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0 毫秒
1.
莫里亚克的《苔蕾丝·德斯盖鲁》, 在坚持现实主义风格的同时, 借鉴了电影、现代派小说的表现技巧。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 一、严谨巧妙的艺术构思。小说在结构上借鉴了电影蒙太奇的手法, 在情节结构上采用了逆转和突变。二、深刻细致的心理描写。小说在运用传统心理表现手段的同时, 借鉴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三、精湛的景物描写和气氛渲染。小说采用了拟人、象征、比喻、隐喻写景, 情景交融。  相似文献   

2.
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在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和文学语言等方面存在严重分歧甚至对立,但二者在法国作家莫里亚克那里却得到完美统一,因为他将现实主义的典型化手法、传统典范的语言和现代主义的注重心理真实、心理时间等,完美地结合在中篇小说<苔蕾丝·德斯盖鲁>中.  相似文献   

3.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伦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朝廷、官府树立、表彰道德楷模对女性进行道德教化,女性在日常生活中也表现出种种美德,这种情况在西安碑林新藏唐代墓志中多有反映。透过墓志所描述的典型女性形象,从女性婚前个人修养、婚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影响诸方面可以管窥唐人崇尚的女性美德,体味唐代女性的风采。  相似文献   

4.
安妮宝贝的作品,营造了一个非常个人化,同时也极度自恋的女性世界。安妮宝贝笔下的女性对自我给予了过度关注,她们的自恋通过追求有情调的生活、对爱情的依赖和怀疑以及对死亡的迷恋等方面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出来。笔者试图以这三个维度为视角,对安妮宝贝创作中的"自恋情结"做深度剖析。  相似文献   

5.
婚姻家庭的本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决定婚姻家庭关系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调控 ;单一的规范不能胜任调整现代复杂的婚姻家庭关系的重任 ,在建设法治的同时应保留我国道德文化中的精华。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转型,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全方位的变革,婚姻家庭关系的震荡也在所难免,独身作为一种“前卫”的意识或行为在中国大地上悄然兴起.本文从三个部分来探讨这个问题.第一部分,提出问题,阐述了独身的涵义、女性独身的发展趋势以及写作本文的意义.第二部分,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转型期知识女性独身的原因,作为七个方面的归因.第三部分,探讨了正确解决知识女性独身问题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中男女性别的差异对待被赋予了新的时代表现,甚至演变成为难以抗拒的性别鸿沟,由于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和生理因素等影响,女性无可避免地遭遇着社会转型时期的种种风险。近十年来,西部地区切实保障女性的政治权利、人身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劳动权利、婚姻家庭权利等,女性保护力度与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也暴露出女性保护法律政策知晓率低、女性权益受侵害的现象大量存在、"未婚妈妈"保护机制缺失等问题。应进一步完善保障女性各项权益的立法工作,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提高决策部门的女性权益保护意识,推动女性社会工作的重构与超越。  相似文献   

8.
"家"是中国女性小说中贯穿的题材领域之一。现代女性小说对"家"的叙写主要表现在揭露旧式家庭中女性黑暗的生存图景,当代新时期的女性小说则侧重展示现代职业女性家庭和事业难以兼顾的生存困境。因此对女性来说,家庭生活具有超过男性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的《金锁记》和萧丽红的《桂花巷》都是以女作家特有的细腻与敏感,以封建大家族为背景,关注时代沉落中女性的生存状态、探讨女性的悲剧命运以及建构作家自身的女性主义价值理念,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意从“不同场景中女性面临的生存困境”、“现实境遇下女性表现的生存抗争”两方面来探究女性的生存意识。  相似文献   

10.
婚姻家庭法或曰亲属法属私法范畴,是民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婚姻家庭法所调整的对象为婚姻关系和家庭关系,发生上述社会关系的各方当事人均为私法上的主体,其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基于亲属的特定身份所产生的配偶权、亲权等为民法上的身份权,同时在不违背身份法基本规则的前提下,物权法和债法也可以普遍地参与婚姻家庭的财产关系的法律调整.在浩瀚博大的民法体系中,婚姻家庭法与其他民法制度相比较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亲属法强烈的身份法属性和伦理性.这些特性又造成婚姻家庭法在法律调整上与民法其它相关制度的不同.随着我国婚姻家庭法立法的系统化、严谨而具体化,这种法律调整上的特性将是普遍的和确定无疑的.  相似文献   

11.
周大新小说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是一以贯之的,《湖光山色》围绕着楚暖暖这一女性人物形象展开,将女性的成长从个体意义延伸到了社会层面,女性在与男性、权力、金钱等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反映出当下乡村世界改革与发展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同时,作者通过女性成长叙事这一母题,凸显了当下女性的现实境遇与男权社会制度对女性的压制,及女性对现有生存机制和生存秩序的挑战和反抗。  相似文献   

12.
    
袁枚 《阅读》2014,(5):F0004-F0004
青苔终日生活在潮湿阴暗之地,从来都见不到明媚的阳光。春天到了,苔花也和那雍容华贵的牡丹一样竞相开放,即使它微小如米粒。  相似文献   

13.
唐代佛教的世俗化是唐代佛教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佛教世俗化对唐代女性婚姻家庭观的形成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一是择偶打破世俗门第观念,相信婚姻缔结乃系缘分;二是违背封建家庭伦理,死后不与丈夫合葬;三是出家为尼,不忘家庭责任,且与本家保持密切联系;四是居家事父母,以持戒祈福为行孝方式等。这些影响既含有增强唐代女性自主独立意识的积极方面;同时也存在着以宿命论制约女性正确认识外部世界能力的消极方面。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女性在我国高校学生数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形成了所谓的高校"女生潮"。当前我国女性生存境遇的艰难是造成高校"女生潮"的深层原因。所以不能只是以在招生过程中给女性设置更多障碍的简单方式解决高校"女生潮"问题,改善我国女性艰难的生存境遇是解决高校"女生潮"问题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女大学生是中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作为未来的女性人才,她们的心理冲突是很强烈的,普遍存在着成功恐惧心理,这对她们的成长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关注女大学生的成功恐惧心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化人类学派认为文化对性别角色的塑造具有决定作用。在中国,儒家文化对女性地位——弱势群体、主要作用——辅助作用和人生目标——婚姻家庭的规定是形成女大学生成功恐惧心理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苏青是20世纪40年代在上海沦陷区最畅销的女作家之一,可与张爱玲齐名。苏青对现实有着极其清醒的认识,了解女性生存的艰难,其作品不仅描写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更关注着女性的社会生存方面。苏青对自我,对女性群体,尤其是都市职业女性的困境有着极为深刻的自省意识,苏青一直寻找对自我的身份定位:作为个体的自我意识,作为女性的性别意识和作为知识分子的身份意识。  相似文献   

17.
《凯恩河》追溯了作者拉丽塔·塔德米家族三代黑人女性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压迫下勇敢追求自由和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本文拟从伦理批评的角度出发,分析《凯恩河》中三代黑人女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存伦理,以探讨作者对黑人女性生存伦理的思考及对生命意义的感悟。  相似文献   

18.
巴霍芬作为原始人类婚姻家庭制度研究的先行者,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富有开创性的观点。但巴霍芬无法正确解释原始人类婚姻家庭形式的演变原因与规律。摩尔根沿着巴霍芬开辟的研究方向,在史前社会婚姻家庭制度研究中得出了许多十分重要的结论,把人类对史前社会的研究与认识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也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全面揭示原始社会之谜提供了重要史实与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美国知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中深刻地探讨了黑人女性在美国生存面临的进退两难的困境:一方面,黑人女性渴望翻越种族歧视的藩篱获得白人文化的尊重;另一方面,她们渴求摆脱性别歧视获得社会的认可。本文通过对《最蓝的眼睛》这部小说中的四位黑人女性的分析,展示她们进退维谷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社会身份认同为切入点,选取广西龙胜县的龙脊梯田景区为调研区域,研究当地女性居民从事旅游经营前后社会身份认同的变化和提升对策。方法 :采用田野调查法,从经济、政治、社会、婚姻家庭、价值观念和教育等六个维度分析女性居民从事旅游经营后的生活状况、经济状况、社会认同呈现怎样的趋势、当地政府和社区能为女性居民发展提供的帮助与建议。结果 :从事旅游经营的女性居民在政治、社会、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社会身份认同不高。结论 :提出促进旅游经济长效发展、增加参与旅游决策机会、培养社会自信和自尊、创造和谐家庭氛围、树立正确价值观、把握受教育机会等一系列建议,促进少数民族旅游地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