动员绝对速度和专项耐力的训练以及跑的节奏的训练。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以往800米及其长翼项1500米归为中距离跑是不够科学的。400米、800米、1500米跑的供能比例随运动成绩的提高,无氧供能的百分比增大,有氧供能的比例减少,短翼项400米与800米在供能形式和特点上比长翼项1500米更趋相似。提出应建立800米跑的独立训练体系,提高800米成绩的突破口应以发展400米速度为主,可让400米跑运动员兼跑800米。  相似文献   

14.
木子 《中华武术》2008,(7):25-25
在田径历史上,最伟大的壮举不少,其中之一就是迈克尔·约翰逊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200米比赛中跑出19秒32这样一个成绩。而且他是在赢得400米桂冠仅仅3天后跑出这一成绩的,由此他也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个在这两个项目中都夺冠的人。  相似文献   

15.
400米跑是短跑中距离最长的项目,是田径比赛中运动员机体承受负荷较大的项目。运动员要想在此项目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不仅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还要有教练员科学合理地专项训练。本文从400米的运动特点、供能特点以及体育高考400米专项训练模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求提高高中体育生400米跑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6.
以2000年奥运会男子400米栏决赛的八名运动员分段成绩与比赛成绩和第十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400米栏决赛的八名运动员分段成绩与比赛成绩为资料,运用聚类分析法对400米跨栏跑提出新的阶段划分假设,并运用运动训练学理论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该假设进行了有效性和可靠性验证,最后认为该假设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完全成立的。  相似文献   

17.
新星大本营     
黄潇潇:不停地训练 黄潇潇,400米运动员,女,山东青岛人,出生于1983年3月3日,1991年上初一时随张曾惠老师训练。初二在国家划水队训练了一年,成绩不错,但她最终还是选择了田径。九运会前改练400、800米跑,400米最好成绩是52秒71。2000年起练习400栏。 2003年2月22日她在北京举行的室内锦标赛以52秒获得女子400米  相似文献   

18.
姜作美是沈阳体育学院体育系78级学生,身高1.77米,体重65公斤。1982年,在北京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大学生运动会上,姜作美获得甲组(体育学院组)400米,400米栏,4×400米接力的三项第二名。半月后,他又在辽宁省第四届全运会上获得400米栏,4×400米接力的两枚金牌和400米的铜牌,并以53″2的成绩超过400米  相似文献   

19.
从生理、生化角度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优秀400米跑运动员的情况,阐明速度耐力是提高400米跑速的关键。针对高校400米跑现状,探讨发展速度耐力、提高400米跑成绩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陈立新,男,烟台汽运公司职工;1969年出生,身高1.77米,体重69公斤;中学时期进行过业余训练,100米、200米跑最好成绩分别为11″6、24″。90年5月,在山东省交通系统迎接省十五届运动会田径选拔赛上,400米跑成绩为52″5。通过两个半月的强化性训练,400米成绩提高到49″7,获得山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男子400米第二名,并与队友合作取得4×400米接力跑冠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